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中华白鳍豚宣布灭绝的扩展:
白鳍豚灭绝了吗?
白鳍豚是生活在中国长江的极度濒危的物种,全世界仅有几十头甚至更少,2007年白鳍豚曾被宣布已经功能性灭绝了,甚至已面临灭绝的可能性,但是在2017年,已经消失了10年的白鳍豚重现长江地区引起世界的极大关注,但关于是否是真的白鳍豚还有待考证。
白暨豚:是鲸目、白暨豚科的水生动物。“暨”音 jì;媒体也常写作“白鳍豚”,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小型淡水鲸。白暨豚身体呈纺锤形,脐处最粗。体长1.5-2.5米,体重约230千克。吻极狭长,约30厘米,前端略上翘。喷气孔纵长,位头顶偏左。眼极小,位于口角后上方。关于是否是真的白鳍豚还有待考证。
白暨豚自成一科,是古老的孑遗生物,化石证据表明 530 万年前的中新世晚期就已在长江出现。20世纪后期以来,受到人类活动的严重侵害而数量锐减,在 1988 年被列为中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但剩余种群仍不断消亡,被认为是第一个由于人为因素而走向灭绝的鲸豚类动物。栖息于长江中下游,洞庭、鄱阳湖等地。以中上层鱼类为主食。
2006 年11月6日-12月13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与瑞士白鱀豚保护基金会联合开展“2006长江淡水豚类考察”,中国、日本、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和瑞士七国的鲸类专家,对宜昌到上海的长江干流进行了为期六周的科考,未发现任何白暨豚,认定其功能性灭绝。2018 年11月14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更新发布,暂未确认白暨豚灭绝,保持原定评级“极危”。
18年未见踪迹,白鱀豚真的灭绝了吗?专家:还有一点点希望
说到国宝,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大熊猫,而有这么一种神奇的动物也被誉为“水中大熊猫”,这便是白鱀豚。
这是一种仅生活在长江中下游及其连通的洞庭湖、鄱阳湖等水域中,是我国又一特有的珍稀物种。一般来说,白鱀豚的体长在2米左右,体重可达230千克,常在晨昏时游向岸边浅水处进行捕食,寿命可达30多年。不幸的是,2004年之后,就再也没有人看到过白鱀豚,并且已经在2007年被宣告功能性灭绝,难道说白鱀豚离最终灭绝真的不远了吗?
白鱀豚
什么是功能性灭绝?
所谓的功能性灭绝,指的是某生物在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减少到无法维持繁衍后代的状态;换言而之,这个物种已经绝后,但又未能确定该种群最后一个个体是否已经灭亡。可以说,当一个物种被人类宣告功能性灭绝之后,离最终灭绝也只是时间上的问题。白鲟、野生华南虎、长江鲥鱼、北白犀以及中华鲟等都跟白鱀豚一样,先后被宣告功能性灭绝。
白鲟
2020年12月23日,白鲟被从功能性灭绝物种名单中除名,因为该物种已经永久性灭绝。曾经生活在地球两亿多年的远古物种,竟在人类发展的短短几十年中,彻底走向了灭绝,而白鲟的灭绝,也引发了长江为期十年的禁渔。白鲟的灭绝,给世人敲响了警钟,不少人在悲泣白鲟的同时,也纷纷祈祷白鳍豚能重现长江,希望它别走白鲟的老路。
白鱀豚之殇
1981年,我国地质学家在广西桂平发现了白鳍豚的化石,距今已有2000多万年。这证明,白鱀豚早在人类之前就已经存活在地球上,而且两千多万年以来,如今白鱀豚的形态跟其先祖相差不大,基本没有进化,因此白鱀豚自然而然就被世人称为“活化石”。
白鳍豚淇淇
上个世纪80年代之前,从未有人关心过白鱀豚,更不会觉得长江里的这个旗舰物种居然会走向灭绝的道路。直到1982年,生物学家周开亚才第一次调查统计白鳍豚的数量,当时估算的总量约为400头,十多年之后的1997年,考察发现的白鱀豚仅为23头,此时长江中的白鱀豚总数不超过50头,到了千禧之年,估算数量仅为双手之数。
2002年7月14日,唯一一头人工养殖的白鳍豚——淇淇,在中科院水生所白鱀豚馆中寿终正寝,专家提取其DNA后,将其做成了标本,而这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白鳍豚标本之一。
白鱀豚和江豚标本
更可悲的是,2004年,长江南京段发现了一头因搁浅而死亡的白鱀豚,这是人类最后一次在野外发现的白鱀豚。而后的几年间,各国考察队在长江进行了拉网式的搜寻,但再也没有发现白鱀豚的踪迹。因此,在2007年,我国正式宣布白鱀豚功能性灭绝,离最终灭绝或许也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说到这,可能有人有疑问了:长江这么长,水深这么深,说不定白鱀豚还藏在水中,没被世人发现而已。
其实,白鱀豚跟江豚一样,属于水生哺乳动物,这意味着白鱀豚不可能一直潜在水下,而是时不时需要跃出水面换气呼吸。如果长江上还存活大量的白鱀豚,是一点都不难发现的。
淇淇进食
白鳍豚为何会在短短的几十年走向灭绝了?
一、食物缺乏。
白鱀豚非常的挑食,只吃鲜活的鱼儿,而近几十年来,长江过渡捕捞,渔业几近枯竭,没有食物,白鱀豚自然很难存活下来。
二、人类过渡开发、高密度航运。
过渡开发导致的水体污染,进而影响长江一系列生态,白鱀豚自然深受影响。而且高密度航运导致白鱀豚被全职螺旋桨打死打伤,有记录的就多达12头。更令人气愤的是,因为将在爆破作业,炸死的白鱀豚也多达11头。
三、白鳍豚种群数量稀少,每两年才繁殖一次,一次一胎,而且存活率极低。
长江高密度航运
四、大坝影响。
葛洲坝、三峡等大坝,虽然建在长江上游,看似对生活在下游的白鱀豚没有多大影响,但大坝的建设,直接改变的是长江水文条件。
生活在长江边的都知道,大坝没建设之前,长江也是有正常的涨潮落潮规律的,而白鳍豚正是在黄昏时刻跃出水面捕食,也就是涨潮的时候,江水淹没沙洲,把昆虫等生物带入水中,吸引了鱼群,才给白鱀豚吸引大批食物。
大坝的建设,没有了明显的涨落潮,白鱀豚只能通过追逐中下层的零星鱼群捕食,造成食物短缺,如果白鱀豚在秋季没有摄入足够多的鱼类,就形成不了脂肪层,冬季就容易冻死,这也就是前些年,经常在冬天发现白鳍豚尸体的原因之一。
三峡大坝
说了这么多,不少人还是非常担心白鱀豚是不是已经彻底灭绝了,毕竟2004年距今已过去了18年,期间没有正式发现白鱀豚踪迹,基本上可以定性为彻底灭绝了。其实并非如此,有专家曾表示,还是有一点点希望的,有5%的概率能活下来。
这是因为,在白鱀豚被宣告功能性灭绝之后,民间以及一些科考队经常疑是发现白鱀豚踪迹。例如,2017年,就有人在安徽铜陵观测江豚时听到了枯死白鱀豚的叫声,但这显然不能成为证据,毕竟连个照片都没有。
绿发会拍到的白鱀豚
巧合的是,次年的2018年,绿发会终于拍到了白鱀豚照片。随后各地媒体宣称,这是白鱀豚被宣告功能性灭绝13年后再次现身,白鱀豚或许还存活在长江中。但也有人表示质疑,因为拍到的照片并不清晰,不能认定就是白鱀豚。更有现场人士声称,绿发会拍到疑是白鱀豚照片,其实是漂浮在江面上的白色垃圾,远远看上去确实像白鱀豚,但靠近一看,让人非常失落。
现场人士拍到的
结语
存活了两千多万年的白鱀豚,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于2007年被宣告功能性灭绝,2004年至今尚未有正式发现,尽管民间多次有疑似发现,但存活的个体不足以支撑整个种群的繁衍,离最终灭绝或许也只是时间上的问题。对此,您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讨论。
今天中华白鳍豚宣布灭绝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后,是否找到相关中华白鳍豚是否灭绝的答案,想了解更多,请关注yfnsxy.cn聚上美世界奇闻怪事网站。【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首页【QQ秒回】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转载请说明来源于"聚上美",本文地址:https://yfnsxy.cn/shjw/68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