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金门炮战的扩展:
金门炮战的简介 http://baike.baidu.com/view/220467.htm
1958年金门炮战:一场国共两党默契配合下的“对打”战争
1958年8月23日下午,解放军万炮齐发,轰击金门,短短两小时的时间,就将4万多发炮弹倾泻在了金门岛的国民党军阵地上,拉开了“金门炮战”(又称“八二三炮战”)的序幕。
这场炮战是由解放军主动发起的,解放军以凌厉的攻势打击国民党的军事目标,封锁海运线,给国民党军造成了重大损失。国民党军恢复战斗力后,与解放军展开了“对轰”,双方的海空军也多次交手,互有胜负。
10月初,解放军解除了封锁,并减少攻势。
此后,国共双方在厦门和金门之间断断续续地隔海炮击。时间久了,还发展出一种默契,比如“单打双停”,炮击前互相通报等,炮战一直持续到了1979年中美建交。甚至有传闻说,在“八二三炮击”发生前,是蒋介石托人带话给周总理,希望我们能把金门“打一打,炸一炸”。
那么,解放军为何迟迟不收复金门?为何只是炮击而不登陆?金门炮战的意义何在,背后又展现出怎样的政治博弈?
本期为大家讲述金门炮战。
金门炮战
金门战役
金门岛分为大小金门岛,两个岛加起来有150平方公里。金门岛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之外,与厦门岛隔海相望,离大陆非常近,其中小金门岛距厦门岛仅两三公里,扼守了厦门的出海口。
1949年10月,解放军三野十兵团发起了解放厦门的战斗,国民党厦门守将汤恩伯无心战斗,解放军两天时间消灭3万国民党军(毙敌2000,俘敌2.5万),汤恩伯一路逃回台湾。
或许是胜利来得太容易,让解放军产生了轻敌心理;又或是准备不足,海战经验不够,解放军在金门吃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败仗。
10月24日,十兵团的3个团9000余人,在叶飞的指挥下登陆金门岛。驻守金门岛的是“老狐狸”胡琏,蒋介石还调来了原广州的一个军和第19军3个师,将岛上兵力增加到4万人。
三野这边负责进攻金门的十兵团,自从渡江以来,从未遇到国民党军像样的抵抗,此时刚刚攻克厦门,一股骄傲轻敌的情绪在军中蔓延。十兵团的官兵们普遍认为,有永久性工事的厦门能被他们攻克,何况是没有防御工事的金门。
9000名战士作为第一梯队登岛,但由于退潮、船只搁浅,再加上国民党优势海空军的狂轰滥炸,解放军第二梯队和第三梯队缺少船只,无法渡海增援,第一梯队就成了孤军。激战两昼夜后,9000多名解放军战士大部分牺牲、小部分被俘,几乎全军覆没。
金门失利后,粟裕带着65万大军在福建日夜不停地训练,为解放台湾做准备。美国当时也基本放弃了蒋伪政权,英国人倒是很兴奋,他们联系香港中介,给解放军推销二手军舰和飞机,想狠狠地捞上一笔。这阵势,一度把蒋介石吓得准备逃往菲律宾。
蒋介石
但朝鲜战争的爆发打乱了解放的步伐,新中国不得不举全国之力抗美援朝,解放台湾的事宜就被暂时搁置了。
把金门留给蒋介石
朝鲜战争后,解放军士气正盛。1955年,解放军收复舟山群岛和大陈群岛,金门岛就成了距离大陆最近的、尚未被解放的岛屿。
对蒋介石而言,金门是其伪政权的屏障,金门若失,接下来便是马祖和台湾。而且蒋介石一直有“反攻大陆”的梦想,金门正是实现这一梦想的桥头堡,他是不愿轻易放弃的。
按理说,解放军解放金门并不难,但毛主席却认为把金门留给蒋介石效果更好一些,这在当时令许多指战员感到不解。
原来,在朝鲜战争失利后,美国又开始在台湾问题上大作文章。美国想像对待朝鲜和越南(当时还未开打)那样,将大陆和台湾“分而治之”,实现“两个中国”。于是,艾森豪威尔遣使前往台湾,极力劝说蒋介石放弃沿海诸岛,只保台湾岛和澎湖列岛,让大陆与台湾“划峡而治”。
蒋介石大怒,声称,“让他主动放弃那些岛屿,相当于污蔑他的祖坟!”
蒋介石还表示:“就算没有美国的帮助,台湾方面也会为保卫金马(马祖)战至最后一人。”
蒋介石
虽然国共两党长期敌对,但双方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上却有着惊人的共识,双方都把自己看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权,蒋介石时刻不忘“反攻大陆”,毕竟“中华民国”的总统总不能一直缩在台湾岛当岛主。
解放军方面,在美苏争霸、解放军海空军实力远不及美军加蒋军的背景下,解放台湾已是那个时代难以完成的任务。
与其占领金门,让大陆与台湾方面相隔一两百公里的距离,倒不如把金门岛留给蒋军,这样的的话,“台湾”与“大陆”的距离就被拉进到几公里。
金门岛位置
如果蒋介石“表现不好”,解放军随时可以用大炮“敲打”一下,毕竟金门离大陆近,射程稍远一点的大炮就能覆盖整个金门岛。同时,蒋介石看重金门,就必须在这里维持一支庞大的军队,这势必会成为蒋军乃至美军的沉重包袱,在当时,金门岛上有国民党驻军8万多,占国民党军总数的六分之一。
就这样,金门成为了两岸关系的晴雨表。
金门岛上的标语
金门炮战前的博弈
本篇开头提到的“八二三炮战”,并不只是国共两家的事,背后还搅和着美国和苏联。从战略意图上讲,解放军的目的也不是为了消灭国民党军、占领金门,而是为了分散美国力量,摸清美国的态度和底牌以及向苏联表达自己态度,这是一场政治仗和外交宣传仗。
美国总统派特使访华,建议蒋介石从金门和马祖撤军。作为“回报”,美国提出可以在台湾部署原子弹,让大陆“放弃解放台湾”。蒋介石能在台湾站稳,离不开美国的支持,蒋介石怒归怒,不可能与美国人撕破脸。
1957年,为了抵制美国的“两国中国”战略,蒋介石便将目光投向了海峡对岸。1957年蒋介石向中国表示,希望我们把金门“炸一炸”,让美国认识到金门、马祖对台湾防务重要性的同时,也让美国好好“履行条约”,多来点援助。
中国同样想摸清美国的政策,粉碎美国的阴谋,于是解放军初步拟定以炮战的方式,“狠狠打击”国民党军。
1956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猛烈抨击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引得社会主义阵营一片哗然。紧接着,赫鲁晓夫展开了一系列“神操作”,比如“申请加入北约”,提出与资本主义阵营“和平竞争”等。1956年10月,苏联和波兰、匈牙利闹翻,匈牙利发生“十月事件”,苏军的坦克开进了布达佩斯。
苏联镇压匈牙利革命
苏联与中国渐渐产生分歧,在1957年的莫斯科会议上,毛主席严厉驳斥了赫鲁晓夫的政策,并号召所有社会主义国家拿起武器,同帝国主义进行坚决的斗争。随后,中苏之间的争执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公开化,苏联和中国渐行渐远。
这让蒋介石以为“机会来了”,蒋介石开始鼓吹“复国”,国民党军在东南沿海蠢蠢欲动,想要“反攻大陆”。
1958年7月15日,亲西方的黎巴嫩总统夏蒙,想要打破总统不得连任的规定,再当一期总统,招致了黎巴嫩人民强烈的反对。黎巴嫩政府请求美国出兵干预,1.4万美军悍然登陆黎巴嫩,镇压黎巴嫩和约旦人民的解放运动。
此时,毛主席把叶飞招到了北京,准备炮击金门。
毛泽东
这步棋的意义十分深远:
一来,解放军可以将美国的注意力从中东吸引到台湾海峡,算是间接支援了阿拉伯人民的反美斗争。
二来,解放军向美国支持的蒋伪政权开炮,也是在向全世界、尤其是向摇摆不定的苏联亮明态度:中国人民绝不和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妥协。
三来,炮击金门可以打击日益猖獗的国民党反动势力,震慑“台独分子”,逼迫他们走和平解决两岸争端的路子。
最后,解放军还可以试探美国的态度。美国究竟是坚决支持国民党,还是别有所图,究竟是仅在台湾岛支持国民党,还是连金门和马祖也算在内。美国和国民党签订了所谓的“共同防御条约”,美国人究竟有没有决心,因为金门岛和中国翻脸?
炮轰金门
1958年8月23日,炮击开始。
中国人民解放军以猛烈的炮火轰击大小金门等岛屿,金门防卫部3名副司令当场被炸死,台湾“国防部长”俞大维也险些丧命。金门岛上火光一片,国民党军被毙伤600余人,被炸急眼的国军,开始在电报中使用明语呼叫:“对面共军的火力太猛了,我们被炸得抬不起头,请求支援,请求支援”。
第二天,解放军出动快艇和猎潜艇对金门岛拦击金门岛和台湾岛之间的敌船,当场击沉和重创了两艘国民党运输船,金门岛上的国民党守军陷入了被封锁状态。
虽说有言在先,但蒋介石心中还是没底。解放军既没说要登陆,也没说不登陆。蒋介石通报美国,要求美国履行“共同防御条约”。炮轰金门让美国一时间手忙脚乱,美国空军正在应对黎巴嫩危机,此时不得不调头来干预台海问题,大量美军人员、飞机、军舰在太平洋基地调度,场面十分混乱。
9月份,美国在台湾海峡上集结了60余艘战舰和430多架飞机,有第七舰队主力,有从中东调来的,还有从日本和本土调来的。在全世界都在为中国捏把汗的时候,毛主席却镇定自若,毛主席察觉到美国的重心并不在金门岛上,而是在制造“两个中国”上,如果面临与中国发生正面冲突的危险,美国一定会对蒋伪政权撒手不管。于是,毛主席命令解放军对金门“打而不登,封而不死”。
金门守军的补给线被切断后,美国海军和蒋军海军组成了联合舰队护航,中国外交部对此发表严重抗议。为了试探美国的介入力度,毛主席指示可以开炮打蒋舰,但不主动攻击美舰。
9月8日,解放军对金门实施了第三次大规模炮击,5个小时时间发射炮弹2.17万发,轰击金门的军事目标以及附近的国民党船只,击沉击伤国民党运输船各一艘,护航的美舰丢下蒋舰,仓皇撤到外海,把国民党军气得直骂娘。
11日,解放军实施第四次大规模炮击,3个小时发射2.5万发炮弹,正在卸载物资的国民党运输舰和护航的美舰,赶忙逃离金门海域。
9月中旬,解放军厦门前线的炮兵增加到了14个团又7个营,海岸炮兵增加到8个连。蒋伪政权叫嚣着轰炸福建江西,与大陆全面开战,力图拖美国下水。但事实很快验证了毛主席的猜想。美国一面要求解放军“放弃对金门、马祖使用武力”,一边督促蒋介石从金门和马祖撤军,以实现“划峡而治”,中美双方都在尽力避免直接冲突。
夜间被炮火覆盖的金门
10月6日,毛主席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重申“一个中国”的原则,“台湾、澎湖列岛、金门、马祖都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帝国主义才是全体中国人的敌人”。
即日起,解放军停止炮击,并放开了对金门岛的封锁,国民党船只可以继续运输物资,前提是不得让美国人护航。
增援金门的国民党部队
“挽留”国民党军
趁此机会,美国国务卿访问了台湾,他要求国民党减少驻金门兵力,并且承诺不再“反攻大陆”。
面对美国的“劝撤”,蒋介石不为所动,他表示“台湾会固守金门,在这一点上,不会考虑美国的态度,必要时台湾会选择单独作战”。
为了“配合”蒋介石,反对美国“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解放军在停火3周后再次炮击金门一周,从而让蒋介石有了固守金门的理由,也让其不必再听从美国的建议。
毛主席形象地说道:“我们一开炮,蒋介石就能赖在金门不走,我们实际上是在帮蒋介石守金门”。如果不能同时解放台湾,又让国民党失去了金门、马祖这种在大陆沿海的最后据点,日后开展对台工作将更加困难,美国和“台独势力”分裂中国也会更加方便。
10月25日,为了缓和局势,中国又发表了《再告台湾同胞书》,在阐明“一致对外”立场的同时,还提出了炮战的“具体措施”,比如“单打双停”,单日发动炮击,并在炮击前发出警告。双日则主动停火,保证国民党军运输物资,让其在金门岛“长期固守”。
金门岛的国民党驻军被安排得明明白白,他们逐渐习惯了双号出行,单号就缩进工事里。逢年过节,国民党军还会收到解放军“不炮击”的通知,他们便可以“与大陆同胞共度佳节”。蒋介石摸清了解放军不想占领金门的意图,调也越唱越高,逢年过节放个假,就高调鼓吹“誓死守卫金门”,光派蒋经国犒军就去了一百来次。
这边“打得越欢”,美国越不好插手。
蒋经国“视察”炮战后的金门
1959年,中国政府决定“单日也不一定打炮”,厦门前线的炮击次数明显减少。只在国民党与美国走得近时,才会发动大规模炮击。解放军即使发动炮击,也是在精心观测之后,将炮弹打在滩头和水洼上,尽量减少人员伤亡,后来更是直接打起了宣传弹。
直到1979年中美建交,时任国防部长徐向前才宣布停止对金门的炮击。
就这样,从1958年到1979年,解放军用长达二十多年象征性炮击的方式,将国民党军“挽留”在了金门岛。金门炮战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国共两党默契配合下的“对打”战争,双方用炮战的方式,让美国“两国中国,划峡而治”的阴谋始终未能得逞。
今天金门炮战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后,是否找到相关金门炮战炸死的大将是谁的答案,想了解更多,请关注yfnsxy.cn聚上美世界奇闻怪事网站。【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首页【QQ秒回】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转载请说明来源于"聚上美",本文地址:https://yfnsxy.cn/sjqw/73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