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蒋介石炸黄河死了多少老百姓的扩展:
黄河在历史上有哪些严重的水灾? 应该有三四次。最近一次是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为了阻挡华北日军推进,炸毁黄河大坝,使黄河冲向江苏,经由淮河入海,共淹死了几十万人。黄河改道 河流决口后放弃原来河床而另循新道称为改道,黄河由于多沙善淤,变迁无常,改道十分频繁,中游的宁夏银川平原,内蒙古河套平原一带的黄河河道都曾多次变迁,但影响重大的是黄河下游河道改道。 通常认为,《尚书·禹贡》中所记载的河道是有文字记载的最早黄河河道。这条河道在孟津以上被夹束于山谷之间,几无大的变化。在孟津以下,汇合洛水等支流,改向东北流,经今河南省北部,再向北流入河北省,又汇合漳水,向北流入今邢台,巨鹿以北的古大陆泽中。然后分为几支,顺地势高下向东北方向流入大海。人们称这条黄河河道为“禹河”据文献记载,黄河下游有以下几次重大的改道。 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黄河发生了有记载的第一次大改道。洪水从宿胥口(今淇河、卫河合流处)夺河而走,东行漯川,至长寿津(今河南滑县东北)又与漯川分流,北合漳河,至章武(今河北沧县东北)入海。这条新河在禹河之南。 汉武帝元光三年(公元前132年)黄河在今河南濮阳西南瓠子决口,再次向南摆动,决水东南经巨野泽,由泗水入淮河。23年后虽经堵塞,但不久复决向南分流为屯氏河,六七十年后才归故道。 王莽始建国三年(公元11年),黄河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决口,东南冲进漯川故道,经今河南南乐、山东朝城、阳谷、聊城,至禹城别漯川北行,又经山东临、惠民等地,至利津一带入海。此后几百年中,黄河情况不甚为频繁。北宋初期,决口不断,短时期、短距离的分流河道不少。直到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年)六月,黄河再次改道,冲决澶州商胡埽,向北直奔大名,经聊城西至今河北青县境与卫河相合,然后入海。这条河宋人称为“北流”,12年后,黄河在商胡埽下游今南乐西度决口,分流经今朝城、馆陶、乐陵、无棣入海、宋人称此河为“东流”。东流行水不到40年便断流。 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为防御金兵南下,东京守奖杜充在滑州人为决开黄河堤防,造成黄河改疲乏,向东南分由泗水和济水入海。黄河至此由北入渤海改而南入黄海。直到1855年,黄河主要是在南面摆动,虽然时有北冲,但均被人力强行逼堵南流,南流夺淮入海期间,郑州以下,清口以上的黄河主流也是迁徙不定。由泗水,或汴水或涡水入淮,或由颍水入淮,或同时分几支入淮。直到明代后期潘季驯治河以后,黄河才基本被固定在开封,兰考,商丘、砀山、徐州、宿迁、淮阴一线,即今之明清故道,行水达300年。 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又在河南兰阳(今兰考县境)铜瓦厢决口改道,再次摆回到北面,行经今河道,北流入渤海。 1938年,蒋介石命令扒开郑州花园口黄河大堤,全河又向南流,沿贾鲁河、颍河、涡河入淮河。洪水漫流,灾民遍野。直到1947年堵复花园口后,黄河才回归北道,自山东垦利县入海。 在周定王五年以来的2600多年的时间里,黄河下游河道经历了从北到南,又从南再到北的大循环摆动。其中决口、改道不计其数。大体上以孟津为顶点,在北抵天津、南界淮河的这样一个大三角洲上,都是黄河改道迁徙的范围。
1938年,蒋介石决堤黄河,淹死了多少日军?造成了什么影响?
1938年,蒋介石为阻止日寇铁蹄前进,谋起“以水代兵”之计。下令炸开郑州东北花园口黄河大堤。试图要来一场轰轰烈烈的“水淹七军”,熟悉三国的看客,一定知道武圣人关二爷水淹七军、生擒于禁,威震华夏的故事。那同样运用了水攻,蒋介石的决堤黄河到底杀寇几何?又取得了什么样的战绩呢?
花园口决堤建议的提出始末
自“九一八事变”后,东夷日本构衅中华,国族濒危,遂打开山海关大门,“七七事变”中国进入全面抗战后,山东战区总司令韩复渠为贪生怕死之鼠辈,辜负齐鲁大好河山,将济南、青岛在内的大半山东拱手日寇,日寇又从多路进军,直迫当时的首都南京。虽然有台儿庄大捷、平型关大捷几场胜仗,但是难以挽救大败局,毕竟工业国与农业国之间的战争,胜败不言而明,日本人更是提出过“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口号。
日寇在上海登陆攻破南京,于是又欲图南京北面的门户徐州,当时的形势已经是非常危迫。写到此处,诸位看客肯定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黄河决堤这一想法是谁提出的。经过笔者翻阅了大量史稿发现啊,似乎最初提出决堤黄河的还真不是蒋介石。那到底是谁呢?下面笔者收集到的一封密函告诉您答案:
台儿庄大捷举国欢腾,抗战前途或可从此转入佳境。唯黄河南岸千里,颇不易守,大汛时且怒敌以决堤制我。我如能取得武陟等县死守,则随时皆可以反攻制敌。盖沁河口附近,黄河北岸地势低下,敌在下游南岸任何地点决堤,只须将沁河口附近北堤决开,全部黄水即可北趋潭卫,则我之大厄可解,而敌反居危地。敌人残酷不仁,似宜预防其出也。
这封密函是陈果夫给蒋介石的致函,这个陈果夫何许人也?陈果夫名祖焘,字果夫,浙江吴兴东林镇(今浙江湖州东林镇)人,是民国时期举足轻重的政治人物,陈果夫与蒋介石关系密切,在大陆时期为蒋所倚重。蒋介石看完这封密函后便立即批示;“电程长官(程潜)核办”,并写了“随时可以决水反攻”的批示。
花园口决堤悲歌
那么问题来了,一旦黄河决堤,是否可以将日寇隔绝在河南的豫东地区呢?河南省的几个重镇是否可以守住呢?扒开黄河以后的战略意义与对河南群众造成的伤亡和财产损失是否成正比呢?
最后经过了当时国民政府的高层反复参谋,最终,蒋介石打定了主意,决定用滔滔黄河水当作百万大兵反攻日寇,寄希望可以力挽战局。可事遂人愿吗?那时候啊,可能连蒋介石自己心里都在打鼓。
经过多次地考察河南省地形,最终将花园口选定为决堤点,1938年的6月7日就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准备工作,当天上午,魏汝霖代表商震慰问官兵,当众宣布:
“如于本夜十二时前放水,总司令奖法币两千元,如于明日午前六时放水,则奖一千元”。“根据赵口决口屡次塌陷之经验,遂将决口上口幅员加宽至三十米。如是则斜面徐缓,放水时不至颓塌阻塞,掘土时复作梯次之除土,同时可容纳多数人作工。”
就在1938年6月8日果然如期放水,洪泄势猛如虎,确实给日军来了一个猝不及防,同时啊!也给河南老百姓来了一个猝不及防。这次花园口决堤对日寇造成了怎样的“重创”咱们先搁置这一疑惑,先来看看这次花园口决堤河南省大部被洪水淹没后,给河南老百姓带来了怎么样影响。先不说洪水咆哮,如何如何淹没房屋、农产,就拿日寇气急败坏,派大量轰炸机,在河南省上空进行了持续数十天的日本传统式的变态轰炸,大肆轰炸流民。至此想也是可以知道老百姓的惨痛伤亡情况了。当时民众到底境地如何呢?下有引文,大家请观史料:
泛区民众因事前毫无闻知,猝不及备,堤防骤溃,洪流踵至,一泻千里,席卷而下,人畜无由逃避,尽逐波臣,财物田庐,悉付流水。当时澎湃动地,呼号震天,其悲骇惨痛之状,实有未忍溯想……往往横尸道路,填委沟壑,为数不知凡几。幸而勉能逃出,得达彼岸,亦九死一生。艰辛备历,不为弱鬼,尽成流民……
历史反思
据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编写的《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中写道:6月29日,土肥原在徐州举行联合追悼大会,仅死于洪水的士兵人数只有七千四百五十二名之多。其中直接被淹死的日寇只有两千人,而中国百姓最后统计有多少人无辜丧生呢?据国家历史研究院不完全统计:
据史料记载花园口溃口处直到1947年才最终被堵住。在长达九年的泛滥时间里,由于黄河含沙量大河水缓急没有规律可循,造成了黄泛区洪水“迁徙无定、东滚西移”的惨烈后果,洪水除少部分经由运河注入长江外,大多停滞在苏北湖区。据统计有四十四个县市惨遭溃水冲击,范围包括河南、安徽、江苏三省。据80年代统计,受灾人口约有五百万左右、直接被淹死及因灾饿死、病死、非正常死亡者约为40-50万人。
在笔者看来,花园口决堤虽一定程度上阻滞了日军的侵略步伐,但同时也造成了豫皖苏三省十年间高达八、九十万居民的死亡,实在是蒋帮重大战略失策,对人民贻害无穷。
今天,我们要珍视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通过自己的艰苦奋斗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人民决不允许任何外来势力欺负、压迫、奴役我们!谁妄想这样干,必将让他在14多亿中国人民用血肉铸成的钢铁长城面前,碰得头破血流。
今天蒋介石炸黄河死了多少老百姓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后,是否找到相关蒋介石炸掉黄河的答案,想了解更多,请关注yfnsxy.cn聚上美世界奇闻怪事网站。【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首页【QQ秒回】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转载请说明来源于"聚上美",本文地址:https://yfnsxy.cn/shjw/49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