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上美聚上美

分享生活见闻
领略世界奇闻怪事、体验民间趣事

乔布斯电影观后感 乔布斯电影观后感300字

关于乔布斯电影观后感✅的问题,下面有几个最新乔布斯电影观后感300字的观点,这里聚上美网站生活见闻小编希望能帮您找到想要的乔布斯电影观后感答案,了解更多的相关详细知识。
相关乔布斯电影观后感的扩展:

《史蒂夫·乔布斯》13个观后感:剧本、制作的完美配搭(剧透)

《史蒂夫·乔布斯》(史蒂夫·乔布斯)上映已经一段时间,本来编者还在挣扎应该观看这一部电影,还是刚上映的《沽注一掷》(The Big Short)。但经过本星期杨局长的介绍后,我还是决定去看《史蒂夫·乔布斯》,希望见一见史蒂夫·乔布斯。

乔布斯电影观后感 乔布斯电影观后感300字(图1)

故事大纲: 电影讲述这位创造力非凡的成功企业家(Michael Fassbender饰),其为人津津乐道和不为人知的故事。背景设定在三个指标性产品的发布,观众将能透过这部电影一探史提夫在数码革命背后,关于他个人黄金时代的深刻描绘。

想不到,这电影比我想像中好看得多!!这次和编者一起观影的友人更表示很久没有在戏院里看过这么出色的电影!!所以,真的要感谢杨局长的好介绍!!以下是编者的一些观后感:

1. 电影主要发生在三个时间点,分别是1984年,1988年和1998年的发布会前的发生的事。这个剧本就像传统的三幕剧结构(three act structure),分别讲述了史蒂夫·乔布斯最意气风发、执迷和自省的时期。其中,剧本在每个时期里亦插叙了一些其他时间所发生的事情,补充一些重要资料,使我们在短短两小时里,能够简略地了解史蒂夫·乔布斯的一生。

2. 剧本由《社交网络》(The Social Network)、《魔球》(Moneyball)编剧Aaron Sorkin撰写,都是有喋喋不休的对白,充满他的风格。电影亦令我想起去年的《鸟人》(Birdman):两部电影主要都是发生在后台,并由喋喋不休的对白营造强劲的张力,以及让观众有所反思。

3. 电影中,史蒂夫·乔布斯表示每个人在发布会前五分钟都像喝醉了一样。这一点,亦是剧本出色之处:剧本主要发生在三个发布会发生前的四十分钟里,透过史蒂夫·乔布斯和身边几个重要人物的对话,营造出色的戏剧效果,使这些所谓「口水戏」也充满张力,同时突显史蒂夫·乔布斯的性格、心理变化。当然,看完之后大家都会知道不少对白,甚至情节都是虚构的。因此,这部电影能够这么精彩,很大程度也是编剧Aarln Sorkin的功劳。

乔布斯电影观后感 乔布斯电影观后感300字(图2)

图片来源: The Artery

4. 在电影里一幕中,史蒂夫·乔布斯的好友Steve Wozniak(Seth Rogen饰)对他说:「你可以同一时间体面和有才华的,不一定是二选其一。」在电影中,史蒂夫·乔布斯真的是一个难以相处的人,不肯承认他的女儿、控制狂、完美主义、自大、说话不留情面,还有他的现实扭曲力场......他就是一个这样的人。相信不少人看完电影后,都会有一个疑问:是他这样的性格造就了他的成就,继而改变世界吗? 假若他不是这样的一个人,世界会否变成这样?相信每一个人的答案也不同,除了上帝之外也没有人能够回答这问题。无论如何,他对科技界、甚至全世界的发展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

5. 想不到电影能够透过三幕戏,讲述了一个有关父亲和子女的亲情故事。由第一幕不承认自己的女儿,到第二幕父女之间更多的互动、史蒂夫·乔布斯对女儿生活状况的关心,再到第三幕父女之间的真诚分享,史蒂夫·乔布斯的剖白... ...这三幕戏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同时父女的关系相信亦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史蒂夫·乔布斯拥有一个不堪回首的童年,导致他难以相处的性格,以及成为一个差劲的父亲。故事讲述了他如何与女儿修补关系,并进一步探索、认识自己:一个人无论怎样埋藏自己的感情,也必定有其在意的人和物,问题只在于我们是否去正视它。

6. 电影分别讲述了史蒂夫·乔布斯在Macintosh, NeXT Computer和iMac发布会前的故事,但就没有讲述有关iPod、iPhone和iPad的故事。然而,编者认为电影里都有不少它们的影子:首先,在1998年,John Sculley(Jeff Daniels饰)送了一部Apple Newton给史蒂夫·乔布斯,而史蒂夫·乔布斯就指它的最大缺点就是它的触控笔。不少人认为,Apple Newton对苹果研发iPhone和iPad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其次,在最后一幕中,史蒂夫·乔布斯看到女儿Lisa(Perla Haney-Jardine饰)的音乐播放器,表示日后一定要研发一部更大容量、更小量的音乐播放器出来。这亦就是现在我们生活里的iPod、iPhone和iPad。

7. 正如电影中史蒂夫·乔布斯在邀请John Sculley加入苹果时的对话所说,他希望每个人手中都会有一部电脑,而这会为世界带来结构性的转变。时至今天,我们都知道他做到了,他的产品确实使我们的生活、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方便。但与此同时,当每个人都把时间放在手里的手机、平板电脑时,人们彼此之间的关系却似乎变得疏远。正如电影讲述史蒂夫·乔布斯研发新产品背后,最重视的还是与女儿之间的亲情、关系,大家在使用他的产品同时,请不要忘记关心身边的家人、朋友。

乔布斯电影观后感 乔布斯电影观后感300字(图3)

8. 苹果公司的标志是一个缺了一角的苹果,令人联想起食了一口沾有山埃的苹果自杀死亡的「电脑科学之父」Alan Turing。虽然电影中史蒂夫·乔布斯表示这不是这标志的来由,但他亦表示应该有更多人认识他。正如他所说,大家亦不妨好好认识这个著名的人物。不想看太多文字的朋友,可以看看2014年的《模仿游戏》(The Imitation Game),除了认识他对电脑科学和发展人工智能的贡献外,亦可以了解一下当时同性恋所受的不公平、残忍对待。

9. 除了出色的剧本外,电影的制作亦非常细致、精彩。在电影中,导演Danny Boyle和摄影指导Alwin H. Küchler分别使用16mm菲林、35mm菲林和数码影像来拍摄三个不同时间点。这个拍摄手法给予三个时间点非常不同的感觉:1984年的影像比较不清晰,带有微粒的感觉;而1988年的影像就比较柔和;1998年的数码影像则比较锐利(虽然在编者眼中, 35mm和数码的分别似乎不是太明显)。

10. 有不少人认为,Aaron Sorkin的剧本掩盖了导演Danny Boyle的光芒。然而,在电影中,我们还是能看到导演比较另类、超现实的影像处理,例如在第一幕中歌曲的名字,以及第二幕隧道里有关太空船的影像。这些影像能使观众在喋喋不休的对白中放松一下。

乔布斯电影观后感 乔布斯电影观后感300字(图4)

图片来源: The Source

11. Michael Fassbender在电影中饰演三个时期的史蒂夫·乔布斯,虽然他的外表和史蒂夫·乔布斯不太相似,但他却演得唯妙唯肖:1984年,准备推出Macintosh时的自负、意气风发、自私; 1988年准备复仇时的执着、怨恨、愤怒,以及1998年经过自省后矛盾的心理变化......Michael Fassbender都能准确地呈现剧本里史蒂夫·乔布斯的心理变化、性格,令人感觉到他就是史蒂夫·乔布斯。甚至看到1998年的时候,我对自己说:我见过史蒂夫·乔布斯,我真的见过,在大银幕上见过。尽管今年奥斯卡男主角的五位候选人中,Leonardo DiCaprio的呼声最大,但Michael Fassbender的威胁仍是不容小觑。

12. 演出、摄影以外,电影的配乐亦非常能配合这个出色的剧本。在1984年的音乐是比较具节奏感的电子音乐,呼应当时的音乐制作以及后台所发生的事;1988年的音乐主要是传统的管弦乐,成功营造当时史蒂夫·乔布斯和John Sculley争执的戏剧效果;1998年的音乐则比较平和,配合史蒂夫·乔布斯自省的过程。而且,电影里亦加入了史蒂夫·乔布斯很喜欢的歌手Bob Dylan的经典音乐作品,在看电影同时亦能了解他的喜好(编者写文时也在听他的作品lol)。

13. 电影中的三个时间点里,发布会场的掌声、欢呼声都非常强劲,既能反映史蒂夫·乔布斯的影响力,又能营造张力,突显观众对新产品的期待。电影中,在1984年的发布会前,史蒂夫·乔布斯指他的发布会是二十世纪其中一件最重要的事情,而电影中观众一起形成人浪,正正显示他们的热切期待。1988年,当史蒂夫·乔布斯和Joanna Hoffman(Kate Winslet饰)在隧道里谈及他的「复仇」计划时,楼上观众的击地脚步声夸张得使隧道震动,营造观众和史蒂夫·乔布斯的鼓噪感觉。到了1998年,史蒂夫·乔布斯已经不顾观众的反应,去找他的女儿,因为他终于明了什么比较重要。

今天乔布斯电影观后感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后,是否找到相关乔布斯电影观后感300字的答案,想了解更多,请关注yfnsxy.cn聚上美世界奇闻怪事网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首页【QQ秒回】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转载请说明来源于"聚上美",本文地址:https://yfnsxy.cn/shjw/98617.html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聚上美 » 乔布斯电影观后感 乔布斯电影观后感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