相关挪威于特岛枪杀案的扩展:
个人极端主义(谈谈个人理解吧) 从理论上讲,个人主义是一种道德的、政治的、和社会的哲学,强调个人的自由和个人的重要性,以及“自我独立的美德”、“个人独立”。一种以个人为中心对待社会或他人的思想和理论观点。 表现为利己主义、利他主义、自由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等形式。个人主义一词源于拉丁文individuum,意为不可分的东西、个体。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提出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命题,是个人主义的一种重要表述方式。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思想家,如英国的T·霍布斯等,把个人主义普遍化为永恒不变的人性,并使之成为道德的主要内容和判断善恶的重要标准。19世纪德国的哲学家尼采等人,进一步使个人主义的理论观点系统化,把个人作为价值的基础和评价社会的唯一标准。 个人极端主义是个人主义的极端形式,主要是采取极端的手段表达个人主义的想法。这些手段与人之常理不相符,且多是与法律相悖。极端个人主义的实质是私欲的膨胀,是人性中“恶”的东西无所顾虑的放纵。这种私欲一但得不到道德和法律的束缚,便会“胆从恶边生”,铤而走险,给社会带来难以估量的危害,因此在当今这个充满物欲诱惑的经济转型期,道德的教化,法制的教育更显重要。 举个例子。 挪威奥斯陆市中心于特岛上的枪击事件,至少87人死亡。首相斯托尔滕贝格宣布:这是一场“国难”。凶手为一名32岁的本土男子,与国际恐怖组织并无关连。挪威媒体认为,这场“国家灾难”是个人极端主义者“报复社会”的疯狂举动。 历史上,由个人极端主义者制造的类似惨案不在少数:1995年4月19日发生在美国的俄克拉荷马联邦大楼爆炸案造成168人死亡,而凶手只是一名声称“反对联邦”的美国退伍老兵;近年来,西方一些国家不时发生“校园枪击案”“连环杀人案”,往往也是个人极端主义者制造的惨剧。
77人死亡,300多人受伤,历史上的于特岛惨案,被这部纪录片还原
丨本文首发于皮皮电影
皮皮电影 / 每天一部精彩电影推荐
北欧国家挪威是无数人心目中的理想国度,曾被联合国评为“最幸福的国家”。
然而2011年7月22日,一次恐怖袭击打破了挪威的平静——
极右翼分子安德斯·贝林·布雷维克在当天下午屠杀了77多人,制造了“挪威7·22爆炸枪击案”,又名“于特岛惨案”。
但惨案发生后具体过程及幕后真相,多年来却一直不为普通民众所知。
直到2018年后,此事被拍成一部纪录片,民众才得以窥见该事件的全过程。
这部纪录片的名字就叫:《7月22日》
《7月22日》由曾拍过《谍影重重3》和《菲利普斯船长》的导演保罗·格林格拉斯指导。
本片也维持了格林格拉斯一贯的高水准,一气呵成,毫无冗长感,在精准还原事件的同时,还着重讲述了该事件的后续发展。
影片一开始,7月21日。
“挪威7·22爆炸枪击案”的始作俑者安德斯·贝林·布雷维克在农场配置炸药,他已经为此准备了8年。
7月22日下午,布雷维克穿着警服,将车停在政府大楼下,远程遥控启动了炸弹,瞬间火光四起,浓烟滚滚,爆炸导致了7人死亡,10人重伤。
就在警车、救护车与消防车匆匆赶到开展救援之时,布雷维克来到位于奥斯陆以西40公里的于特岛。
此时,岛上有几百名参加工党青年夏令营的年轻人,正在进行交流和游玩。
布雷维克谎称自己是来维护安全的警察,岛上的青年们并没有过多怀疑。
“他带了一把步枪和手枪。我们没多想,只是纳闷儿为什么警察通讯用的是iPod?”一位幸存者回忆说。
布雷维克让学生聚集在一起。随后,他突然拔枪朝人们开枪,许多人倒在了血泊之中。
从爆炸到枪杀行凶,过程共持续135分钟,美丽宁静的于特岛成为了人间地狱。
135分钟后,特种部队登陆,布雷维克安静地趴在地上投降。
纪录片用10分钟不到的时间,完整的还原了挪威史上最恐怖的枪击案。
整个过程也让观众感觉身临其境,导演的功力可见一斑。
严密的屠杀计划,一步一步毫无纰漏,全部成功实施。
杀人过程也仅仅是呼喊,没有疯狂。即使最后布雷维克被警察逮捕也是一脸淡定,冷静地像台机器。
这一恐怖袭击,从爆炸到枪击,共计造成77人死亡,300多人受伤。
电影的后半段,详细展现了这次暴恐事件的庭审与判决过程。
从凶手布雷维克和幸存者维亚·汉森两个人的表现,对事件的处理与影响进行了讲述。
布雷维克在法庭上称自己在于特岛杀人是因为岛上的年轻人都支持政府,而他痛恨政府的移民和难民政策。
与此同时,他也痛斥欧洲政府的多元化和移民政策,并辩解称自己的行为是“自卫”。
在挪威,犯罪嫌疑人是有权寻找律师的,凶手布雷维克也找了一个律师为他辩护。
这位律师曾为新纳粹分子做过辩护,布雷维克自信地告诉律师自己可以赢,而律师也可以一战成名。
律师在冷静客观地观察了布雷维克并研究了他的成长史后,认为可以从精神角度出发,帮他摆脱罪名。
而两名心理医生也鉴定布雷维克真的患有偏执型分裂症,人民群众听到这样的消息后自然相当愤怒。
但检方律师认为很有必要再进行一次精神鉴定,布雷维克也认为自己无需通过精神鉴定来逃脱惩罚,因为他一直坚持自己的行为很有意义,“牺牲”自己的同时,也给社会树立一些“榜样”,于是律师也改口坚称自己的委托人没有精神疾病。
被认定精神正常后,布雷维克自然要受到挪威最严重的刑罚,当被判处终身监禁(实际上监禁21年)。
看起来恶人得到了审判,正义得到了伸张,然而面对这样的结果,正义真的战胜了邪恶吗?
影片特意重点介绍了一个人物——维亚·汉森。
他是枪击案中的幸存者,但因为被打中5枪,他也右眼失明,三根手指被切除。
维亚一次次手术、拆线,痛苦地忍受着康复训练,而这次恐怖的经历更是在他的心中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
但在审判布雷维克时,维亚还是克服了恐惧,选择了上法庭作证,战胜了布雷维克所谓的“第三次”袭击,成功让他获罪。
“这样的事件不会打败我们,不会改变我们,你的目的无法得逞。伤者拥有众人的支持,而枪手却孤立无援。” 维亚说道。
虽然这样的话语让其他民众深受鼓舞,但无数像维亚一样的受害者及其家庭只能痛苦地度过余生,原本平静的生活再也回不去了。
反观另一边的刽子手布雷维克,虽然入狱,但因为“人道待遇”,却获得了相当不错的生活环境。
挪威是个福利极好的国家,布雷维克虽然被单独监禁,但他所住的套房条件也相当不错,有卧室,有书房,甚至还有跑步机。
一边是无数家庭被悲痛湮灭,一边是凶手在高档牢房中的“潇洒”,这无疑相当具有讽刺意味。
《7月22日》秉承了格林格拉斯一向的冷峻风格,片中犯罪者、受害者、政府和媒体都表现出极为理性的克制。
影片对恐袭的背景与成因虽然浅尝辄止,但这绝不是说影片没有体现导演对此类事件的思考,而是非常高明地将问题抛给了看电影的每一个人。
事实上,挪威7.22爆炸枪击案并非孤例,2015巴黎枪击案、2016尼斯恐袭、2017巴塞罗那恐袭……越发频繁的恐袭事件已成为威胁世界和地区稳定的毒瘤。
恐怖主义和民粹主义抬头的背后蕴藏着难民政策、经济危机、贫富差距等诸多难以调和的社会矛盾。
导演也希望通过撕下恐怖主义的一角,来引发政府和施政者的反思:
我们的世界应该向何处发展?悲剧的发生真的只是因为几个极端分子吗?西方的民主制度又是否真的维护了公平与正义呢?
如果无法从制度上进行改变,或许悲剧仍将会继续上演,这才是让活着的人最为绝望的。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宫偿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今天挪威于特岛枪杀案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后,是否找到相关挪威于特岛枪杀案电影的答案,想了解更多,请关注yfnsxy.cn聚上美世界奇闻怪事网站。【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首页【QQ秒回】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转载请说明来源于"聚上美",本文地址:https://yfnsxy.cn/shjw/60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