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四光预测地震 李四光将一生奉献给祖国与科学
1913年,24岁的李四光走进了银行,并从折叠整齐的手帕中取出了一根金条,只是还没有等到李四光开口说话,身后的大堂经理直接喊了一个“抢”字,对着李四光的后脑勺就是一棍。
闻讯赶来的老板见此情况,对着经理就是两个耳光,并且大骂道:“一会儿赶紧道歉!”
经理万万没想到,老板的巴掌竟然打在了自己的脸上,他指着晕在地上的李四光道:“老板,你看这人穿得如此破烂,哪里像是能赚得了金条的人,这钱不是他偷来的就是抢来的!”
谁料老板听了经理的话,更加气愤,他嚷道:“人家穿得破烂就不能有金条了?我告诉你,这金条是上边特别批下来的,是他们出国留学的经费,你一句话不问就把人打晕了,上面怪罪下来,谁担得起责任。”
经理听了这话不知所措,赶忙让人喊来大夫,希望李四光清醒过来不要怪罪。
被救醒的李四光面对经理的连连致歉,根本没时间怪罪,他只要银行赶紧将他的金条兑换了,不要浪费他的时间,经理忙不迭将换好的钱交到李四光的手里,李四光拿到钱后就往家的方向赶。
[微风]回到家后,他将换来的钱分成了两份,一份留在了家里,给兄弟姐妹上学用,另一份带在了身上,开启了他的留学生涯。
但是令李四光没有想到的是,因为战争的原因国外的物价飞涨,就连学费也不再是原来的价格,凭之前拿金条换到的钱根本不足以支撑他在国外的学费以及生活费。
面对如此严峻的情况,与李四光一同前来的学生纷纷退缩,选择了回国,但是李四光认为,既然来到了外国,就要学得一身的本事才能回国,否则辜负了国家的信任与支持。
于是,李四光开始筛选他所在地的学校,在其中挑选了一个学费相对比较低的伯明翰大学。
但即便伯明翰大学的费用低,以李四光当时的经济条件,依旧无法解决他的生活费。
为了让自己的学业能够顺利完成,李四光找到了一份矿工的工作,在课余时间下井工作,赚取生活费,这不仅让他的生活条件得以改善,还在工作中积累了经验,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919年,李四光从伯明翰大学毕业,并在英国的一家报纸上发表了一篇名为《中国之地质》的文章。
这篇文章一经发表便引起了科学界的注意,许多专家教授向李四光抛来了橄榄枝,想要让这位年纪轻轻,却对地质问题有着独到看法的人加入自己的队伍之中。
但李四光自始至终都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从来到外国的第一天起,他便立志学成之后回到祖国,报效国家。
[微风]1920年,李四光收到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的邀请,从英国回到了祖国的大地上,并担任北京大学地质系的教授,参与到中国的地质研究中来,而这一研究一直贯穿了李四光的一生。
外国说中国石油短缺,李四光就带领着团队穿越南北,前往各地,白天侦测数据,晚上核对资料,最终打造出了最高产量的油井,让后代有了源源不断的石油资源。
别人说地震问题根本无法得到真正的预测,李四光却偏不信,毅然决然地进入地震所在地,以最快的速度找到震源,让更多的受困者被及时的解救出来。
就算年龄越来越大,李四光却依旧奋斗在第一线上,为祖国与人民做贡献,每当有人问他如此拼命的理由是什么,他只会说一句:我是中国人,我要将我的毕生所学全部奉献给我的祖国,这样我的人生才没有遗憾。
1971年,82岁的李四光身体越来越差,但他对于自己的工作依旧放心不下来,在面对检查时,他甚至直接询问医生自己还剩多长时间,他好将工作交代清楚。
在场的人听了李四光的话无不感动落泪,可以说这位82岁的老人,将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与科学。
无论是那个远赴外国学习的青年,还是站在北大讲台上的学者,亦或是跨越祖国大地探测石油所在地的地质专家,他所想的所做的,全是为了祖国的美好未来添砖加瓦,为了科学的发展增光添彩。
木心曾说过,从前的日子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而对于像李四光这样的爱国学者来说,一生只够从事一种事业,为其倾其所有,一生只够爱一个国家,为其鞠躬尽瘁。
参考文献:
地质勘查导报 《永远的李四光》
#历史##故事##百度中国史#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首页【QQ秒回】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转载请说明来源于"聚上美",本文地址:https://yfnsxy.cn/shjw/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