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李白 念家的扩展:
李白:念家 念 家 李白黄泥直下无青天海上云尽月苍苍波涛塞川如叠坂嫖姚家宴敌吴王娼楼两岸临水栅被发奔流竟何如抓花百树障去路
天宝十二载(753年)秋,以《远别离》为标志,李白开启了新一轮漫游。李白首先游历了宣城、金陵。在金陵与好友崔成甫相会。于次年五月游广陵,与从王屋山一路追赶而来的魏万(后来叫魏颢)相遇,后又同游于金陵,互有诗歌唱和。分手前,李白托魏万为自己编辑诗集。李白再游南陵、秋浦,与权昭夷同在清溪炼丹多日。后游青阳、泾县,改九子山为九华山,九华山由此盛名远播至今。天宝十四载(755年)夏,李白游当涂,溯江再游秋浦,冬天返回,再游宣城、金陵。闻安史之乱,门人武谔来访,李白作《赠武十七谔》,准许武谔北上鲁中接李白的子女南下。李白自己前往宋城接宗氏避安史之乱。
《远别离》作为李白此番漫游的出行序曲,极其准确地“预言”了安史之乱即将爆发这一改变大唐由盛而衰的历史事件,是李白“挥斥幽愤”的代表作。全诗如下:
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
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日惨惨兮云冥冥,猩猩啼烟兮鬼啸雨。
我纵言之将何补?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雷凭凭兮欲吼怒。
尧舜当之亦禅禹。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
或云:尧幽囚,舜野死。九疑联绵皆相似,重瞳孤坟竟何是?
帝子泣兮绿云间,随风波兮去无还。恸哭兮远望,见苍梧之深山。
苍梧山崩湘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
此诗最早收入殷璠编选的《河岳英灵集》,该集所收诗歌起于开元二年(714年),止于天宝十二载(753年)。据诗歌内容,此诗作于南下宣城之前,正如上一次南下作《梦游天姥吟留别》“别东鲁诸公”一样,算是动身前对此次出行缘由的自我交代。
此前,唐玄宗耽于淫乐,荒于朝政,李林甫、杨国忠乘机擅权。李白“赐金放还”后,负恨漫游,后又有只身“探虎穴”的幽州之行,目睹了安禄山加紧准备谋反的现状,却无处上达天听。无奈,李白既忧且愤,借古题以讽时事,旨在向世人明言人君失权之戒。
诗中有言:“我纵言之将何补?”李白想说什么呢?为什么又说于事无补呢?这就是此诗“挥斥幽愤”的缘由,也是他南下宣城的缘起。
贯连全诗的是一个古老的传说。尧帝将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了舜。舜南巡时死于苍梧山。二妃寻找舜的坟墓,却殒命于湘江。她们痛哭的眼泪洒在苍梧山的竹竿上,以致于竹竿都起了斑痕。李白说,要想斑痕消失,除非苍梧山崩塌、湘江水绝流。
这个传说使得潇湘洞庭一带一直笼罩着悲剧气息。一读到李白的这首诗,就让人有一种迷离之感。“谁人不言此离苦?”更易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李白心中也有苦。他的苦却无处诉说。李白心中之苦,乃是“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雷凭凭兮欲吼怒。尧舜当之亦禅禹。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他说,眼见奸邪当道,国运堪忧;君主用臣失当,大权旁落,蛟龙变成了可怜的鱼,而窃取权力的野心家们则像小小老鼠变成了吃人的猛虎一样。诗人举证说,历史上确有尧被秘密囚禁、舜死于蛮荒之说。
在此期间,李白完成了一批重要的诗歌:《横江词六首》《独坐敬亭山》《宣城谢朓北楼饯别校书叔云》《秋登宣城谢脁北楼》《夜泊牛渚怀古》《秋浦歌十七首》《赠汪伦》等。李白的“粉丝”魏万作《金陵酬李翰林谪仙子》,表达了一个初出茅庐的“粉丝”对诗坛“大腕”李白的崇拜与追慕。李白为魏万千里追寻自己的诚心和精神感动,分手时作《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此诗计一百二十句,六百字,是李白难得的一首长诗,足见他对魏万的欣赏和认可,并对这位后学寄予厚望,拜托他为自己编辑诗集、作序。
(待续;讲李白我是认真的;版权所有)
文/赵 斌 图/谭昌永、蒋戈
李白故里,四川江油
今天李白 念家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后,是否找到相关李白念家诗原文的答案,想了解更多,请关注www.yfnsxy.cn聚上美世界奇闻怪事网站。【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首页【QQ秒回】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转载请说明来源于"聚上美",本文地址:https://yfnsxy.cn/shjw/3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