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忒伊亚星的扩展:
忒的忒怎么读音 忒 tè 差错:差忒。 忒 tuī 太:风忒大。这人忒坏。 笔画数:7; 部首:心; 笔顺编号:1454454 详细解释:忒 tè 【名】 (形声。从心,弋(yì)声。本义:差误)同本义(侧重不符合客观实际)〖mistake〗 忒,更也。--《说文》 忒,差也。--《广雅》 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易·豫》 春秋匪解,享祀不忒。--《诗·鲁颂·閟宫》 淑人君子,其仪不忒。--《诗·曹风·鸤鸠》 忒,差也。--《广雅·释诂四》 昊天不忒。--《诗·大雅·抑》 常德不忒。--《老子》第二十八章 又如:差忒(差错) 忒 tè 【副】 太,过于〖too〗。如:忒杀(忒煞。太甚,过于) 另见tuī 忒 tuī 【副】 [方言]∶太〖too〗。如:人忒多;风忒大;这房子忒小 另见tè
月神是帅哥还是美女?我们每个人都是半个月球人
月球,作为距离我们最近的天体,也是地球唯一的卫星,似乎总给我们一种若即若离、不同寻常的亲近感。天文学家相信,月球与地球,在太古之初曾有过超级亲密接触:
早期的太阳系曾有一颗远古矮行星,位于地球-太阳系统的拉格朗日点,差不多跟火星一样大。根据大碰撞假说,约45亿3300万年前,这颗矮行星因为被木星或金星的引力摄动,偏离其原位置,与早期地球擦撞。擦撞产生的碎片,最后形成了月球。
这颗远古矮行星,常被西方天文学家昵称为“忒伊亚”。这是希腊神话中一位泰坦女神的名字,她是月亮女神塞勒涅的母亲。如果类比中国神话的话,我们或许可以把这颗矮行星称为“常羲”。
提起中国神话中月亮的诞生,很多人会想到“盘古开天,以眼为月”。然而这一设定其实相当晚才出现,最早见于魏晋南北朝:“昔盘古氏之死也,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而更古老的神话中,常羲才是生育月亮的女神,她与天神帝俊结合,生下了十二个月亮。地球绕日的公转周期,正好接近月球绕地公转周期的十二倍。所以世界上的大部分民族,都不约而同地将一年分为十二个月。
相较于公转周期的巧合,月食与月相的变化,则为地球神话提供了更多的灵感:“天狗食月”的传说,中国人早已耳熟能详;无独有偶,在北欧神话里,也有类似的“天狼吞月”故事:天狼们厌恶神创造的光明,一只名叫斯库尔的天狼就追逐太阳,日食发生的时候,就是斯库尔吞了太阳。而另一只名叫哈提的天狼,则负责追逐月亮,追上的时候就发生了月食。这个时候地上的人们会敲锣打鼓吓走天狼。
澳洲原住民神话中,月神常被描述为一名美男子,但会因为懒散而逐渐变胖(满月)。这时他的妻子太阳女神,就会拿着斧头劈砍他。月神虽然会躲到大树上,但终难逃一死,而在死亡3日后会再度复活。
无独有偶,印度神话中的月神昌德拉,也是个风流倜傥的美男。传说他拥有二十七个妻子,许诺将平等地关爱每一位妻子。然而婚后月神却违背承诺,只钟爱其中一位妻子,且屡劝不听。这造成其他二十六位妻子的抱怨。月神的生命因诅咒而消逝,当即将消失之际,月神悲伤地向湿婆神祈祷。湿婆神透过赐福,重新复原了月神的生命能量;然而,由于诅咒的力量无法收回,月神从此必须经历盈、满、食、亏的过程。
不过从全世界来看,帅哥月神反而算非主流,各国的月神大多是美女。比如中国上古神话中,月神名叫“望舒”,她每晚都驾驶着月亮马车划过天空。《淮南子》还补充说,“月御曰望舒,亦曰纤阿”。从字面上解释,“望舒”就是“长得好看”,“纤阿”意为“美女姣好貌”。从这两个名字可以看出,古人显然认为月神是个美女。
这一设定并不奇怪,与太阳相比,月光显得白皙而清冷。再加上月亮公转周期,与女性月经周期相似,人们把月神假想为美女,也就是情理之中了。古希腊神话中的塞勒涅,不仅也是美女,还同样驾驶着月亮马车。而在罗马人口中,这位月神名叫卢娜——表示月亮、阴历的单词“luna”,正是源于此。
真要说起月神美女,大部分中国人,第一时间会想到嫦娥。可嫦娥其实不叫这个名字,也根本不是月神:嫦娥只是月宫仙女的通称,是月神的侍女而非月神本尊。嫦娥之名,原本写作姮娥,后来为了避汉文帝刘恒的讳,才临时改写作“嫦娥”,仅仅是因为“恒常”二字含义接近。
汉朝避讳并不严格,而且避讳只是一时权宜,后续应该改回来才对。可不知是汉文帝太受百姓爱戴,还是汉朝文化影响力强大,一系列的“恒改常”居然都沿用至今:
《道德经》第一句的“道可道,非恒道”,至今还被写成“非常道”;《孙子兵法》里的“恒山之蛇”,也一直写成“常山之蛇”,常山赵子龙更是成了典故;而嫦娥之名也被叫到了今天,姮娥反倒成了生僻词。
也正是姮娥被迫改名的汉代,西王母取代望舒成为了新的月神。接着道教崛起,太阴星君又成了新的月神。这位太阴星君,一说就是月母常羲。但不管西王母也好,太阴星君也好,都是老妇人的形象。民间显然对此不买账,依然保留着月神是美女的印象。于是作为年轻侍女的“嫦娥仙子”,顶替上司被大家当成正牌月神,也就不算奇怪了。
民间经典印象中,嫦娥怀里还总是抱着玉兔。然而真要论辈分,可能让玉兔抱着嫦娥更合理——月亮里面有兔子的传说,广泛流传于东亚和东南亚。中国古籍是其中最早记载月兔传说的,《楚辞•天问》里就说:“月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因此东亚和东南亚各国的月兔传说,很大可能是源自中国。
然而太平洋对岸的美洲原住民,也流传着月兔传说,这就比较神奇了:阿兹特克神话里,羽蛇神曾下凡历练,差点饥渴而死。这时一只兔子主动献出自己作为食物,以挽救他的生命。羽蛇神被兔子的崇高奉献所感动,恢复神力后将兔子升为月神。
玛雅神话中的月神有众多版本,但所有版本的月神画像,几乎都抱着一只兔子。西方殖民者来了之后,玛雅人不愿意改变信仰,还把基督教和玛雅神话缝合到了一起:太阳神成了耶和华,月神成了圣母玛利亚,玉米神成了耶稣基督——也不知道他们该怎么解释,玛利亚为何老是抱着兔子?
很多学者相信,月亮当中有兔子的传说,来自对月面阴影的想象。然而全世界这么多民族,对阴影的想象千奇百怪,比如欧洲人就认为阴影像一张人脸。唯独太平洋东西两岸的族群,都认为阴影像兔子,这未免太巧合了。因此也有人怀疑,月兔的传说,可能早在美洲原住民离开东亚时,便已在先民中广为流传。美洲原住民大概于1.2万年-2.3万年前抵达北美,如此算来,月兔传说没准已经流传了上万年,甚至如今还真的登上了月球:
1969年,阿波罗11号登陆月球前,舱内的太空员就曾在谈话中提到嫦娥和月兔。
林顿•约翰逊太空中心:今早有许多有关阿波罗号的重要消息,其中有条让你留意个可爱的女孩,她带着一只大兔子。在一个古老的传说中,一个美丽的中国女孩嫦娥已经在那里生活了4000年。据说她因为偷了丈夫的长生不老药而被流放到月球。也许可以找到她的同伴——一只巨大的中国兔子,它总是站在桂树的树荫下,很容易被发现。兔子的名字并没有报道。
宇航员巴兹•奥尔德林:好,我们会密切关注那个兔女郎。
而我国的月球车,也被命名为“玉兔号”,以向这个美好而古老的神话致敬。
实际上,我们和月亮的缘分还不止如此。根据最新的大碰撞理论,远古矮行星与远古地球不是擦撞,而是正面碰撞。两个星球全毁,形成了火星和金星轨道间的小行星带,然后再各自组合成地球和月球。这也解释了为何地核占地球比例这么大,因为矮行星的内核和地球的内核后来融合为一体,而且地球的水也可能来自矮行星。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半个月球人——或者说半个忒伊亚人/半个常羲星人。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南海墨
责编 陈斌
今天忒伊亚星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后,是否找到相关忒伊亚星星球的答案,想了解更多,请关注yfnsxy.cn聚上美世界奇闻怪事网站。【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首页【QQ秒回】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转载请说明来源于"聚上美",本文地址:https://yfnsxy.cn/shjw/97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