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上美聚上美

分享生活见闻
领略世界奇闻怪事、体验民间趣事

寒食节的历史与传说 寒食节的历史与传说简介

关于寒食节的历史与传说✅的问题,下面有几个最新寒食节的历史与传说简介的观点,这里聚上美网站生活见闻小编希望能帮您找到想要的寒食节的历史与传说答案,了解更多寒食节的由来的故事是什么?的相关详细知识。
相关寒食节的历史与传说的扩展:
寒食节的由来的故事是什么?

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禄,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

故事的主人公叫介子推。此人乃春秋时期晋国之贤士。因晋国内乱,跟随当时的公子重耳(也是后来的晋文公)逃亡,风餐露宿,饥寒交迫,备尝“险阻艰难”。介子推随重耳在外逃亡19年,最终返回晋国,重耳立为晋君,介子推可谓尽了犬马之劳。 这犬马之劳中,最可敬的是“割股充饥”一事。

早年重耳出亡时,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有一年逃到卫国,一个随从偷光了重耳的资粮,逃入深山。重耳无粮,饥饿难忍。当向田夫乞讨,可不但没要来饭,反被农夫们用土块当成饭戏谑了一番。后来重耳都快饿晕过去了,为了让重耳活命,介子推到山沟里,把腿上的肉割了一块,与采摘来的野菜同煮成汤给重耳。当重耳吃后知道是介子推腿上的肉时,当即大受感动,声称有朝一日做了君王,要好好报答介子推。

十九年的逃亡生涯结束后,重耳一下子由逃亡者变成了晋文公,便开始奖赏曾经追随之人;这赏赐的人中,却偏偏忘了介子推。介子推倒没有对晋文公不满,也不像其他人那样主动请赏,反以认为晋文公理当为王,认为接受奖赏是一种耻辱。他的清高并没有受到认同,有些并未跟随晋文公逃亡的人为了贪小便宜也来请赏,介子推十分气愤,进而隐居绵山,成了一名不食君禄的隐士。 介子推不肯受赏,曾赋诗一首,“有龙于飞,周遍天下。五蛇从之,为之丞辅。龙反其乡,得其处所。四蛇从之,得其露雨。一蛇羞之,死于中野。”邻居解张为子推不平,夜里写了封书信挂到城门上。 晋文公看到这首诗后,后悔自己忘恩负义,赶紧派人召介子推受封,才知道他已隐入绵山。

晋文公便亲带广众人马前往绵山寻访。谁知那绵山蜿蜒数十里,重峦叠嶂,谷深林密,竟无法可寻。晋文公求人心切,听小人之言,下令三面烧山。没料到大火烧了三天,介子推的影子也没见。晋文公叫人在山前山后放火,周围绵延数里,火势三日才熄,介子推终究没有出来。火熄之后,人们在一棵枯柳树下发现了母子的尸骨。晋文公悲痛万分,在介子推的尸体前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像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一段烧焦的柳木,带回宫中做了一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此后,“足下”成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寒食节的由来与介子推有关系吗?

寒食是清明前一天。寒食节与介子推有关。介子推自焚是大家熟悉的典故。介子推是春秋时期晋文公的大臣。要说起寒食节的由来还得从那段历史说起.

寒食节的历史与传说 寒食节的历史与传说简介(图1)

公元前650多年前,晋献公的二子重耳,因受继母骊姬的迫害,从蒲城逃亡到其舅家狄国。后来,晋惠公又派寺人披到狄国追杀,重耳又不得不从狄国逃亡。他就像惊弓之鸟,一路上风餐露宿,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备尝艰辛。当时随他逃亡的,有他的舅父狐偃,还有赵衰、颠颉、魏犨、司空季子、介子推等一二十人,这些人忠心耿耿,不辞劳苦。

不料他的亲信侍从头须拐跑了他所有的钱粮,使他陷入困境。当他们逃亡到卫国时,卫文公闭门不纳,他们没法,后来又逃到五鹿,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天气又炎热,重耳饥肠辘辘,数次晕倒。大家四处觅食,又觅不到。就在重耳性命垂危时,介子推毫不犹豫,悄悄从自己大腿上割下一片肉,煮成羹汤,献给重耳。这就是后来史书上所称的"割股奉君"。

寒食节的历史与传说 寒食节的历史与传说简介(图2)

当晋文公归国封赏从亡者时,忘记了介子推的割股救命之恩,没有封赏。介子推也"不言禄",便背着母亲隐居绵山。其邻里解张便抱不平,写了首《龙蛇歌》挂于宫门。其歌曰:"有龙于飞,周遍天下,五蛇从之,为之丞辅。龙返于乡,得其处所。四蛇从之,得其雨露。一蛇羞之,桥死于中野。"(见《吕氏春秋》)晋文公看到后,便惭愧地说:"是寡人之过。"便立刻派人去寻找介子推,可是介子推已隐居绵山。晋文公求之不得,便放火烧山,逼他出山,没料到他与母亲相抱被烧死于枯柳下。晋文公看了后悔莫及,痛苦万分,为报答介子推的割股之恩,为弥补自己封赏不及子推的过失,便把绵山改为"介山",把绵山之田封赏给他,以祭祀子推,又把介子推的死难忌日,定为寒食节,让全国百姓禁烟以纪念他。

寒食节的历史与传说 寒食节的历史与传说简介(图3)

介子推被焚死后,晋文公封介山,亲临祭奠,以报介子推割股"大德",可见晋文公并非忘恩负义之人。像晋文公折柳枝编成柳帽戴头上,封柳为"清明柳",将介子推忌日定为"清明节"的故事;像晋文公下令全国在介子推焚死的忌日禁烟,吃寒食的故事.

尽管介子推已去世两千多年,他的故事家喻户晓。他割股救主以表其忠,背母隐居以尽其孝,不言爵禄以显其廉,宁死不与二三子为伍以示其烈。这样一位既忠又孝、既廉又烈的正人君子和高尚人格赢得了后人对他的敬仰。

今天寒食节的历史与传说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后,是否找到相关寒食节的历史与传说简介的答案,想了解更多,请关注www.yfnsxy.cn聚上美世界奇闻怪事网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首页【QQ秒回】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转载请说明来源于"聚上美",本文地址:https://yfnsxy.cn/sjqw/17070.html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聚上美 » 寒食节的历史与传说 寒食节的历史与传说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