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咸丰皇帝是昏君吗的扩展:
清帝咸丰在位11年,一生可谓跌宕起伏,他算是一位\"昏君\"吗?
咸丰帝像
1850年,道光帝四子爱新觉罗·奕詝继位。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实际拥有统治权的皇帝,从出生到病重去世,他的一生可谓是跌宕起伏,从登基到驾崩,可谓是没过上几天稳当日子。在位十一年一直颇受争议,但他真的是一位"昏君"吗?
天时、地利、人和创造出的登基条件
基于小心谨慎的性格,道光帝继位后没有依照惯例准备秘密立储之事,而是想要在决定继位人时有更大的选择空间。所以在立储大事上,道光帝显得格外犹豫不决。
道光帝共有九子十女。其中长子奕纬死于道光十一年,二子、三子早逝,道光帝五子奕誴于道光二十六年过继给嘉庆帝,袭郡王位。晚年,道光帝又陆续得了三子,但都年幼无知。才华抱负、胸怀气度兼具的皇六子奕訢,是诸皇子中最受道光帝钟爱的一个。
随着时间推移,长子过世,小皇子出生,道光帝面临着建储的燃眉之急。在以奕詝为长的几个儿子中,四子奕詝和六子奕訢是道光帝最为看重的接班人。
清文宗读书像
奕詝的老师杜受田在他继承皇位的道路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杜受田深知才具不是奕詝的优势,便教他扬长避短。
一次是在去南苑打猎时,杜受田要求奕詝和其随从不参与狩猎,待道光帝询问时,回答说:因为不想杀害生命所以没有射箭;也不想靠箭术的好坏,与诸兄弟作比较。
"另一次是在道光帝病危同时召见奕詝和奕訢时,杜受田要他在道光帝自言病老将不久于世,问起有什么安邦治国之计时,只要俯地流涕表达孝心以及对长辈的尊重。
爱新觉罗·奕訢
正是这两次得体的应对,使得道光帝决定传位给奕詝。继承人的稀缺,杜受田的得力助攻,皇六子奕訢的年岁尚小没有经历过足够的磨练等,都为清文宗顺利继位营造了有利的登基条件。
内忧外患的政治环境下寸步难行
首先,从清初期开始的闭关锁国政策,到道光年间与西方列强的差距越来越大。道光帝眼界太窄,抓小放大。而眼界太窄,随之而来的还有政治上的短视。
遇到事情只把力用在某一方面,重点去解决部分问题,而忽略了从整体着眼,缺乏长远的规划和全面的思考。没有意识到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容易被牵着鼻子走。当遇上复杂多变的难题时,这一缺陷便显得格外明显,导致有很多难题未能从根源处解决,留下了很多隐患。
随即清朝内部结构逐渐趋向腐朽黑暗,各领域的管理领导出现明显懈怠。这便致使奕詝在即位时,没能遇上一个好时机。清王朝内部腐败,执政精英失去了入关前的锐气,面临着较为严重的内部危机。
洪秀全雕像
其次,咸丰即位不到一年,洪秀全在广西发动金田起义。不久,进军湖南、湖北。太平天国一出生便是如日中天,是旧时农民起义的最高峰,大有鼎革之势。
咸丰三年三月攻克南京建都,与清王朝分庭抗礼。尽管咸丰皇帝想了很多措施来应对,但奈何大清朝无论是官员素质还是军队战斗力操行都全面下降,所以直到咸丰1861年8月驾崩,太平天国起义仍没镇压下去。清王朝在这场战争中受到沉重的打击,加速了清朝的灭亡。咸丰皇帝即位时就面对着已摇摇欲坠的清王朝,随之而来的大规模农民起义,更是进一步动摇了清朝的统治。
第一次鸦片战争前清朝及周围形势
内部忧患还未解决外部忧患又紧接着涌现出来,西方列强以"修约"为名,准备再次对中国发动新一轮的入侵。沙皇俄国强势占领我国大片领土。咸丰六年英法联军第二次发动鸦片战争,强势攻占广州。
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
咸丰八年英法舰队在美俄支持下袭击大沽口,致使大沽炮台失陷。咸丰十年英法两国集结数万人,再次北上发起新一轮进攻,而咸丰帝在双方激战时,竟令清军统帅离营撤退,大沽再次沦陷。
1860年9月更是攻入北京,咸丰被迫"北狩"避暑山庄,最后病死于热河,从此再也没回到北京。
大沽口炮台 遗址
英法联军的入侵行为确实来势汹汹,难以抵挡,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统治者已无力反抗,被迫撤退,一个国家已经看不到任何希望,这才是最可怕的。
才具平庸碰撞上风起云涌
对于后来人们常常议论到咸丰帝无所作为这一问题,并不能算是一个客观的、全面的结论。早期的咸丰皇帝也是在努力的为国家发展规划宏图。咸丰帝在位的11年中,他在各个大的领域都做出了很多的成就。
在政治上咸丰即位后第一个改革信号就是罢黜道光朝权相穆彰阿,同时重新启用林则徐,为腐朽的清王朝扫除了一大障碍。在军事上在与英国交战后,咸丰及时意识到了当时清朝军事上的落后。随后有意学习西洋的一些军事训练方式,引进一些先进的军事武器,使得军队综合战斗力得到显著提高。
热河行宫图(局部)
虽然咸丰皇帝在政治上改革的幅度很大,在军事上也及时弥补缺漏,可是效果并不显著,依然无法与西方国家相抗衡。再加上他的决策很多都是错误的,导致现状更加糟糕。最后只能有所作为,却毫无成就。
咸丰绝对算不上一个昏庸或者暴虐的君主,只能算是一个才能不算出彩且韧性不足的平庸之人,在清朝初期,或许还能做个得过且过的一国之君,但在咸丰所处的那个波涛汹涌的大时代,非审时度势的一代英主几乎不太可能力挽狂澜。
咸丰帝御批奏折
历史发展必然趋势无力回天
清朝长期的闭关锁国政策下导致的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差距是难以追赶的。即使当时道光帝传位恭亲王爱新觉罗·奕訢,也不一定能改写清朝的命运。自从清初期闭关锁国开始,就基本注定了清朝的没落,其悲惨结局的到来只是时间问题。
咸丰在位期间太平天国运动达到高潮,英法联军入侵圆明园这时候清王朝进入了内外交困的局面。其实从清朝后期的历史可以看出,清政府的命运不仅仅是某位皇帝能够阻挡的,因为这已经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所以我们并不能单纯地以清朝的发展历史作为评判咸丰皇帝是不是"昏君"的唯一标准。由上文我们也不难得知,咸丰在位时也确实是有一定的政治主张,如果他处于一个繁荣和平的时代,也许会是一位合格的皇帝,但在受到内忧外患双向夹击的近代社会,他的才能恐怕无法应对时局,或者说根本称不上是一位合格的皇帝。
"御赏"和"同道堂"章
咸丰皇帝后期的荒淫无度也许是一腔热血无法抒发后的放飞自我,他也曾认真地为治国大业描绘蓝图,认真治理朝政、懂得任人唯贤、远离奸臣、重用不同民族大臣为朝廷注入新鲜血液,试图一扫堕落腐败风气。
但内忧外患这一大难题的过快到来,让咸丰皇帝措手不及,心灰意冷之下,性情大变,转变为一个荒淫无度、堕落至极的皇帝,也是有这一可能的。
我们并不能片面地就去判断咸丰皇帝是不是一个"昏君",结合他即位前期的所作所为,我们也能看到他的努力,他的付出。所以一直以来颇受争议的咸丰皇帝还真不能被简单地判定为一位"昏君"。
今天咸丰皇帝是昏君吗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后,是否找到相关咸丰到底是不是昏君的答案,想了解更多,请关注yfnsxy.cn聚上美世界奇闻怪事网站。【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首页【QQ秒回】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转载请说明来源于"聚上美",本文地址:https://yfnsxy.cn/shjw/98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