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100006000级海龙卷风的扩展:
台风级别及其破坏力? 超强台风(SuperTY):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大于51.0米/秒,也即16级或以上。 强台风(STY):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41.5-50.9米/秒,也即14-15级。 台风(TY):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32.7-41.4米/秒,也即12-13级。 强热带风暴(STS):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24.5-32.6米/秒,也即风力10-11级。 热带风暴(TS):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17.2-24.4米/秒,也即风力8-9级。 热带低压(TD):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10.8-17.1米/秒,也即风力为6-7
金雕传奇——从近海到大洋,苏联多功能大型反潜舰的开山之作
常言道:十年陆军、百年海军。要想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非常不容易,与一个国家所处的战略环境和作战需求有深刻联系。
冷战时期苏联海军缺少大型航母,航空兵力不足,于是重点发展核潜艇和大型导弹舰艇,以骇人的威力、威武的身躯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1134型“金雕”级导弹巡洋舰/大型反潜舰,就是其中承前启后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环。
1134型金雕基本型
它是苏联海军第一种配备反潜导弹、直升机机库的大型反潜舰,生产数量众多,是苏联海军由近海防御走向远洋攻守兼备的标志之一。它的舰艇设计、武器装备、战术运用影响了之后很多大型舰艇,甚至重型载机巡洋舰的设计运用。
二战结束后苏联重振国防,准备打造一支强大的红海军。第一个十年造舰计划后,苏联建立起完备的近海防御体系。
当时海军的打击重点是北约以航母为核心的水面舰艇编队,所以1958年建造了第一种装备重型远程反舰导弹的肯达级导弹巡洋舰。
肯达级上巨大的P-35反舰导弹
肯达级装备2座四联装P-35“进步”(北约:SS-N-3B)反舰导弹系统,可发射16枚威力巨大的4K44反舰导弹。战斗部为900公斤高爆炸药或35万吨当量核弹头,最远射程500千米!
但是战后导弹技术和核技术发展很快,核动力与潜艇迅速结合起来,诞生了世界上第一种弹道导弹核潜艇。
1959年12月30日,美国乔治·华盛顿级战略核潜艇服役,一下子改变了世界格局。它带着16枚“北极星”A1弹道导弹,速度快、隐蔽性强,在水下长时间潜伏,生存能力极佳,是各种核威慑中最厉害的存在。
“乔治·华盛顿”号弹道导弹核潜艇
从1959年到1967年,美国开启快速爆兵模式,核潜艇一艘接一艘下水:乔治•华盛顿级5艘、伊桑·艾伦级5艘、拉法耶特级31艘。
到1967年4月美国战略核潜艇数量已达41艘,潜射导弹性能也越来越强。从最大射程2200千米的“北极星”A1逐渐升级到最大射程4630千米,可携带6-10个分导核弹头的“海神”C3。
左一北极星A1,左四海神C3
美国人得意洋洋,开始派遣战略核潜艇在地中海、挪威海域战备巡逻。从这里发射导弹可以打击苏联西南部区域,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也对海军反潜提出严峻挑战。
冷战早期,苏联水面舰艇一直处于防守地位。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中,美国强大的航母编队封锁海域,拦截苏联货船。苏军到达加勒比海的只有4艘狐步级潜艇,还被逼出水面3艘。这“叔可忍婶不可忍”的奇耻大辱,也只能含着眼泪忍下去。
庞大的封锁舰队
巨大的核潜艇威慑使苏联高层如坐针毡,于是第二个十年造舰规划中重点提升反潜力量。大大小小的警戒舰、驱逐舰到巡洋舰都以反潜为首要目标,兼顾防空和反舰,形成了大型反潜舰的新分类。
“金雕”级便是苏联多用途大型反潜舰的开山之作。
有1134、1134A、1134B三个子型号,北约称克列斯塔I级、克列斯塔II级和卡拉级。
1964年7月,1134型首舰“佐祖利亚海军上将”号在列宁格勒日丹诺夫造船厂开工建造,1965年10月下水,1967年10月加入北方舰队。
1134型三号舰“德罗兹德海军中将”号
1134型全长156.2米,宽16.8米,标准/满载排水量5340/7170吨,续航力10500海里/14节,自持力15天,舰员编制312人,军官30人。
1134型的满载排水量比肯达级(5380吨)增大不少,提高了近2000吨,内部空间也扩大33%,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肯达级的一大难题。
肯达级巡洋舰排水量小,甲板上却安装了很多重型反舰导弹和远程雷达,导致舰体重心偏高、稳性不佳,在海况恶劣的大西洋上横摇得厉害。官兵长期在狭小恶劣的环境中生活战斗,得不到良好休息,很影响士气和战斗力,不利于远洋作战。
这些问题在“金雕”上都迎刃而解,更大的吨位可以搭载更多装备,改善居住环境,提高适航性,远洋作战能力迅速增加。
巨大的TV-12蒸汽轮机
1134型动力系统采用4台KVN-98/64高压燃油锅炉和2台TV-12蒸汽轮机,功率达90000轴马力。供电能力较肯达级增加了40%,能满足电子设备庞大的用电需求。
它本来是大型反潜舰,但配套的反潜导弹迟迟未能成功,因此只能搭载和肯达级一样的P-35“进步”反舰导弹系统。有2座双联装KT-72型发射筒,取消了再装填装置,共4枚4K44导弹,比肯达级(16枚)的反舰能力下降不少。
4K44导弹发射瞬间
不过多出来的空间使防空、反潜能力大大提升。舰首、舰尾各1座M-1“波浪”(SA-N-1)型舰空导弹系统,发射架从ZF-101升级到ZF-102。备弹量从肯达级的16枚大幅增加到64枚,火力增强了4倍。
反潜体系由远、中、近三层组成。最外层仍然是K-25RTS“激素”反潜直升机,但是“金雕”增加了舰尾机库,比以往只有起降平台的舰艇好很多。
海上环境恶劣,湿气大、盐分高,对娇贵的直升机伤害很大。以前舰艇没有机库,严重制约了直升机使用,发挥不出应有战力。
舰尾的直升机库,不大却很重要
如今金雕级上机库和指挥、起吊、维护设施齐全,直升机战斗出勤率提高,能在最短时间内到达作战海域。海军第一次有了不依赖岸基飞机,独立作战的能力,向着远洋方向迈进一大步。
中层反潜是2座五联装PTA-53-1134型533毫米鱼雷发射管,装备10枚SET-65型反潜/反舰鱼雷,最大航速45节,射程20千米,具备400米深海作战能力,是苏联电动鱼雷的上乘之作。
近程反潜由舰首的2座12联装RBU-6000“龙卷风”2(备弹量144枚),和舰尾2座RBU-1000“龙卷风”3(备弹48枚)火箭深弹发射器组成,有效射程分别为6000米和1000米。火箭弹总量比肯达级增加了1倍。
1134型电子设备与肯达级大体相似,都有“二项式”(双杓)火控雷达引导巨大的P-35反舰导弹,探测距离100千米。
1134的雷达与主要武器
有“弯刀”(果皮群)火控雷达引导M-1“波浪”舰空导弹,探测距离75千米。
但1134型的主桅上换装了升级版“安加拉河A”(头网C)对空/对海搜索雷达;增加了一部MR-500“三角帆”(大网)远程对空搜索雷达,对中高空目标的探测距离超过350千米。导航雷达也换成“伏尔加河”。
最大的变化是主桅两侧增加了8个MR-403“古尔祖夫”(边球)主动雷达干扰系统,是当时非常先进的电子对抗设备。
“古尔祖夫”(边球)主动雷达干扰系统
它与“击钟”电子侦察机、“打钟”信号截获机配合,可在360度全向阻塞、欺骗、干扰敌方飞机、舰艇的雷达信号,一次可同时干扰2个目标。也能控制新装备的PK-2箔条发射器,对己方舰艇实施掩护。
不过舰上主炮比较寒酸,只有2座AK-725型双联装57毫米全自动舰炮。因为当时大家都热衷导弹,对主炮很不重视。这种炮单管射速120发1分,最大射程12千米,射高5000米,可以作为防空系统的良好补充。后期又加装了4座AK-630型近防炮,进一步提高末端防空能力。
从整体来看,1134型虽然沿用了肯达级的很多旧装备,但战力有很大提升。
1134型的武器系统与初始目标的错位,使其在苏军海军舰艇分类中几经更改。最初定义为大型导弹舰,体现反舰。1967年改制时又回归到大型反潜舰,强调反潜。1977年最终定型为导弹巡洋舰,成为肯达级的继承和发展者。
1134型最终只建造了4艘,就由更先进的1134A“克列斯塔II”级取代。
1968年,等待已久的URPK-3“暴风雪”(SS-N-14“石英”)反潜/反舰导弹系统终于成功,正宗的大型反潜舰1134A登上舞台。
1966年11月30日,首舰“喀琅施塔得”号在列宁格勒日丹诺夫造船厂下水,1969年12月服役。
“尤马舍夫海军上将”号
此后几乎以每年一艘的速度快速建造,到1977年12月最后一艘“尤马舍夫海军上将”号服役时,一共建造了10艘,成为苏联远洋舰队中的骨干。它们活跃在全球各大洋,时刻监视搜索美国核潜艇,将其驱逐出危险海域。
1973年第4次中东战争中,金雕们为苏联开往埃及的货船护航,与其他舰艇一起逼退美国3支航母编队,雪洗古巴导弹危机的前耻。
1969年金雕在地中海与美国航母对峙
两种金雕舰体基本相同,1134A排水量略有增加,武器装备大幅提升。
P-35反舰导弹被“田字形”的四联装URPK-3“暴风雪”反潜/反舰导弹系统取代。里面的8枚85RU型反潜/反舰导弹很有特色,外形呈上下双体排列,上层是固体火箭助推器,下层是战斗部。
独特的上下双体排列
反潜时可搭载UMGT-1型400毫米鱼雷或5000吨当量核弹头,反舰时可换成半穿甲战斗部。导弹全重4吨,飞行速度约1马赫,采用无线电指令制导,最大射程70千米。它与美国“阿斯洛克”反潜导弹性能不相上下,是苏联反潜导弹的杰出代表。
85RU导弹的两用性,使1134A在没有专门反舰导弹的情况下也能兼顾一定的反舰能力,设计实在巧妙。苏联海军对它很满意,在后来的无畏级大型反潜艇上也大量装备。
虽然是大型反潜舰,但1134A 的防空能力一点也不差。舰首舰尾2座新型M-11“风暴”(SA-N-3高脚杯)双联装舰空导弹系统,备弹72枚,比1134的M-1“波浪”厉害很多。
M-11“风暴”(SA-N-3高脚杯)双联装舰空导弹系统
其中的4K60导弹长6.1米,重845千克,战斗部80千克,采用半主动雷达制导,飞行速度2-3马赫,最大射程55千米,能全天候作战,使苏联海军具备了区域防空能力。
它不像M-1那样是陆军S-125(萨姆-3)地空导弹的海军版,而是专门为海军研制的。自1969年服役以来一直是海军的明星装备,先后在22艘舰艇上服役,包括10艘1134A型、7艘1134B型(卡拉级)、2艘莫斯科级反潜巡洋舰和3艘基辅级载机巡洋舰等。
远洋反潜是1134A的本职工作,反潜装备自然不能马虎。其中、近程反潜与1134型相同,最显著的变化是远程反潜能力进一步加强。
由于没有专门的反舰导弹,就不需要直升机中继制导,所以原先兼职反潜的KA-25RTS电子战直升机换成了专职反潜的KA-25PLO型,使1134A远程反潜能力进一步提高。和风漫谈原创,禁止抄袭。
KA-25PLO型
KA-25PLO是苏联海军的主力反潜直升机,装备着VGS-2型吊放声呐、浮标声呐、对海搜索雷达、磁异探测仪和光电探测器等众多设备,最大航程超过650千米。可以用轻型反潜鱼雷、深水炸弹直接攻击。
主要武器更换后,1134A的雷达系统发生很大变化。
1134A型武器及雷达分布
主桅杆上换装的巨大的MR-600“上升”(顶帆)远程对空搜索雷达,是1134A最显著的标志,最远探测距离550千米。原先的“安加拉河A”对空/对海搜索雷达被挪到烟囱顶部。
“弯刀”(果皮群)火控雷达换成了体积更大、更先进的“雷鸣”(头灯C)火控雷达,能同时跟踪20个目标,最远探测距离150千米。
巨大的“雷鸣”(头灯C)火控雷达
增加了2部“T形柱”近程水面光电监视器,可监测潜航状态的潜艇。舰壳声呐也换成MG-332“大力士”2型,搜索能力大大提高。
两款“金雕”服役后,苏联海军的远洋战力快速提高。它们经常在舰队中担任旗舰,与擅长反舰的导弹舰艇配合,用自己的防空和反潜武器为舰队提供保护,形成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帮助苏联海军完成从近海防御到远洋攻守兼备型的华丽变身。
1134A型开工后不久,更强的“终极金雕”——1134B卡拉级又走上船台。动力、电子设备和武器装备都大幅改进,成为金雕家族中的最强者。限于篇幅,我们将在下一篇中讲述终极金雕的传奇故事。
和风漫谈原创文字,欢迎关注。图片来自网络,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今天100006000级海龙卷风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后,是否找到相关100006000级海龙卷风视频的答案,想了解更多,请关注yfnsxy.cn聚上美世界奇闻怪事网站。【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首页【QQ秒回】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转载请说明来源于"聚上美",本文地址:https://yfnsxy.cn/sjqw/78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