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暗示效应生活例子的扩展:
漂亮护士打针会没那么痛吗?
别看在电视剧中李小璐呆萌呆萌的,可工作起来可是细心又温柔呢!什么,你说她其实是个马大哈?给人打针还扎错过,让病人疼得嗷嗷叫?好吧……其实你的意思是她还不够漂亮,所以扎得痛吧?这样吧,咱们还是好好探究一下:让人们产生这种感觉的原因是什么。
【光环效应作祟】
光环效应(Halo Effect)又称晕轮效应,是在人际知觉中所形成的以点概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观印象。它最早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爱德华·桑戴克于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
光环效应广泛出现于我们的生活之中。研究者为此做过一个实验,他们让同组被试同时看两张照片,一张照片是一个漂亮的女人,一张照片是一个相对没那么漂亮的女人,看完之后,同时告诉被试,她们都曾经入狱,问被试们有何感想。大部分的被试都认为漂亮的女人,只是因为一时失足才会入狱的,而没那么漂亮的则是因为行为不正,入狱是其罪有应得的结果。
人们仅凭相貌的美丑,会有如此迥异的看法,大部分人会认为美女都是温柔、贤惠、行为正当的,而丑女则是泼辣、粗鲁、行为不正的,可见光环效应在实际生活当中还是屡见不鲜的。貌美的人在求学、求职方面比起相貌一般的人会有着更多的便利,则是由于人们通常认为美貌之人,工作能力也会挺强的,就是受到了光环效应的影响,可有时实际情况未必如此。
在面对漂亮的护士时,不少人都会被其漂亮的光环所吸引,从而影响了对其他方面的评价,故认为其所打的针也都是温柔的,没有什么痛楚的。
【强大的安慰剂效应】
患者服用或接受实际上没有药理作用且无毒副作用的药物或疗法,而使病情有所改善的现象,就称之为安慰剂效应。但安慰剂的作用有多大,它对治疗起到多大的作用,历来是众说纷纭。有人说,它对治疗精神抑郁性疾病,能够提高80%的疗效,但对于其他疾病,就没有可靠的证据了。在心理治疗上,也会利用这种安慰剂效应,用一种无毒无副作用的"药物",让病人食用,从而缓解病情。民间的求神问卜其实也是这种原理,给你一些"神水"和"药丸"就会能延年益寿,保健平安,因为这些物体给了他们极大的安慰,是他们心灵的寄托,他们深信这些东西是有效的,相信即存在,而实质上可能就是一些糖浆或是盐水罢了。
值得一得的是,安慰剂也仅是对部分人有效。漂亮护士的存在之所以能够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不过是人们把漂亮护士当成了安慰剂,看见她们赏心悦目、心情舒畅,自然也就忘记痛了。但也有一些人,并不相信安慰剂的作用,不把希望寄托于外物,只是相信自己的判断,那这样的话,漂亮的护士就起不到安慰剂的效果了。
【难预料的暗示效应】
暗示效应(effect of hint)是指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用含蓄、抽象诱导的间接方法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诱导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其思想、行为与暗示者期望的目标相符合。
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其实经常都会进行暗示,有时是自我暗示,有时是暗示他人,有时是接受他人的暗示。心理学上的催眠,实质上就是一种暗示,催眠师通过语言将被催眠者引导至潜意识开放的状态下,将可以帮助被催眠者达成改变的观念植入于他的潜意识,以达到帮助被催眠者改变行为习惯、解决心理问题的目的。
暗示效应也可应用于运动员的训练上,教练暗示运动员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按往常的发挥即可,运动员也接受了教练的暗示,表现出不错的成绩。曾经有一个朋友跟我说,公司体检验血的时候,他都会挑那些慈眉病善目的医生那行来排队,而那些看一眼就比较凶的医生,就算没人排除他也不会过去的,他认为,看起来比较好相处的医生,扎起针也会厚道一些。
暗示效应的结果无法预料,既有可能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也有可能朝着消极的方向发展。如果人们暗暗告诉自己,漂亮的护士姐姐扎起针会比较温柔,动作比较轻,自然痛感也就会少一些了。那么,真的是漂亮的护士给他们打针时,正正符合了他们的暗示,就显得不痛了。但是,暗示也会有双重性,如果我坚信漂亮的护士因为自己比较漂亮,在实操练习的过程中肯定没那么认真,其技术并不娴熟,比不上一些相貌一般的但很勤奋的护士。说不定,一看到漂亮的护士,立刻就心中害怕,疼痛比起以往还重了几分。
【痛觉,因人而异】
痛觉是有机体受到伤害性刺激所产生的感觉,是有机体内部的警戒系统,能引起防御性反应,它具有保护作用,具有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但是强烈的疼痛会引起机体生理功能的紊乱,甚至休克。
人的痛觉或痛的反应有较大的个体差别,有人的痛觉感受性较低,能够承受常人无法忍受的疼痛。比如刚出生的宝宝,即使被针刺出血,仍然没有任何不愉快的表现(格茨米尔的报告)。而有人的痛觉感受性较高,被轻轻拍了一下,都说是疼痛无比的。
如果仅从痛觉的角度去分析,那护士漂亮与否也没有重要的影响,我是不怕痛的,就自然不觉得痛,若我是怕痛,就算是貌美如花的护士姐姐,那我也还是不得不喊疼的。
如此说来,如果你既是一个相貌协会的成员,又相信安慰剂的作用,也极易受暗示,并且还不怕痛,那么,一个漂亮的护士的确会让你忽略打针带来的疼痛。但如果你是一个不以貌取人,不相信安慰剂,又不容易接受暗示,且痛感十分明显的人,例如我,那再漂亮的护士也对我无用啦,还是给我一个技术流的吧。
暗示效应:暗送秋波的艺术活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在恋爱中,我们会通过暗示的方式,向暗恋的人表达爱意,让对方心领神会。比如,某个男生喜欢一个女生,但又不敢说破,就只好暗示说:“我最近一直在练习写你的名字。”
那么,在营销过程中,到底是暗示好,还是开门见山、单刀直入好呢?
我们先来看一个语言暗示的例子:
在繁华的巴黎大街旁,站着一个衣衫褴褛、双目失明的老人。这个老人在身旁立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自幼失明,沿街乞讨。” 街上过往的很多行人看了木牌上的字都无动于衷,匆匆走过。这天中午,法国著名诗人让·彼浩勒也经过了这里。他看了木牌上的字,问老人:“老人家,今天上午有人给你钱吗?”这个老人悲伤地回答:“我,我什么也没有得到。”让·彼浩勒听了,拿起笔,悄悄地把木牌翻了过来,在上面写了一句:“春天来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然后就离开了。
晚上,让·彼浩勒又经过这里,就问那个老人:“下午有人给钱吗?”那位老人笑着回答说:“先生,不知为什么,下午给我钱的人多极了!”让·彼浩勒听了,摸着胡子满意地笑了。为什么人们看到写着“自幼失明,沿街乞讨”的牌子时,无动于衷,但“春天来了,可我什么也看不见”却让很多路人主动捐款?
因为“春天来了”让人们想起春意盎然,鸟语花香,绿木红花,蓝天白云,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但是春天对于这个老人来说却是一片黑暗。
这种强烈的对比反差暗示人们:一个生命即将走到终点的老人,一生中却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没看过,人们怎么能不对他产生同情呢?所以人们纷纷慷慨解囊。
这就是语言暗示的力量,让·彼浩勒运用的就是人性中的“暗示效应”。
心理学中,在无对抗条件下,用含蓄、抽象、诱导的方法,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使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其思想、行为与暗示者的期望相符合,这种现象被称为“暗示效应”(Effectof Hint)。
研究表明,当带有暗示性质的刺激作用于人脑时,大脑便会产生兴奋灶,兴奋灶沿着条件反射的神经通路,直接调节人的生理、行为、情绪与思维。
与暗示相对应的就是开门见山的明示。比起明示,暗示让客户拥有更多的想象空间,让客户主动对你所暗示的东西感兴趣,从而产生行动。
比如,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的一个十字路口立着一个牌子,写道:“开慢点吧,我们已经忙不过来了!”署名:棺材匠。这句话对那些喜欢飙车的人,形成了强大的心理暗示,让他们自行脑补飙车可能会产生的后果。
可见,暗示有强大的力量,能让客户主动思考,自行联想,自我说服。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摘自《营销心理战》浙江大学出版社
今天暗示效应生活例子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后,是否找到相关生活中暗示效应的例子的答案,想了解更多,请关注yfnsxy.cn聚上美世界奇闻怪事网站。【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首页【QQ秒回】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转载请说明来源于"聚上美",本文地址:https://yfnsxy.cn/sjqw/52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