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钢琴家郎朗的励志故事的扩展:
现代名人小时候刻苦学习的故事 1、郎朗郎朗9岁时,郎朗去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学琴。10岁,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中央音乐学院附小。郎朗每天要完成8个小时的训练,渐渐地,他可以熟练地弹奏难度很高的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后来就连著名指挥家马泽尔都感到惊讶:“郎朗的钢琴基础在哪里打下的?”13岁的郎朗获得柴科夫斯基钢琴比赛第一名后,郎朗每天过着学校和家两点一线的学生生活。上午到校学习文化课,下午在教师赵屏国的指导下练琴。上完一天的课到家后,郎朗要在那台星海牌钢琴上继续练琴。最终郎朗成了优秀钢琴家。2、王亚南王亚男小时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天天如此,从未间断。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被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他由于少年时勤奋刻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3、邰丽华邰丽华两岁失聪,但她以独特方式创造艺术,15岁时已经有近10年的业余舞蹈经历。她练习《雀之灵》的半个月,24小时中除了吃饭和睡觉,其他时间都是在舞蹈。开始的时候她只能原地转几个圈,半个月以后就转到二三百圈。一曲《雀之灵》有节拍七百个左右,对于处在无声世界里的邰丽华来说,要想让舞蹈和这七百多个节拍完全合上,唯一的方法就是记忆、重复。她最终成功了。纽约卡内基音乐厅里悬挂的惟一的中国剧照,是邰丽华表演的舞蹈《雀之灵》。4、苏步青苏步青上初三时,他就读浙江省六十中,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第一堂课杨老师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杨老师的课深深地打动了他。当天晚上,苏步青彻夜难眠。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并从此立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座右铭。一迷上数学,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苏步青只知道读书、思考、解题、演算,4年中演算了上万道数学习题。最终成了着名数学家。5、云鹤云鹤出身贫穷,8岁的时候去有钱人家作佣人,16岁的时候在一所免费的学堂读书。云鹤入学晚,但是勤奋好学的她始终是班级的第一名,为了能报考高等学校,她在学校她在学校里找了一个堆放杂物的破仓库,让学友把她反锁其间。她说:“你们就当我坐了监狱,把饭给我从窗口递进来。不把功课复习好,我就不出去!”她在里面找了一条大板凳,白天当书桌,晚上当床。每天起五更,睡半夜,终于以山东第一名的成绩考人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二年,她又考取留学生,到美国俄亥俄州大学学习,成为这所大学的第一个女化学傅士。
钢琴家郎朗的20年心酸求学史:要么去死,要么继续练琴
汝若爱吾之文,请点右上角关注
本文为“平行娱乐-叶公子”原创
近日,《幸福三重奏》第二季准时上线,这次请到的三对夫妻也颇为吸人眼球。
张国立和邓婕夫妇一直以恩爱面目示人,是娱乐圈的老牌艺人,实力很强。
第二对是陈意涵和许富翔夫妇,他们算是一对新婚夫妻。这是陈意涵生完孩子之后的第一档节目,好身材也颇为引人羡慕。
郎朗和妻子吉娜则是最有话题度的一对夫妻。吉娜的好身材、郎朗夫妻亲吻撒狗粮、吉娜不让郎朗做饭等话题,都让夫妻俩赚足了眼球。
节目中,郎朗空有一颗想做家务的心,可是吉娜却频频阻止,坚决不让郎朗做家务,还多次提醒他注意自己的手。
郎朗的手就那么金贵吗?答案:是的!据传,郎朗的一根手指就价值1千万,双手一共投保了1亿元的保险。
但,天才钢琴家的手绝不是无缘无故这样贵的,郎朗也绝不是这样无缘无故成功的。
01
郎朗,1982年出生在辽宁沈阳,是满族后裔。
如果往远了说,郎朗的音乐天赋应该是遗传自父辈。郎朗的爷爷以前曾是一位音乐老师,后来因为历史变迁问题而转职成了一位工人,但是他骨子里的音乐天赋却传给了儿子郎国任。
郎朗的父亲郎国任,人称“狼爸”,他的虎狼教育方式曾受到过很多人的抨击。但随着郎朗的成功,这些批评之声也日渐消失。
郎爸早年间曾在工厂、杂技团工作过,对音乐拥有非常浓厚的兴趣。可惜,因为十年动荡,他耽误了入学年龄。后来,沈阳音乐学院放开招生,郎爸按捺不住内心的渴望,就虚报年龄去报考了。
可惜,虚报年龄的事最终被学校发现,取消了他的入学资格。对这件事,郎爸一直耿耿于怀。
后来,他逼着小小年纪的郎朗学琴,或许也有一部分不服气的原因在内,这在中国老一辈父母身上非常常见。
后来,郎爸迷上了二胡,就每天去沈阳音乐学院老师的窗户下“偷听”,那位老师被他的精神感动,随收他为徒,传授二胡技艺。
多年后,郎爸凭借此项才艺考入了沈阳空军文工团,成为了一名二胡演奏员。
郎朗的成功,若说有他自身60%的天赋,20%的老师授课,那剩下的20%的勤奋必定是属于郎爸的。
1981年,郎朗降临到了郎妈妈的肚子里,郎爸非常开心。
孩子还没出生,郎爸就早早的买好了钢琴。他希望自己的孩子,无论是男孩儿女孩儿都能成为钢琴家。
从很久之前,郎爸就已经开始研究乐器,研究到底哪一种乐器可以让孩子走向国际,向全世界展现自己的风采。
郎爸学习的一直是二胡,也非常热爱二胡,但随着和音乐学院老师接触时间的增多,他发现,二胡这种民族乐器真的不太容易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后来,郎爸和郎妈妈意见一致的决定,以后就让孩子学钢琴。
不得不说,郎爸真的是一个深谋远虑的人。
就这样,郎朗还没出生,就被父母决定了自己的命运走向。
02
在80年代初,国内还没有非常普及胎教的情况下,郎爸和郎妈就已经下意识的开始进行胎教了。
为了让孩子在娘胎里就有乐感,在郎妈怀孕期间,家里放的一直是贝多芬、莫扎特等等音乐大师的作品。
1982年6月14日,世界上最年轻的天才音乐家郎朗降生了,体重六斤二两。
为了培养郎朗对钢琴的兴趣,郎爸决定自学钢琴。郎爸下班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练钢琴,每当这时,郎朗都会呵呵傻笑,开心的上蹿下跳。
从郎朗2岁起,郎爸就不再让他上蹿下跳,有时候是抱着他坐在钢琴上,听钢琴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有时候是抓着郎朗的小手儿瞎摸。
慢慢地,郎朗对钢琴越来越感兴趣。
为了培养郎朗的耐性,郎爸每次练琴时会让郎朗坐在他的腿上,一开始是一两分钟,慢慢的增加到5分钟、10分钟。。。后来,时间久了,郎朗开始不耐烦,总想捣蛋反抗父亲,但是都被郎爸用武力镇压了。
除了用武力镇压之外,郎爸也很会利用“奖励策略”,有时候是用郎朗喜欢的糖果吸引他,有时候用他喜欢的玩具吸引他,方法多变、千奇百怪。
郎爸和郎妈在陪郎朗玩耍的时候也不放弃对他的教育,其他孩子在早教期间都是认拼音,而郎朗认识的则是五线谱。
郎爸将五线谱画在家里的墙上,和郎妈轮流陪孩子玩耍,间接带领他认识五线谱、唱简单的儿歌,加强他对音乐的感知力。
郎朗小时候也和普通孩子一样,超级喜欢看各种动画片,尤其喜欢《猫和老鼠》。突然有一天,2岁半的郎朗在弹琴时,竟然将《猫和老鼠》的主题曲《匈牙利第二号狂想曲》的基本旋律弹奏了出来!
这简直让郎爸欣喜若狂,坚信儿子是个天才,加强了以后好好培养儿子的决心。
03
郎朗到3岁多一点的时候,郎爸就开始到处给郎朗物色钢琴老师。恰逢这时,有人给郎爸推荐了朱雅芬教授。
朱雅芬教授早年是上海人,家境非常好,自小跟着讲英语的修女长大,是一位非常优雅的淑女。
十年动荡时期,朱雅芬教授下乡到了沈阳,一直干了8年农活,差点和钢琴绝缘。直到十年动荡结束,她才慢慢又开始弹奏钢琴,后来到了沈阳音乐学院钢琴系工作。
郎朗成名之后,有外媒采访朱雅芬老师,她依然可以用流利的英语和外媒交谈。气质优雅,脾气和善,是为人师表之楷模。
拜师之后,郎爸为了能让儿子回家继续练习老师教授的课程,他自己也会跟着听课,毕竟郎朗太小,有些地方确实吃不透。
那几年,雷打不动,郎爸跟着郎朗一起学习,父子俩一起练习,从不倦怠。
郎爸其人,眼神犀利,很有气场。记得他参加《杨澜访谈录》时,杨澜坦言看到郎爸的眼神会有“冷意”,就是一种气势上的震慑。
郎爸对郎朗的培养,除了从钢琴上,还有英语和教养上,都不曾松懈。
朱雅芬老师回忆,郎朗每次去她家练琴的时候,都会先挨个屋子和她的丈夫、公婆等人鞠躬说:“打扰了。”然后才会去跟着朱雅芬老师上课,很有教养。
多年后可以看出,郎爸对郎朗的培养,真的不止是有钢琴,还有他的情商和交际能力。
他可以是高雅的钢琴家,也是世俗的年轻人;他可以在钢琴前忘我陶醉,也可以坐在办公桌前和合作商谈商业合同。
郎朗这种带有烟火气的交际能力,和郎爸的培养息息相关。
练琴时,年幼的郎朗也会时常烦躁,但是他也从骨子里很喜欢钢琴。每次从朱老师家练琴回家之后,他先和妈妈打招呼,然后会重新弹奏老师教授的课程,再去吃饭喝水上厕所。
郎朗从4岁开始,就已经可以弹很多完整的曲子了,不看谱子,仅凭记忆力就可以完成,是一种真正的热爱和坚持的力量。
04
为了能保养好郎朗的手指,每天晚上练完琴之后,郎爸和郎妈都会给他按摩放松。他们家洗手也和别人不一样,郎爸会先让郎朗的手先在热水中泡上10分钟,然后和郎妈轮流给他按摩、拽手指。
据说这样可以让手指长的更长,哪怕有万分之一的希望,郎爸也会一直坚持。
郎朗5岁时,就参加了东三省的儿童钢琴比赛,毫无悬念的获得了一等奖;随后还开设了自己的个人演奏会,成为他们大院的“别人家孩子”的代表人物。
年幼的郎朗也会渴望和小伙伴一起玩耍,每次听到邻居家孩子玩闹的声音,郎朗就的心就会蠢蠢欲动,时常会弹错音。
可郎爸是谁?那耳朵早已在经年累月的锻炼下磨出了一项特殊的技能,只要郎朗弹错,他马上就能听出来。
为了让郎朗收心,他用拖鞋狠狠的抽郎朗的PP,郎朗一边哭一边喊:“不敢了,不敢了,一定好好练。”
郎朗练琴,每天早上5点半起床,6点必须准时坐在钢琴前,后来形成了生物钟,到点就醒。邻居阿姨用她的琴声当闹钟,小区的孩子以他的琴声做起床号。一年365天,只有年三十的下午能休息,因为那时候要去看爷爷奶奶。
在这样不间断的练习下,郎朗7岁时就获得了沈阳少儿钢琴比赛的一等奖,郎朗成了沈阳的“天才”。
在郎朗7岁之前,他每次去比赛必定是第一,从未失败过。
可打击也随之而来,参加完沈阳的比赛之后,他们又去参加了在太原举办的全国少儿钢琴比赛。郎朗信心满满的以为自己可以拿第一,谁知却只得了个第七!
郎朗的自尊心大受打击,回家之后哭到停不下来,把比赛的奖品,一只毛绒小狗踩在脚下,让郎爸赶紧扔掉。
睿智的郎爸却从地下捡起来,摆在郎朗的刚琴旁边,告诉他:“就放在这里,你每天看着他,就知道天外有天,你就会记起今天的耻辱,才能更刻苦的练习。”
此后,郎朗在练琴上更加刻苦,不但进步非常快,也没有再吵闹过。
05
郎朗9岁时,朱雅芬老师要出国,不能再教郎朗。同时建议郎爸,他呆在沈阳是一种浪费,应该带他去北京考央音附小。
郎爸当时在沈阳做特警,想要调动工作去北京基本不可能,可想到郎朗的发展,他毅然辞职,陪伴郎朗去北京学钢琴。
在朱雅芬老师的推荐下,父子两人启程去北京,开始了另一段旅程。
可是,这次的起点却并没有那么开心。
两人初到北京,租住了一个环境很差的公寓楼,楼下遍地垃圾,苍蝇到处飞,让人心烦意乱。小区环境差,隔音自然也很差,郎朗每天五点半起床练琴,让周围的邻居非常讨厌。
有人曾经用装满刺激性气味的药水砸过他家玻璃;有人曾用砖头扔过他家的大门;北京申奥失败那天,郎朗雷打不动起来练琴,却有人直接踹他家门,骂个不停,好似申奥失败是因为郎朗在练琴一般。
住处安排好之后,郎爸就带着郎朗去拜见了自己在北京的第一位老师。
可惜,这位老师并不喜欢郎朗,每天骂骂咧咧,说郎朗弹的太差、没有天分、不努力,简直是土豆脑袋,让郎朗备受打击。
为了讨好老师证明自己,郎朗更加努力的学习,可惜还是会被老师骂。那半年,郎朗产生了严重的自我怀疑,甚至对钢琴开始厌倦。
“感谢”这位老师,教授了郎朗半年之后,就将郎朗扫地出门了。
那一天,风雨交加,郎爸骑车带着郎朗去上课,雨水带着溅起的尘土打在父子俩的身上,狼狈不堪。等到了老师那里之后,那位老师没有递给父子俩一块毛巾,没有问候任何一句关心的话,只冰冷的说:“我不再教你儿子了,你们不要再来了。”
浑身湿透的郎爸牵着冰冷发抖的郎朗,站在老师门口苦苦哀求却无果。
“您一定得再考虑一下,教授。我们全部的赌注都放在这孩子的才华上了。我放弃我的好工作,到这儿来住在一间小破房里,就是为了您能教他。”
那位老师坚定的说郎朗没有才华,不要再浪费时间。
“大多数学钢琴的孩子的父母都认为自己的子女是天才。绝大多数孩子都不是的。郎国任,你的儿子不仅离天才差得太远,他连进音乐学院的才华都没有。我恐怕他是不可救药了。”
就这样父子俩身冷心也冷,无限沮丧的离开了这位老师家。
多年后,郎朗在自传中从没有透露过这位老师的名字,只称呼他为“发脾气教授”。
那一天,是郎朗第一次看到父亲一筹莫展,他在自传中这样形容:
父亲完全失去了控制。在我生命的头一回,我感觉到他是一筹莫展了。我没了老师,没了准备音乐学院考试的路子,他不知道如何去把握这个现实。在这个庞大、无情的城市里,我们无亲无故,失去了方向。
离开这位老师之后,郎爸才知道,原来是因为他们没有给老师送红包,还要占用考央音的名额才讨厌他们。
06
这次意外的打击,是他们父子自小练琴以来最大的打击。间接的,父子之间也爆发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冲突。
那天晚上,郎爸和郎朗说:“以后你的练琴时间要增加,早上提前到4点半,下午3点放学就开始练,不能只练到5点了,也要增加一小时。”
郎朗看着父亲的眼睛,觉得那里面有一种他从没见过的疯狂。
第二天,郎朗所在学校的合唱团要排练,郎朗作为钢琴伴奏被多留了一个半小时,没有按时回家练琴,郎爸就爆发了。
郎朗试图和爸爸解释今天晚回家的原因,可郎爸根本就不相信,完全呈现出一种歇斯底里的状态。
“你是个骗子,你是个懒虫!你太不像话了。你没理由再活下去了,一点理由都没有。你不能灰溜溜回到沈阳!人人都会知道你没考进音乐学院!人人都会知道你的老师不要你了!死是唯一的出路!”
郎朗被父亲的疯狂吓到不知所措,人生中第一次开始痛恨自己的父亲,甚至心里暗暗诅咒他。
可郎爸却根本没有停止他的疯狂,他拿着一瓶药递给郎朗说:“你吃下去,吃下去就会死,你先死,我再死!要么练琴,要么就死!要是你不敢吃药,那就跳楼!”
那时,郎朗和郎爸住的地方在11楼,郎爸开始疯狂的把郎朗往阳台拖,而郎朗则开始害怕,试图摆脱父亲。他开始捶打父亲,狠狠地捶打身边的墙面。
郎朗的这种行为,让郎爸有了一种下意识的保护行为,因为从郎朗小时候,他的手就是家里的重点保护对象,郎爸不允许他有一丝差错。
郎朗大声吼道:“我恨我的手。我恨你。我恨钢琴。如果不是钢琴,这些事都不会发生!钢琴让你发疯。钢琴让你想要杀死我!我恨这一切!我再也不会练琴了。只要我活着,我就永远不会再碰钢琴。”
而郎爸则抱着郎朗开始嚎啕大哭,哭完又恳求他不要伤害自己的手,直到父子俩折腾累了才各自去睡。
自那天之后,郎朗不再搭理郎爸,也足足有三个月没有碰钢琴。
不练琴的郎朗开始多出了很多闲暇时间,无聊时他就去附近的菜场转悠,认识了一个卖西瓜的小贩。郎朗没事儿就敲西瓜玩儿,很有节奏感,卖西瓜的小贩就说:“你手指真长,应该去弹钢琴。”两人成了熟人。
后来,郎朗叫这位小贩为“二叔”,逐渐和他成了朋友,郎爸知道后,也和他成了朋友,经常来往。
三个月后,二叔正好过生日,去郎朗家玩儿,就让郎朗弹一首曲子送给他,郎朗才时隔三个月之后又一次弹起了钢琴。
没几天,朱雅芬老师回国后联系上郎爸才知道北京的情况,非常自责,同时又重新给他们父子介绍了赵屏国教授,他们的学琴之路才又一次步入正轨。
多年后,郎朗成为大钢琴家,依然没有忘记那位二叔。先是给二叔的母亲在沈阳老家买了一套房,又在北京给二叔买了一套房,两家关系走的非常好。
如果没有二叔,说不定这世界上会少一位天才钢琴家。
07
郎朗重新拜师赵屏国教授之后,受到了很大的鼓舞,赵老师和朱雅芬老师一样,非常欣赏郎朗的才华,一直很尽心的在培养他。
这段时间,也是郎朗家最艰难的日子,父亲为了陪伴郎朗辞掉了工作,只有母亲一个人的工资来支撑他和父亲在北京的生活,极其艰难。
最难过的不是经济上的困难,而是母子之间的长期分离。母亲每次去北京看郎朗都是他最开心的时候,兴奋到无法专心练琴,这引起了郎爸的不满,此后再不允许郎妈妈来看他。
后来,家里的经济条件更差,郎爸就带着郎朗住到了地下室。地下室的条件非常差,夏天天气非常热,为了能让郎朗安心练琴,郎爸把冰盆放在郎朗身边,他则用扇子努力的扇。
地下室里老鼠很多,经常会在夜里出没,郎爸担心老鼠在夜里会咬伤郎朗的手,就整夜整夜不睡,守在郎朗身边。直到早上郎朗上学之后,他再开始补觉。
考中央音乐学院附小那天,郎朗非常紧张,因为那天一共去了3000多名考生,第二轮可以留40人,最终留下的只有14人,极其残酷。
郎朗不负众望,第一轮以名列前茅的成绩留了下来,二轮考试则拿到了第一名!
这一年,郎朗刚刚10岁。录取的14名学生中,有7位是公费生,郎朗就是其中之一,这极大的减轻了家里的负担。
知道得了第一名的那天,郎朗兴奋的大喊:“我们终于可以回沈阳了!”
入学之后,郎朗的学习和练琴情况开始稳定下来,郎爸也送了一口气。
可不久后,学校要选5个人去参加“德国埃特林根国际青少年钢琴比赛”,这5个人中没有郎朗。
郎爸很不服气,他坚定得认为自己的儿子就是个钢琴天才,怎么会没有选上呢?
于是,郎爸去学校找老师咨询,最后被告知,这个比赛可以自费去,不过一切费用要自己承担,需要交6万块钱。
郎爸一咬牙,拿出家里唯一的1万块钱,又和沈阳的亲戚朋友借了5万块,带着郎朗去了德国。
这是父子俩第一次走向国际舞台,一鸣惊人!
郎朗凭借个人出色的演出征服了全场观众和评委,获得了比赛的金奖。
表演完毕后,全场掌声雷动,评委忍不住站起来和他拥抱,郎朗则返场4次感谢观众和评委。
从那年的视频可以看到,年幼的郎朗还保持着孩子的童真,被评委拥抱之后还忍不住跳了一下,那是由衷的开心。
1994年,郎朗获得德国埃特林根第四届国际青少年钢琴比赛,获得了甲组的冠军(甲组15岁以下、乙组20岁以下)和杰出艺术成就奖。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选手获得金奖,也是这次大赛第一次将两个奖项(金奖和杰出艺术成就奖)同时颁给一个人,创下了史无前例的记录。
其实想想,蛮搞笑的,学校没选上的孩子却拿了金奖,郎爸和郎朗无疑用实力证明了自己,打了学校的耳光。
从此,天才钢琴家郎朗又向成功迈进了一步。
08
1997年,刚刚15岁的郎朗又报考了“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成为那一期的神话,惊艳了在场的老师。
考完之后,院长格拉夫曼被他的才华折服,当场决定赠予他“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的全额奖学金,同时会由学校给他配备一套公寓,还会给他准备一架世界顶级的斯坦威大钢琴。
院长格拉夫曼说:“郎朗是一个不一般的天才。我从7岁考上柯蒂斯音乐学院,到成为院长,65年来从来没见过像郎朗这么出色的学生。”
郎朗入学之后,格拉夫曼还亲自出马给郎朗写推荐信,联系了纽约著名的IMG公司,让郎朗开始了自己的职业钢琴家生涯。
让郎朗名声大噪的还是1999年,那一年,世界著名的钢琴家安德烈·瓦兹在参加芝加哥世纪明星音乐会的当天高烧不退,无法上台演出,郎朗临时顶替他上场弹奏了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
这是郎朗第一次和世界10大交响乐团合作,一鸣惊人,全场起立为他鼓掌,赞叹他的琴声是“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
第二天,《芝加哥论坛报》头版称郎朗是“当今世界最伟大、最激动人心的天才”。
此后,郎朗的人生才如开挂一般,演出合同分沓而至,享誉全球。
郎爸和郎朗终于苦尽甘来了,这20年的心酸和苦楚,终于没有白吃。
1998年,郎朗还清了家里的外债,帮妈妈在沈阳买了新房子,在费城贷款给自己买了一套小别墅。
2001年,郎朗携手费城交响乐团回国演出,站在人民大会堂的舞台上,他看着台下熟悉的亲人和老师,忍不住回想和父亲的一路过往。
此时,郎朗的心里就埋下了一个愿望:希望有一天能和父亲共同演奏一曲。
这个愿望在不久之后就实现了。
2003年,郎朗在美国最高音乐殿堂卡内基举行了个人独奏会,父子俩第一次同台。郎朗弹琴,郎国任穿着中山装拿着自己的二胡合奏,两人在共同热爱的舞台上奏出了一曲叫做“苦尽甘来”的幸福交响曲。
后来,郎朗被英国《留声机》杂志选为改变古典音乐的50名最伟大艺术家(钢琴家)类,郎朗是唯一一位1950年以后出生的钢琴家,也是唯一一位中国钢琴家。
2005年,央视导演郎昆去萨尔茨堡(是奥地利仅次于维也纳的音乐城市)参加音乐节,才第一次见识到郎朗在国外的影响力。
据他回忆,那里有一整条街都是挂着郎朗的海报和照片,不管是去咖啡馆还是餐厅,不管是走在大街上还是无人小巷,到处可以看到郎朗的照片,他由衷的赞叹:“郎朗太了不起了,真为中国人争光!”
这一年,他还被邀请至白宫举行个人专场独奏会,成为中国第一位进入白宫演出的钢琴家。
也是这一年,他还被德国总统用专机接到德国夏洛滕堡王宫,为前去访问的胡爷爷举行钢琴专场独奏会。
2006年6月6日,他在慕尼黑的“德国世界杯足球赛开幕音乐会”上进行演奏,成为第一个在世界杯演奏的中国人。
2009年,在英国女王登基60周年庆典音乐会上,郎朗给英国女王演奏,女王亲自和他握手,对他的钢琴曲称赞不已。
威廉王子开玩笑的说:“你的手指太神奇了,称之为金手指都不过分,每个手指都价值1000万吧?”
而此时,成年郎朗的身边早已没有了郎爸的陪伴,他早已长大,开始了一个人的征程。
不过在世界的另一端,郎爸从来没有放弃对他的关心。
给女王的演奏会结束之后,郎爸给郎朗发了一条短信说:“祝贺你演出成功,爸爸永远支持你,爱你。”
郎朗回复:“我也爱你,爸爸。”
父子俩相爱相杀的故事,终于以喜剧作为结局,圆满而幸福。
—END—
原创作者:叶公子(关注我哦,么么哒)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今天钢琴家郎朗的励志故事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后,是否找到相关钢琴家郎朗的励志故事简述的答案,想了解更多,请关注yfnsxy.cn聚上美世界奇闻怪事网站。【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首页【QQ秒回】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转载请说明来源于"聚上美",本文地址:https://yfnsxy.cn/sjqw/64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