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旱 历史上发生过的旱灾究竟有多恐怖?
纵观古今中外,公元1637—1643年间持续7年的“崇祯大旱”,曾间接导致了明代的灭亡;而公元1100—1247年间持续148年的大旱,和公元1340—1400年间持续61年的大旱,直接导致了位于现在美国境内密西西比平原的卡霍基亚文明的消亡。
如今,美国西南部正面临1200年以来最严重的旱灾,而欧洲也正面临500年以来最严重的干旱,这是否意味着,世界格局又要发生深刻变化?
崇祯大旱
对于明朝的灭亡,我们很多人知道的是,当时内有李自成、张献忠起义,外有清军入关,于是崇祯自挂于景山的歪脖子树上。
但是,为什么当时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呢?一方面是当时的阉党之祸,另一方面,“崇祯大旱”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自1637年起,中国相继有23个省(区)发生大旱,其中陕西、山西、河北、山东持续五年大旱,而灾区中心河南更是持续大旱七年之久。
崇祯大旱是由北向南、由西向东逐步发展的。1637年,旱情出现在华北和西北地区,第二年向南扩大到安徽、江苏等省。到1640年,更多省出现大旱,旱灾达到顶峰。
也是这一年,在陕西、山西、河北等核心旱区,汾水断流,临汾一带,即使在夏季也“风霾不息”,即发生持续性沙尘暴。而海河流域则出现河流断流,禾苗尽枯,庄稼绝收,雪上加霜的是,大多州县伴随旱灾出现蝗灾、疫灾,甘肃等地死人达80%以上,很多地方出现“易子相食”的惨况。
在这种情况下,各地走投无路的农民揭竿而起,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其中尤以李自成、张献忠的义军为甚。
与此同时,清军大举南下,内外交困下的明代朝廷已无力抵抗,改朝换代已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如果没有这场大旱,明朝也许还可以苟延残喘,但“崇祯大旱”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卡霍基亚文明的消失
在美国伊利诺斯州西南部的密西西比河平原上,有一片占地约13平方公里的美洲土著古城遗址,这便是曾经的卡霍基亚文明遗址。
卡霍基亚文明存在于公元800—1400年间,是一个富裕的北美原住民聚集区,拥有着墨西哥以北最大的人口规模以及纪念性的古建筑群,是当时世界上最伟大的城市之一,高峰时这里曾聚集了5万原生印第安土著居民。
卡霍基亚,是当时墨西哥以北,美洲大陆上唯一的大城市。5万人,在当时的美洲可不是一个小数字!
但是,在公元1400年左右,卡霍基亚突然消失了,没有留下任何迹象表明他们去了哪里,也没有证据证明为什么他们离开。那么,造成这一灾难的,到底是火山喷发,还是外太空陨石呢?
答案出乎意料:旱灾!
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在气候原本以潮湿为主的卡霍基亚地区,大的旱情却一再发生。
其中,从1100年开始,持续近一个半世纪的干旱,导致农作物产量大受影响,食物、木材短缺,人类生存条件受到严重影响。
此后,1340年开始的又一场持续61年的干旱,彻底击垮了卡霍基亚人的信心,他们能做的,只能是离开这个伤心之地,另寻出路。
于是,曾经辉煌无比的卡霍基亚文明消失了。
史上罕见的大旱再次降临美国与欧洲
今年,席卷全球的热浪给世界各国都带来严重的旱情,原本处于汛期的长江、黄河流域,现在却都要尽全力抗旱,各地都出现缺水、缺电现象。
放眼全球,美国、欧洲的旱情尤其严重。
目前,美国西南部的70%以上的地区都处于干旱之中,其灾情是1200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属于“特大干旱”级别。
据官方数据,美国犹他州大盐湖水位,已降至有记录以来的最低水平;美国主要河流科罗拉多河的容量只有35%;美国最大的水库米德湖水位急剧下降,曾经丰盈水美的大水库变成了干裂的裂缝。
(米德湖2000年和2022年水位对比)
而在欧洲,也正面临500年来最严重的旱情:阿尔卑斯山冰川加速融化,体积缩减约60%;莱茵河水位告急,部分河段水深已不足40厘米;很多欧洲人因高温死亡,仅西班牙就热死2000余人……
来势汹汹的旱灾,是否又要对世界格局作出一些改变呢?
面对大旱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历史性大旱,其实是气候异常变化的一种极端表现。在面对旱情时,除了做好抗旱工作外,我们更应该做出一些深层次的反思。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我们要共同善待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一些发达国家为了一己私利,不顾他国利益,不顾人类共同的命运,肆意在他国破坏环境,制造战争,掠夺能源,这样做只会让全球出现共同的危机,不仅危害了他国人民,到头来也会危害他们自己。
所以,面对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自然灾害不断的情况,各国应该携手共进,共同减少碳排放,还地球一片宁静。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首页【QQ秒回】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转载请说明来源于"聚上美",本文地址:https://yfnsxy.cn/shjw/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