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在大海边捡到透明水母有毒吗的扩展:
天津海滩边捡了透明似的水母看看居然分泌粘粘的后来放在海里去了。听说水母有毒啊!我检查了手指除了空洞 一半水母中毒都是会直接马上表露出来的,接触部分由红肿啊痛痒啊之类的可以直接看得到的表现状态。所以说LZ 你完全不用担心自己中毒了。
三亚沙滩出现剧毒水母?毒伤多人后专家辟谣:有毒,但不是剧毒
游客众多的海滩上,惊现剧毒水母的尸体,还有好几人已经被误伤了?
最近几天,从文昌到三亚太阳湾,再到亚龙湾、三亚湾、后海等多处热门海滩,竟然都出现了死亡的剧毒水母,数名游客不慎中招!
多名海南游客发布的消息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究竟是什么水母如此毒性惊人,甚至死了也能蛰伤人体?
海南出现剧毒僧帽水母?谣言!
在谈论海南沙滩上的死亡水母伤人事件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个美丽而致命的海洋生物——僧帽水母,也就是本次事件中很多人以为的主角。
僧帽水母,属于管水母目-僧帽水母科的水螅虫纲动物,头顶是个气囊状的浮囊体,可以让它们漂浮在水面上。
僧帽水母
僧帽水母的浮囊体上有一个背峰和数个横隔,底下悬垂着数支触手,极限长度可达数十米。这些触手上布满刺细胞,其中含有剧毒毒液,因此被人们戏称为“毒手”。
由于浮囊体整个形状酷似僧侣的帽子,因此得名为“僧帽水母”。不过,僧侣水母还有一个很酷的名字叫作“葡萄牙战舰水母”,也是因为漂浮在海面上的模样肖似15世纪的葡萄牙战舰。
手绘的葡萄牙战舰
僧帽水母通常会成群结队漂浮在海面上,它们虽然不会像普通水母那样主动游泳,但漂浮的气囊会被风和洋流推动,于是就让僧帽水母均匀分布在世界上大部分的温暖海域里。
触手和指状体是僧帽水母捕捉猎物和防御的主要武器。它们主要以小型鱼类为食,占据其猎物的70%至90%。
当有小鱼小虾撞上自己的触手时,受到触碰刺激的触手会立刻活动起来,把猎物缠在细细的触手之间,触手上布满了微小的刺细胞,这些特化的细胞尖端就像针头,会扎进猎物皮下释放出有刺的丝状物,注入强烈的神经毒素。
随后,触手会继续将麻痹的猎物带到负责消化的水螅体处。这些水螅体会分泌出可以分解各种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脂肪的酶,一点点将猎物完全消化。
相较于其他海洋动物,僧帽水母的毒性之强不亚于眼镜蛇,鱼类和其他猎物被它们捕捉到后必死无疑。而人类一旦接触到僧帽水母的触手,后果也相当严重。
丝毫没意识到死亡就在眼前的外国小哥
水母触手碰到皮肤后,刺细胞顶端的微型刺针会刺穿皮肤表层,释放出神经毒素,这种毒素会让人觉得皮肤灼热、麻痹以及剧烈的疼痛,还会浮现出可怕的红色“鞭痕”,至少要2到3天才能消散。
被僧帽水母蛰伤的“鞭痕”
毒素会渗入淋巴结引发过敏反应,造成发热、呼吸困难、休克等现象,甚至干扰心肺功能,严重时会致命。
更糟糕的是,僧帽水母的触须平均长度达10米,当游泳者看到僧帽水母时,往往已经失去了最佳的躲避机会。这种强大的毒性让人们不敢小觑这些看似柔弱的美丽生物。
不过,有一种鱼类却并不怕僧帽水母,那就是双鳍鲳。双鳍鲳和僧帽水母达成了一种平衡的共生关系。
双鳍鲳不仅可以在僧帽水母周围游弋,而且对于僧帽水母的毒性具有一定的免疫性。当双鳍鲳感知到较大的掠食者接近时,它们会迅速游向僧帽水母的触手附近。
在大鱼对双鳍鲳展开进攻的瞬间,双鳍鲳迅速躲入僧帽水母的触手之中,而大鱼则冲动地追逐着双鳍鲳。在这一过程中,大鱼往往会无意间接触到僧帽水母的触手,引发触手释放出的毒素。
围绕在僧侣水母触手边的双鳍鲳
一旦大鱼被僧帽水母的毒素影响,它们的攻击会变得迟缓,最终被僧帽水母捕获。而在这一系列的战斗中,双鳍鲳则躲避在安全的地方,绝不与僧帽水母的触手接触。
作为“奖励”,它们会吃掉僧帽水母触手上的残屑,既能获取营养,又在安全的前提下享受这场战斗的果实。
完美合作
僧帽水母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的暖海区,尤以太平洋热带-赤道区最为普遍。在中国东海、南海(包括西沙群岛)也能够找到它们的身影。那这些日子屡次在海南的沙滩上伤人的是剧毒的僧帽水母吗?
答案是否定的,这是一个谣传的消息!
三亚市农业农村局在得到消息后立刻组织人员及专家去现场调查,最终确认这些水母并不是大名鼎鼎的剧毒僧帽水母,而是一种长相很相近的近亲——蓝瓶僧帽水母。
蓝瓶僧帽水母
蓝瓶僧帽水母是剧毒僧帽水母的一种,两者在外观上非常相似,都具有透明的浮囊,呈现半球形状,容易在海水中被误认为同一物种。
僧帽水母
蓝瓶僧帽水母
蓝瓶僧帽水母相对于剧毒僧帽水母来说体型较小,仅有一条长长的主触手。最重要的是,蓝瓶僧帽水母的毒性较小,被其蜇伤可能引起轻微疼痛和肿胀。
在澳大利亚海岸,每年报告有数千起蓝瓶蜇伤,但目前并没有出现过因蓝瓶僧帽水母蜇伤而致人死亡的相关报道。
蓝瓶僧帽水母只有一条触手
不过,我们对此依然要非常慎重。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被蓝瓶僧帽水母蜇伤不会带来严重的生命危险。
但是,对于抵抗力更弱的小孩、老年人以及对它们过敏的人,或者在极端情况下,可能会出现进一步的并发症。
在海滩游玩时千万要注意“脚下安全”
蓝瓶僧帽水母同样是浮游生物,主动运动能力不强,整天都是随着海浪漂在水面上,在人类不主动触碰情况下,一般不会主动追逐、攻击人。
而这次在三亚沙滩上出现蓝瓶僧帽水母,倒不是什么特殊情况。它们大概率是先随着海流被冲到岸边,再遇上气温快速变化,水温突变而暴毙,最后被冲上海滩。
网友在海南近海拍摄的蓝瓶僧帽水母
只不过蓝瓶僧帽水母毒性虽弱,但和很多有毒水母一样,就算死亡了一段时间后,触手上的刺胞仍然可以保持活性,只要受到外界的刺激,就会自动发射毒液。
这次几个中招的游客,都是因为之前没见过蓝瓶僧帽水母,心生好奇,毫无防备地直接用手触碰、把玩,因而导致轻微蛰伤的。
不认识没关系,但千万记住越美丽的生物越危险,不要上手摸哦
因此,当我们在海边游玩时,一定不要直接触碰未知生物。
如果不慎被有毒的水母蛰伤,首先找个地方休息,保持冷静,不要恐慌,最好保证身边有人陪同。
然后,不要揉搓被蜇伤的部位,而是用浓度为5%的醋或海水反复冲洗伤处。注意!如果伤处还残存水母的触手,可以用手套、毛巾或其他工具擦去。千万不要用你的好手直接触碰被蛰伤的部位,因为那里仍残留看不见的刺细胞!
被蓝瓶僧帽水母蛰伤的部位
也可以将蜇伤部位浸入热水中,研究表明,42℃的温度可以在10到20分钟后缓解疼痛。温度非常重要,因为它会杀死水母毒液中的蛋白质。
如果症状持续存在,或者蜇伤面积特别大,甚至横跨脖颈、面部和眼睛,那就要尽快就医了!
透明的浮囊体真漂亮
在海边游玩时,我们有可能碰到哪些有毒水母?
海边游玩的美好时光,让人仿佛沉浸在海浪的拥抱中。然而,随着季节的变迁,海域中也可能出现一些潜在的威胁,比如那些悠然漂浮的水母。现在我们就看一看,除了僧帽水母,在我国的海滩玩耍时,我们还可能碰到哪些“毒物”?
海边的小伙伴儿们肯定吃过凉拌海蜇丝吧?其实,每年都有不少游泳的人被海蜇蛰伤!
口感清爽的凉拌海蜇丝
海蜇,是根口水母目-根口水母科-海蜇属的暖水性大型水母。海蜇外伞表面光滑,胶质层厚实,成体一般为乳白色,最大可达1米以上。海蜇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沿海等水域,被列入我国重点保护经济水生动植物资源名录。
海蜇
海蜇虽然具有很好的食用和药用价值,但它们的毒性也非常高。新鲜海蜇的刺丝囊内含有毒液,毒素由多种多肤物质组成,人一旦接触海蜇的触手就会被触伤,严重时还会出现呼吸困难、休克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2021年6月,一位演员在水下拍摄时就不慎被海蜇蛰伤,腿部遍布红斑。据他的形容,如同被一万只毒蚊子咬过!
演员自己发的微博
另一种则是沙海蜇,也叫做“沙蜇”。是钵水母纲-旗口水母目的一种水母,成体伞径25到60厘米,最大近1米。沙蜇广泛分布于我国沿岸水域,浙江、江苏、辽宁均有盛产。
通常来说,沙蜇的口感及经济价值较海蜇略有逊色。不过,沙蜇的刺细胞也有剧毒,人体被蜇后皮肤红肿,痛痒,重者休克,甚至死亡。
沙海蜇
发形霞水母,来自霞水母科-霞水母属的大型水母。发形霞水母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黄海南部和东海北部,它们的触手上也具有富含剧毒的刺细胞。
发形霞水母
北极霞水母,也叫“狮鬃水母”,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母。1870年,美国马萨诸塞州湾冲上一个来自西北大西洋的巨型北极霞水母,伞膜直径达惊人的2.44米宽,触角长度可达36.58米,比一头蓝鲸还要长得多!
北极霞水母
北极霞水母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山东半岛沿岸的水域中,它们性情凶猛,大量捕食具有经济价值的幼鱼、虾、蟹、软体动物的幼虫。
还常在8到9月期间,成群漂浮于沿海海面和港湾中,致使拖网困难,定置网具损坏,严重影响鱼的捕获量。成群的霞水母还会驱散鱼群,为渔业的一害。
此外,北极霞水母的触手有1200多条,成千上万的刺细胞毒素累积在一起比僧帽水母还要霸道,如果不幸碰到它,几个小时之内不进行医治的话,生命难保!
其实,水母能够放毒是作为随波逐流的漂浮生物的关键生存机制。我们在海边游泳时,能做到的就是对水母保持足够的警惕。
选择游泳的地方时,最好挑选干净、受到保护的海域,避免去到偏僻或未经检查的水域。如果碰到水母,切勿直接用手推开,以免触及刺细胞而引发疼痛或中毒反应。一旦被蛰伤,请及时就医哦!
最后,来欣赏一下漂亮又几乎无毒的海月水母吧!
今天在大海边捡到透明水母有毒吗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后,是否找到相关在大海边捡到透明水母有毒吗视频的答案,想了解更多,请关注yfnsxy.cn聚上美世界奇闻怪事网站。【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首页【QQ秒回】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转载请说明来源于"聚上美",本文地址:https://yfnsxy.cn/sjqw/83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