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地狱之门雕塑的扩展:
细读罗丹《地狱之门》
《地狱之门》门楣
1880年,罗丹收到了来自负责艺术的国务秘书的预订,为即将在原审计法院所在地兴建的装饰艺术博物馆设计一座大门。门上要装饰以“表现《神曲》内容的浅浮雕”(《神曲》是13、14世纪意大利诗人但丁的作品)。雕塑家将注意力集中在这部文学作品最灰暗的部分:“地狱篇”。
他的工作从门的整体结构开始,门高约6米。根据保存在罗丹博物馆中他早期的草稿和1880年第三稿小样,罗丹可能从一开始就有并行的两条思路,一是在中轴两侧平均分为几个隔扇,二是两扇门均为整体不做分割,顶上是门楣。第三版石膏小样展示了门的全貌,“思想者”、“乌戈林”和“吻”等反映了书中“保罗和弗朗切西卡”情节的雕塑都可以在小样中找到,且比其他两个章节故事中的人物尺寸要大。这一版已经很接近最终的版本了。
《地狱之门》(第三稿)
1884年,这座门一经组装翻模,预订者就开始询问制作青铜门所需的费用了。1885年2月,欧克塔夫•米尔波曾说,“地狱之门”本身就是一件杰作,是“本世纪最重要的作品”。而与之同时代的龚古尔兄弟则形容它“如同一座珊瑚礁”。这幅与自然科学相关联的画面,或许在某种程度上可与罗丹对作品的阐释相呼应:作品并非预先策划,而是依着其自己的走势、动态,自然而然的发展,可谓自然造化天成。
在几年中,罗丹不断改变着“地狱之门”上一些人物群像的位置,又把另外一些拿掉。例如,“保罗和弗朗切西卡”最开始被放在左边一扇门的中间位置,以未来的雕塑“吻”的形式加以表现;可能是认为对幸福的表现与“地狱”主题不太相符,1886年前后,罗丹将其去掉,并代之以同一主题但表达方式更为痛苦的一组雕塑。
《地狱之门(门楣右上角,包括“施洗约翰的头像)》
1900年,罗丹已经收获了这十年中最重要的一些订单,而此时装饰艺术博物馆的建设计划也已流产,罗丹决定单独公开展示“地狱之门”,地点就在阿尔玛宫,在那里罗丹将在世博会外围举办自己的个人展览。 尽管此时成品已经完成,但罗丹却选择了展示除“三个影子”之外,没有任何人物雕塑的石膏版“地狱之门”。他将所有有助于理解整个雕塑含义的人物都取了下来,留给观众更多的想象空间。
《地狱之门(门楣左上部,包括“阿黛尔的躯干像)》
【相关展览】
永远的思想者——罗丹雕塑回顾展
展期:2014/11/28 - 2015/3/22
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北10展厅
今天地狱之门雕塑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后,是否找到相关罗丹地狱之门雕塑的答案,想了解更多,请关注yfnsxy.cn聚上美世界奇闻怪事网站。【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首页【QQ秒回】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转载请说明来源于"聚上美",本文地址:https://yfnsxy.cn/shjw/98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