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巴纳姆效应测试的扩展:
你知道巴纳姆效应吗?
巴納姆效應(Barnum effect,是Paul Meehl為表對費尼爾司·泰勒·巴納姆的敬意而命名)是一種現象,人們會對於他們認為是為自己度身訂造的一些人格描述給予高度準確的評價,而這些描述往往十分模糊及普遍,以致能夠放諸四海皆準適用於很多人身上。巴納姆效應能夠對於為何不少偽科學如占星學、占卜或人格測試等被普遍接受提供一個不十分完全的解釋。
巴纳姆效应又叫福勒效应,因为它最早是由心理学家伯特伦·福勒与1948年通过试验证明的。
要避免巴纳姆效应,客观真实地认识自己,有以下几种途径:
第一,要学会面对自己。有这样一个测验人的情商的题目是:当一个落水昏迷的女人被救起后,她醒来发现自己一丝不挂时,第一个反应会是捂住什么呢?答案是尖叫一声,然后用双手捂着自己的眼睛。
从心理学上来说,这是一个典型的不愿面对自己的例子,因为自己有“缺陷”或者自己认为是缺陷,就通过自己方法把它掩盖起来,但这种掩盖实际上也像上面的落水女人一样,是把自己眼睛蒙上。所以,要认识自己,首先必须要面对自己。
第二,培养一种收集信息的能力和敏锐的判断力。很少有人天生就拥有明智和审慎的判断力,实际上,判断力是一种在收集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决策的能力,信息对于判断的支持作用不容忽视,没有相当的信息收集,很难做出明智的决断。 第三,以人为镜,通过与自己身边的人在各方面的比较来认识自己。在比较的时候,对象的选择至关重要。找不如自己的人作比较,或者拿自己的缺陷与别人的优点比,都会失之偏颇。因此,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条件相当的人作比较,找出自己在群体中的合适位置,这样认识自己,才比较客观。
第四,通过对重大事件,特别是重大的成功和失败认识自己。重大事件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可以提供了解自己的个性、能力的信息,从中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越是在成功的巅峰和失败的低谷,就越能反映一个人的真实性格。
真正厉害的人,都避开了“巴纳姆效应”
我有一个喜欢算命的朋友,几乎每一个算命先生都会让她觉得“很准”,而她带去的朋友,见过算命师傅之后总是撇撇嘴,表示不会再去了。
我于是好奇,算命先生准不准,到底是他的技能问题,还是受到给谁算的影响?为什么有的人觉得准、有的人不以为然?
肖曼·巴纳姆是一位著名的杂技表演艺人,他曾说:“我之所以很受欢迎,是因为节目中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所以使得’每一分钟都有人上当受骗’。”
人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并认为它特别适合自己并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人格特点,即使内容空洞,这就被称作“巴纳姆效应”。
1948 年,心理学家福勒对学生进行了一项人格测验,他给所有学生文章开头一段相同的文字:
你希望受到他人喜爱,又对自己很严格,甚至吹毛求疵;
虽然有些缺陷,大体而言你都有办法弥补;
你拥有可观的未开发潜能,在日常中还没有发挥;
看似强硬、严格自律的外在,掩盖着柔软与忧虑的内心;
你喜欢一定程度的变动,并在受到限制时感到不满;
有些时候你外向、亲和、善于交际,有些时候你却内向、谨慎而沉默……
这些表述中,你认为和自己的契合度有多高?
福勒请同学们根据准确度从0到5打分,最后综合所有人的准确度数值,竟然高达4.26分。
也就是说,大部分学生觉得这样的描述很符合自己。
我们看星座分析的时候也常有这种感觉,如果你是白羊座,看白羊座的分析会发现有一些描述说出了自己的内心感受,翻到其他星座,同样会找到一些很像自己的描述。
我们很容易受到一些笼统性描述的暗示,所以当算命先生说“你这个人早年不顺、中年有些坎坷、晚年会越来越好”时,大部分人会松一口气,并且深信不疑,就算他对每个人说的都是差不多的内容。
我有个朋友,非常迷信星座,有一次他读到他的星座在当月要“注意办公室小人发出暗箭”。
结果在那个月,他在会议上提出一个建议,另一个同事紧接着提出一些疑问,让大家立刻意识到他的建议不可行。
这位朋友在受挫之余,觉得星座预告实在是太准了。
心理暗示的力量,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期。
当他不断暗示自己要注意“办公室小人发出暗箭”的时候,平日里很正常的话会被过度解读,很常见的办公室摩擦会被扣上“暗箭伤人”的帽子……
整个世界都变得暗流涌动。
我们很容易陷入“巴纳姆效应”陷阱,是因为人性使然。
人们总是看见自己想看见的,只要相信了某一种预测,就能对身边所有的事情进行主观的解释,变成预测很准的“证据”。
但是当我们处在这些幻想中时,现实早已离我们远去,也就错过了无数次真正成长与改变的机会。
真正清醒的人,会懂得避开巴纳姆效应的陷阱,转而用其他更客观的管道去认识自己。
人性复杂,但人性又有很多共同之处,心理学就是寻找这些人性共通点的学科。
有时候,我们的心情会一不小心降到谷底,做起事来处处受挫,感觉自己很倒霉,开始胡思乱想。
其实,顺不顺利、幸不幸福,多半是一个人的内心感受,取决于我们看待外在人事物的态度。
有时候,只要去理解一些困惑当中的心理学效应,看到自己在被什么样的人性弱点控制着,就会更了解自己,也更能看透他人。
《每天懂一点好玩心理学》中讲到了很多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心理学效应:
为什么会有“一见钟情”?
无法坚持、没有长性的心理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坐电梯时大家都喜欢往上看?
为什么大部分商品标价的结尾都是8或者9?
你有没有发现,一些情侣谈恋爱时双方父母不同意,两个人的感情不但没有减弱,反而更加团结,一定要对抗压力。
等到没有人反对了,他们之间的感情反而出了问题,甚至会分手放弃。
相恋的男女,在遇到外界的阻力时,不但不会放弃,反而会促进他们的姻缘,这被称为“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有时,我们想做很多事情,比如锻炼身体、读书,但实际做起来却坚持不了多久。
心理学认为,没长性,主要原因是性格。
如果生性就容易厌倦,那么做什么事情都长久不了。
所谓“厌倦”,就是失去干劲,继续做下去的意志受到阻碍。
尤其是对于那些“被命令去做的事”或者“不得不做的事”,很快就会感到厌倦。
除了性格,“厌倦”还与行为动机有很大的关系。
行为动机又分为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外在动机,无非就是“胡萝卜”和“大棒”,也就是奖励和惩罚。
而内在动机,是自发性的动机。
利用好行为动机,没长性的人,也能坚持做好一件事。
为了坚持做一件事情,我们最好先设定小的、具体的目标,每当实现一个小的目标,就会体验到成就感,从而激励我们继续做下去。
在人生的重要关口,我们会不知道如何选择。
心理学有一个“霍布森选择效应”,会让你重新理解“选择”。
霍布森是一个在英国剑桥卖马的商人,他的马圈中有很多类型的马。
他跟所有买家说,想买什么马都可以,随便挑随便选。但问题是,马圈的出入口非常低矮,所以能牵出去的马,不是瘦弱的,就是幼小的,那些身形高大的有种马,根本出不去。
客人在里面兜兜转转,在众多选择里做出了最好的选择,付了钱,领着一只不怎么样的马,开开心心走了。
这些客人自以为做了决定,但其实从一开始,他所做的“选择”,都是一种“假选择”。
你以为你在做选择,其实你别无选择,这就是霍布森效应。
比如一些老人在要求孩子结婚的时候下最后通牒:要么结婚,要么回老家。
事实上这两个选择都不是孩子想要的。
管理学有句话:如果你眼前只有一条路可以走的话,这条路通常是错的。
因为你没有足够的资源去做对比,所以你根本不知道眼前这条路跟其他道路比起来是好是坏。
都说人生掌握在自己手上,但要注意,你掌握的是多样化对比筛选下的选择,还是在没有余地选择的道路上走着。
“林格曼效应”认为,一群人围观需要某个帮助的人,却很少人真正伸出援手一样,因为人一多,责任感就分散了,每个人都会有“这么多人在,即使我不帮忙,也会有别人帮忙”的想法。
所以在你真的需要帮助的时候,指向特定的目标,要比指望一群人中有人主动帮忙要靠谱得多。
知世故而不世故,知人性而不利用人性,是一种成熟。
点个【在看】,你越了解人性,就会越从容。
作者 | 甘蓝蓝,写好别人的故事,过好自己的日子。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今天巴纳姆效应测试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后,是否找到相关巴纳姆效应测试题的答案,想了解更多,请关注yfnsxy.cn聚上美世界奇闻怪事网站。【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首页【QQ秒回】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转载请说明来源于"聚上美",本文地址:https://yfnsxy.cn/shjw/79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