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隋炀帝是千古一帝的扩展:
有人说隋炀帝杨广才是千古一帝,大家怎么看 要说隋炀帝杨广千古一帝,肯定是当不得,因为有他爹在前面,父子俩都是有深邃目光的皇帝。隋炀帝杨广在历代皇帝中能进前五,毫无问题。功劳以及影响都无以伦比,但祸害也却够大,算是明君和昏君的矛盾集合体。
杨广到底是千古一帝还是千古暴君?一篇文章告诉你真实的情况
最近20年来,中国网上流行为故人翻案。远到古代的王莽、杨广、秦桧,近到李鸿章、袁世凯、蒋介石。其中给杨广的翻案的人特别多,他们出口则杨广“千古一帝”“媲美秦皇”“千古流芳”。我想,这些人是没有生活在隋末,要是生活在那时候,估计早就沦为了炮灰。现在,我就写下一篇关于杨广的正实文章,看看他到底是“千古一帝”还是“千古暴君”
一,关于统一南北和对外征战
秦始皇和隋炀帝还有一个十分相似的地方,那就是喜欢征战。但是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就打了两场战争,一场是南征百越,一场是北击匈奴,都取得了胜利。杨广则不同,他几乎把周边国家都打了一个遍,但是胜率比较惨,可以说是穷兵黩武。
首先,统一江山,指的是589年,隋朝灭南陈。需要注意的是,这次统一全国的计划,是由隋文帝一手计划、准备和实施的,而杨广只是被任命为行军元帅,另外秦王杨俊、河清公杨素为副帅、高颎为参谋、王韶为司马,兵分八路。《隋唐五代史》说“杨广虽为元帅,但是缺乏军事经验……军中大事,都取决于高颎、王韶二人”。很明显,这次统一战争,是隋文帝的策划,由高颎、王韶二人具体执行,至于杨广只是挂一个空头名衔。
隋朝统一之后,面临的最大敌人就是突厥。隋文帝在583年下令对突厥进行了反击,当年突厥40万大军南下,隋文帝派遣八路大军御敌,其中并没有杨广在。此次出征,突厥大败,沙钵略可汗逃遁。此后,突厥分裂为东西两部。隋文帝则挑起突厥内斗,坐收渔翁之利。杨广继位后,和东突厥的关系迅速恶化。615年,杨广避暑汾阳宮,被始毕可汗的数十万铁骑包围,成为隋朝版的“白登山之围”。之后“隋末乱离,中国人归之者无数,遂大强盛,势凌中夏”。
陈朝灭亡后,杨广翻遍典籍,给陈后主找了“炀”这个谥号,来形容陈后主的昏庸。没想到最后自己用上了
吐谷浑是鲜卑族在青海建立的一个政权。隋朝初期,吐谷浑多次进攻隋朝,均被击败。隋朝统一后,吐谷浑震惧请和。杨广继位后,为了打通到西域的交通,发动了吐谷浑的灭国战争,设立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其中西海、河源位于青海内部,是中央王朝首次在此设立机构。这是杨广在开疆拓土方面唯一的功绩。7年后,隋朝灭亡,吐谷浑复国,青海再次失去。
对于高句丽的战争,可以算是杨广最大的败笔之一。611年,杨广集中113万军队,号称200万,开始第一次出征,加上后勤,这次出征的人数总共达到了340万。然而,杨广并不想给前线将领自主权,非要遥控军队,导致第一次出征就惨败,一共损失了30万军队。613年,又发动第二次东征,因为国内出现叛变而撤兵。614年,又准备第三次东征,进行了空前的徭役征伐,最终引发了隋末农民大起义。
综上所述,杨广在武功方面,除了灭吐谷浑值得称赞之外,其他都是不值一提。尤其是对高句丽的战争,不仅没有取得胜利,反而因为穷兵黩武拖垮了整个帝国。从以上内容来看,他对行军打仗几乎是一窍不通,也就是好大喜功,希望自己成为秦皇汉武,然而他没有这样的资格。
二,大兴土木,拖垮了整个帝国
秦始皇的另外一大特点就是喜欢大兴土木,他修建长城、驰道、阿旁宫、郑国渠、灵渠等,对民力的消耗是空前的,但是没有绝后,因为有杨广。杨广修建的功臣可以和秦始皇相提并论,他开凿运河、修建长城,营建东都,修补长城,制造龙舟,每一项都是超级工程。
先来说说开凿运河吧。大运河,主要是由四段组成,分别是通济渠、邗沟、永济渠、江南运河。其中邗沟最早是春秋时期的吴国开通,战国时期的魏国开通了鸿沟,沟通了淮河和黄河水系;曹魏时期又开通了白沟,开始把黄河和海河水系联系在一起。在隋朝之前,大运河的雏形基本已经形成。
隋朝主要是将这些运河疏通,并连接在一起。隋文帝时期就开通了广通渠(永济渠)、槽渠、山阳渎(邗沟)。隋炀帝只是继承隋文帝的事业,山阳渎、永济渠都是在隋炀帝时期完工,而通济渠、江南运河是隋炀帝新开凿的。总结起来,隋炀帝开凿运河有功,但是不能把功劳全算在他身上。
另外,其他人开凿运河都是有合理的计划,因此也没有出现大规模民变。然而,隋炀帝开凿运河,工程量不一定比前人大,但是造成的社会动荡却是空前的。主要是隋炀帝用功太极,用人耗费太多。一条通济渠,短短5个月就被开凿出来,放在今天也几乎是不可能的。隋隋炀帝开凿运河,前后动用的民力超过360万。
然而,杨广开凿的运河,在隋朝末年就已经淤塞。唐朝建立后,又对运河进行了艰苦不懈的疏浚、修整和开凿,其中包括四疏汴渠,五浚山阳渎(邗沟),三治江南运河等,最终才让运河发挥出了航运价值。把唐朝经济的繁荣归结为杨广,是对唐代皇帝励精图治的否定,也是对历史的无知。
配套运河的制造龙舟以及战船。他命令江南制造数万只龙船,这些船只行走在江上,需要8万多船工。另外制造战船主要是为了东征高句丽。第一次东征,仅仅莱口就要造船300艘,为了赶工期,官方强迫工匠日夜站在水中工作,甚至三成到四成的工匠死亡。
隋末局势
杨广修建东都、驰道、长城的工程量都十分巨大,如修建长城就发动了大约150万的民力,大约有一半因为饥寒而死亡。杨广大兴土木,完全忽视了国力的承受范围,最终耗尽了民力。大兴土木,导致农业生产破坏,灾荒多次发生。同样是大兴土木,杨广没有资格和秦始皇比。杨广上台时期,留给他的是空前的“开皇盛世”,然而他只用14年就把盛世玩到了天下大乱,可以算是历史上最大的败家子。
三,科举制是杨广创立的?
前面说的对外征战,开疆扩土,大兴土木都主要是政治方面,而这里主要讲文化方面。为什么不讲经济方面呢?因为他在经济上毫无建树。某些网友认为:杨广创造了科举制,影响千秋万代,配得上千古一帝。这样的言论不小心就暴露了自己。现在我就来说说科举制的事情。
科举考试就是一种依据考试来选拔人才的制度。中国最早的考试选拔,可以追溯到汉朝的对策、试经,因此部分人认为科举制萌芽于汉朝。但是考试制度并非就是科举制。按照公认的说法,科举制必须有两个特点:(1)投牒自应。也就是士人可以自由报名,不需要官员推荐;(2)是考试定期举行,成为定制;
察举制
整个隋朝分科选举一共三次,分别是:(1)589年,隋文帝诏诸州举贡士人按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两科分别荐进;(2)607年、杨广诏令荐人,分为十科;(3)609年,又诏诸州荐人,分为四科。从这里的“荐人”来看,隋朝的三次选拔人才都是皇帝临时命令,并且由地方官员推举。因此,这并非是科举制,实际上还是察举制。况且,隋朝三次分科选举的规模都十分有限,人数相当少,对全国没有造成什么影响。
许多学者认为,科举制的真正产生是在唐朝。唐高祖李渊在621年诏令“诸州学士及早有明经及秀才、俊士、进士,明于理体,为乡里所称者,委本县考试,州长重复,取其合格,每年十月随物入贡”。这里的“每年十月”,就固定了考试的时间,其中规定先在州、县地方预试,再到中央考试,这就是科举的基本程序。622年,又规定士人可以“投碟自应”,就算是寒门,也可以“自举”、“自进”。这其实才标志着科举制正式产生。
这样说来,杨广在科举方面就几乎没有任何贡献了,他实行了两次察举制。那么这样算下啦,他在文化上的贡献也几乎可以忽略的。当然,杨广本人具有几分才华,他写下了45首诗歌,其中《野望》最佳,其言“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斜阳欲落处,一望黯消魂。”不过这首诗也正好是隋朝灭亡的预兆。不过他的才华和李煜、宋徽宗等亡国之君相比,也不算什么。
综上所述,杨广自己的目标的确是想成为“千古一帝”,他大兴土木,穷兵黩武都是为了向这个方向前进。但是,他没有成为千古一帝的能力,最终成为亡国之君。他在开凿运河方面的确有一定的历史功绩,但是不应该过分夸大。历史上对他的评价早已盖棺定论,我们没必要标新立异,另立新说,为之翻案。
今天隋炀帝是千古一帝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后,是否找到相关隋炀帝是千古一帝吗的答案,想了解更多,请关注yfnsxy.cn聚上美世界奇闻怪事网站。【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首页【QQ秒回】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转载请说明来源于"聚上美",本文地址:https://yfnsxy.cn/shjw/79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