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上美聚上美

分享生活见闻
领略世界奇闻怪事、体验民间趣事

刘基之死 刘基之死是什么意思

关于刘基之死✅的问题,下面有几个最新刘基之死是什么意思的观点,这里聚上美网站生活见闻小编希望能帮您找到想要的刘基之死答案,了解更多明朝刘基是怎么死的?的相关详细知识。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历史百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神机妙算的大明开国功勋刘伯温的故事。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1311年出生于文成县南田镇武阳村,22岁中进士,26岁为官,任江西高安县丞,次年为县令,30岁弃官回家,谱写了《郁离子》等雄文诗卷。50岁应朱元璋之邀重新出山,辅佐朱元璋一统大明江山,古称为“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伟人。洪武四年告老回归,1375年卒于故里。

  评书故事里的刘伯温在中国家喻户晓,叫刘基,字伯温,在民间故事和文学作品里,他常常神机妙算、未卜先知、洞察今古,并且呼风唤雨,神通十分广大,“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是神仙一般的人物。

  1、人物简介

刘基之死 刘基之死是什么意思(图1)

  刘基,汉族,字伯温,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明洪武三年(1370年)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称他刘文成、文成公。

  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

  2、年少有为

  出身官僚世家。受家庭熏陶,从小聪颖过人,十四岁进处州(今浙江丽水)郡学,习《春秋》,十七岁,拜名儒郑复初为师,攻读宋儒周敦颐、二程开创的“濂溪学”、“洛学”。他看书涉猎很广,经史子集、天文兵法无所不窥,而“尤精象纬之学”。元顺帝元统元年(1333),年仅二十三岁的刘基就考中了进士,初露锋芒,

  元至元二年(1336),刘基被任命为江西高安县丞,为官清廉正直,以打击权贵而名重一时。但是,在极端腐败的元末社会中,正直守法之士是很难得到重用的。这时全国各地的农民起义风起云涌,至正八年(1348)十一月,方国珍首先在浙江台州起兵,腐败无能的元朝统治者,为了将农民起义镇压下去,被迫起用刘基为江浙行省元帅府都事。

  3、仕途不顺

  刘基一旦得到重用,也一心为元朝效力,他建议筑庆元等城,以压逼起义军;并且极力反对招抚,方国珍收买刘基不成,便派人由海路到大都(今北京),以重金贿赂朝中重臣,使朝廷下诏招抚。元廷因此给刘基扣上了“失天子悯念元元之至意”的罪名,撤了他的职务,将他看押在绍兴府。刘基气愤之极,好几次想自杀,幸亏门人密理沙等拼命拦阻,才得以不死。从此他放浪不羁,一天到晚在绍兴游山玩水,作诗赋词,借以表达对元朝统治集团的不满。

  在刘基隐居青田撰写《郁离子》之际,农民起义的烈火越燃越炽。处于鼎盛状态的北方红巾军挥师三路北伐,直逼元大都,刘福通则率部攻占汴梁;徐寿辉、陈友谅的南方红巾军在长江中游继续发展;活跃于江淮之间的另一支红巾军,主帅郭子兴死后尽归朱元璋统辖,朱已建立以应天为中心的根据地;割据长江三角洲的张士诚、割据浙江沿海的方国珍,对元朝则时反时降。总之,反元起义的烈火燃遍了黄河上下、大江南北,元朝的统治陷入分崩离析的境地。

  4、助朱元璋平定天下

刘基之死 刘基之死是什么意思(图2)

  至正十八年(1358),朱元璋下婺州(今浙江金华),定括苍。翌年,置中书浙东行省。为了巩固新生政权,他迫切需要当地武装力量的支持,朱元璋早就仰慕刘基的学识才智,派处州总制孙炎邀他出山,刘基犹豫未有所决,孙炎便写了一封几千字的长信,反覆说明利害。陶安和宋濂也来信相劝。他母亲也劝他出山,于是,刘基不再犹豫,于至正二十年三月,怀著勃勃雄心离开青田到达应天,时年五十岁。

  当时朱元璋左有陈友谅,右有张士诚。比较起来,张士诚富,陈友谅强。朱元璋问计于刘基,他分析了东西两面情况说:张士诚胸无大志,只想保住那块地方,是个自守虏,不足与谋。主要的威胁是陈友谅。他拥有精兵大舰,地处上流,其心无日忘我,集中力量除掉陈氏,上游无事,张士诚势孤,一举可定。然后北向中原,王业可成也。刘基这番透辟入理的分析,避免了朱元璋两线作战的危险。假如先攻张士诚,陈友谅一定全军出动,到时腹背受敌,胜负就很难说了。因此朱元璋听后大喜曰:“先生神机妙算,请知无不言。”

  朱元璋先后攻灭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势力多按刘基的计策行事。二十四年,朱元璋自立为吴王,刘基为太史令。二十七年,升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又为朱元璋谋划制定北伐灭元方略并得以实现。其间共参与军机八年,筹划全局,有定策之功。洪武三年封诚意伯。太祖授刘基为弘文馆学士,十一月,大封功臣,又授刘基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封诚意伯,食禄二百四十石。第二年,赐刘基还归家乡。

  5、刘基之死

  洪武四年(1371),刘基请求告老还乡,退出政治舞台,时年61岁。刘基还乡后,虽然不与地方官来往,从来不讲自己的功劳,唯棋酒诗文自娱,行为十分谨慎,但仍遭丞相胡惟庸暗算,指使人诬陷他在家乡强占有"王气"的坟地,引起朱元璋疑忌,被夺去俸禄,致使刘基引咎京,不敢回家。后忧郁成疾,吃了胡惟庸派来的太医药后,病情加重,朱元璋遣使护送回家。不久,便不明不白死去了。这一天是洪武八年(1375)夏历四月十六日,享年65岁。

相关刘基之死的扩展:
明朝刘基是怎么死的? 朱元璋统一大明天下后,疑心很重。对那些跟随自己打天下的文武大臣都以各种借口害死他们。当然他最不放心的是为他设谋献策的军师刘基。有一天太子要刘基带他出宫玩耍,朱玩璋就嘱儿子一路上记住刘基说些什么。他们到了宫外,恰巧看到屠夫正在杀猪。太子就问这是什么,刘基照实说:“这是杀猪。”太子回宫一汇报,祸事就来了,朱元璋把“杀猪”误听是“杀朱”(出许是故意的),说刘基有弑君的野心。就下密旨一道,不放刘基出宫门。刘基说了“杀猪”之后,心里就后悔说错了话,一回宫,看到宫门守卫与平时不同,就知道自己出不去了,他灵机一动,故意在皇帝面前走来走去。朱元璋看了很奇怪,就问: “先生为何走来走去?”刘基忙问:“万岁,走来走去的‘走’字该如何写?”朱元璋觉得好笑,堂堂军师连‘走’字也忘了,就从御案上抽出御笔在已伸在面前的刘基的手上写了一个‘走’字。刘基说:“谢谢万岁。”刘基故意转了一个圈,就往宫外走去,武士们挡住不让出去,刘基就把手往武士面前一伸说:“我奉旨出走,谁敢阻挡。”武士一看,真是万岁亲笔,就放行了。刘基一出宫,就如出笼飞鸟,急急逃往家乡青田。到了家后,他知道皇帝一定会派人来追捕的,他怕连累家小,就吞金死了。死前他嘱咐家人把他的尸体面朝北作朝拜的样子,绑在柱上。第二天,朱元璋真的派人追到青田。圣旨官看到刘基死后仍在朝拜谢罪,很是感动。为复旨只好砍去刘基的头。回去跟朱元璋一说,朱元璋想起刘基为他打天下的功劳,也后悔了。因带去的人头变坏了于是就出旨赐刘基黄金人头一个,奉旨厚葬。金头太贵重了,怕葬后有人盗坟,刘家就做了三十六只棺材,分别葬在三十六处。所以刘基的坟很多,也有人说:只有刘基的女儿在哭灵时在真棺材上咬了一口,她才知道哪座是真墓。 今天刘基之死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后,是否找到相关刘基之死是什么意思的答案,想了解更多,请关注www.yfnsxy.cn聚上美世界奇闻怪事网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首页【QQ秒回】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转载请说明来源于"聚上美",本文地址:https://yfnsxy.cn/sjqw/901.html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聚上美 » 刘基之死 刘基之死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