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吴用简介的扩展:
请给我一篇关于吴用的介绍(100字以上) 吴用,是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字学究,山东济州郓城县东溪村人。满腹经纶,通晓六韬三略,足智多谋,常以诸葛亮自比,道号"加亮先生",人称"智多星"。在财主家任门馆教授。生得眉清目秀,面白须长。善使两条铜鍊。与晁盖自幼结交。与托塔天王晁盖等,智取了大名府梁中书给蔡京献寿的十万贯生辰纲,为避免官府追缉而上梁山。为山寨的掌管机密军师。梁山几乎所有的军事行动都是由他一手策划的。受招安后,佐宋江 、卢俊义征伐辽国、田虎、王庆和方腊等,功绩卓著。授武节将军,武胜军承宣使。后因见宋江被害,深感朝廷奸佞当道,恐刑戮及身,遂与花荣一同自缢于楚州南门外蓼儿洼宋江墓前,尸身葬于宋江墓侧。
《水浒》中的吴用到底是怎样的人?是“智比诸葛”还是“无用”?
《水浒传》中有这么一个很有意思的角色——智多星吴用,此人是梁山首席智囊,为山寨掌管机密的军师,他几乎策划了梁山所有的军事行动,为梁山集团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在演义小说中加入这么一个角色,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传统套路,《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隋唐演义》里的徐茂公,《封神演义》里的姜子牙…这都是类似的人物,但是,如果仔细感受,吴用又不像这些人,他总给人一种“更江湖气”的感觉。
怎么这么说呢?咱们来比较比较诸葛亮和吴用就知道,《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那是什么角色?隆中奇对,舌战群儒,草船借箭,三气周瑜…那是运筹帷幄的大政治家;而吴用则是干啥呢?利用蒙汗药偷生辰纲,靠写反诗坑卢俊义,令李逵劈死小衙内逼朱仝上山…
相对于诸葛亮的谋略与智谋,吴用尽是用些不入流的“流寇手段”,从格局和品味上对比差太远…
说到这里肯定会有人吐槽:你这不是废话嘛,诸葛亮是大政治家,而吴用是强盗集团的一员,本来就是“流寇”,用流寇手段不是很正常吗。
哈哈,这么说倒也没错,但是如果结合吴用的另一个身份来说,那这个事情就很有意思了,什么身份呢——吴用是读书人。
吴用首次出场是在《水浒传》第十四回,原著用了一曲《临江仙》来说吴用: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略施小计鬼神惊。字称吴学究,人号“智多星”。
可以看到,吴用此人是典型的知识分子,但是要加一个前缀,他是“底层知识分子”。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两个问题:“知识分子”意味着他的见识和管理能力在当时远超一般人,要知道封建时代的识字率基本不超过百分之十,像吴用这种人,在获取信息和思考深度上本就远远超过一般人,所以吴用天生有着居“庙堂”的底子;但同时,“底层”则意味着在北宋末年的浑浊时代,吴用无法真正挤进统治阶级,只能在社会上郁郁不得志(吴用原本以富豪子弟的家教老师为职),所以,他又有“江湖”的气质。
在真实的历史中,一个王朝的流寇团伙一旦有了知识分子加入,那其组织能力和破坏力便会成倍增加,但是通常来说有功名的知识分子是不会加入流寇团伙的,这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受到儒家信条影响,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们本就属于国家体制的一员,不屑于沦落江湖,但是像吴用这种底层知识分子不同,朝廷没给他们合适的舞台,他们就会自己创造舞台!
读过书的野心家在古代的煽动力和破坏力极为强大,比如洪秀全,黄巢等
林冲火并王伦后,扶晁盖坐了梁山第一把交椅,紧接着就把第二把交椅给了吴用,这里面的对话很有意思,林冲是这么说的:…‘学究’先生在此,便请做军师,执掌兵权,调用将校,须坐第二位。而吴用一开始谦虚到:“吴某村中学究,胸次又无经纶济世之才,虽只读些孙吴兵法,未曾有半粒微功,怎敢占上?”
当然,这只是谦虚,后来吴用还是坐了第二位,不过从对话中我们能发现什么呢?林冲的对话很自然,是古代民众对于知识分子敬畏的体现;但吴用的回答很精妙,他说自己仅仅是“村中学究”,但“读过兵法”,明显能体现出,吴用对自己的实力(读过孙吴兵法)有自信,吴用对自己现在的状态(村中学究)很不满!
不过,现在吴用有了自己的舞台了——梁山!
梁山集团代表的江湖社会和朝廷代表的庙堂社会,其运行法则是不一样的(当然本质是一样,争夺利益),朝廷上的“吃法”是穿着人模狗样的衣服,说着道貌岸然的话互相尔虞我诈;但江湖中的“吃法”则直接的多,血雨腥风,于是,相对于诸葛亮,吴用的行事作风便显得要“接地气”的多。
但是,不要忘了最重要的前提,吴用是读书人。
读书人是有着自身的理想和抱负,所以吴用自然不可能和李逵一样,酒足饭饱整天叫嚷杀人,吴用,他不是混日子过的流寇,他是野心家!吴用,他是想干出一番事业的。从这个角度看,吴用的档次是高于梁山大部分人的。
吴用不可能接受一辈子只窝在一个盗贼团伙当军师的命运。
也正是因此,《水浒传》中期我们发现一个很微妙的现象:虽然吴用是和晁盖一起上山的,但宋江上山后,吴用和宋江的关系走得非常近,吴用对宋江的亲近程度,甚至超过了晁盖!
这个原因当然很好理解,吴用是何等人物,他早就发现晁盖和宋江的差距,晁盖确实是江湖威望高,但也仅限于此了,他仅仅是一个江湖领袖;而宋江呢?从“浔阳楼题反诗”就能看出来,宋江和自己一样,有抱负,而且,宋江虽然只是不入流的小吏,却也在官场上摸爬滚打多年,早已练得“刀笔精熟、吏道纯熟”。
于是,从“江州劫法场”开始,吴用越来越偏向宋江,成为宋江的心腹。当晁盖死后,吴用竭力将宋江扶上了梁山之主的位置,然后呢?打败朝廷围剿,接受朝廷招安,跟随宋江南征北战…
招安,这一主意历来饱受《水浒传》读者诟病,可问题是,在当时的社会,不招安意味着什么呢?推翻朝廷是没有实力的,只能在朝廷的围剿下全军覆没,然后落得一个盗贼的坏名声。吴用明白这一点,所以他是支持招安的。
终于,在平定方腊后,元气大伤的梁山集团得到了朝廷的认可,吴用被授予了授武胜军承宣使,终于,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吴用成功了。
但是,就此结束了吗?当然没有,如果这样的话,那《水浒传》就很不好看了,在作为知识分子成功的同时,吴用还有另一个身份:江湖人士。
这意味着什么呢?就朝廷而言,意味着吴用永远是另类!宋江也一样,尽管宋江就任楚州安抚使后“…兼管总领兵马,到任之后,惜军爱民,百姓敬之如父母,军校仰之若神明,讼庭肃然,六事俱备,人心既服,军民钦敬。”他是一个清明好官,也免不得受高俅、蔡京等奸人陷害而死。
而“江湖人”这个身份对吴用自己而言,则意味着他仍然有着“重义”等江湖风气,以吴用之头脑,他自然知道——自己终身不可能被朝廷真正的认同,就任后也常思念之前的兄弟,当他来到楚州看望宋江等人,发现他们已死之时,吴用的选择是:和花荣一起,两个大哭一场,双双悬于树上,自缢而死。他们自缢于楚州南门外蓼儿洼宋江墓前,后百姓将他的尸身葬于宋江墓侧。
老版《水浒》中吴用的结局,尽显凄凉悲怆
这,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为悲壮的结局。
和宋江一样,同时具有“底层知识分子”和“流寇”两种属性的吴用也是一个很复杂的人物,相对于传统信奉孔孟之道的知识分子,他阴险狡诈,诡计多端;但相对于杀人不眨眼的流寇,他的水准和抱负又要高出一截;他不屑于一辈子当流氓土寇,但是,对于梁山集团,却也有着心理的一份认同和情感归属。
吴用的计谋不入流,有时可以说是丧尽天良,但是丧尽天良并不意味着行尸走肉,当吴用看着自己辛苦经营的梁山集团走向幻灭,兄弟们下场凄楚之时,他也没有紧紧抱着传统之知识分子对功名利禄的渴求不放,而是毅然选择和兄弟们一起上路。
吴用,他有着知识分子的传统观念,可是毕竟身处基层,在江湖摸爬滚打,所以传统“不侍二主”的正统观念在他眼中比较淡,所以他很快就由晁盖的心腹转为了宋江的心腹,但同时,他心底仍有着忠义信条,即使是倾向宋江,却也从未暗害过晁盖;身为江湖人士,吴用有着极为狠辣的一面,为了利益多次害人家破人亡,可毕竟其是好汉而不是流寇,所以当梁山集团覆灭的时候,他也选择殉节。
吴用可能无用,但总不是高俅。
在北宋末年这个浑浊的大环境下,吴用终究是无用,但“忠与义”的情感信条,吴用仍然是具备着,毕竟,再怎么说,他也是梁山集团的一员,再怎么精准计算利益的知识分子,也是有感情的。古语云:“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意思是当读书人进入了“体制”这个花花世界,往往也会变得精于算计,背信弃义,从热血青年蜕化为无耻政客,相反,底层民众却有着肝胆相照的高贵品质,因为恶劣的生存环境使得他们必须抱团,否则便无法生存。
可是,从吴用的结局我们能看到,当知识分子同样保留着忠义信条时,当知识分子理想幻灭,兄弟凄凉之时,他们做出的选择,也能够悲壮无比。某种程度上看,这也是中国人的气节。
作者:云帆
今天吴用简介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后,是否找到相关吴用简介个人资料的答案,想了解更多,请关注yfnsxy.cn聚上美世界奇闻怪事网站。【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首页【QQ秒回】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转载请说明来源于"聚上美",本文地址:https://yfnsxy.cn/sjqw/70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