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安德海是哪里人的扩展:
总管大太监安德海,依仗慈禧显赫一时,在山东泰安如何狼狈被擒?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孟子》
世间万事皆有规矩,无规矩,难以成事。人无规矩难以自立,家无规矩难以和睦,国无规矩,难以安定;发展强大,更是无稽之谈。
规矩是国之根本,是社会稳定的保障,是民众安居乐业的保证。规矩是什么?规矩是不违反法律的道德准绳,是制度和守则,是规范和约束人行为的条文——律法。
无论是团体和个人,都必须遵守规矩,这样才能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保障自己和他人的权益不受损害。反之,就会遭到道德舆论的谴责,严重者,还会受到法律制裁。
当然,无论什么时候,总有一些人肆无忌惮,无视法律法规,做违反道德,违反法律的事情。其结果必然是遭到"正义"的谴责,被法律所制裁,成为警示后人的响钟。
走向"辉煌"的太监——安德海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里,产生了一种特别的职业——太监,他们是专门供皇帝,君主极其家族奴役的人员。太监一职,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朝,当时被人称为"宦官"。自东汉开始,所有宦官都是"净身"(被阉割)而成为不男不女,太监成了这群人的统称。
安德海,生于清道光二十四年,祖籍现在的河北省南皮县。在其8,9岁时,被净身进入皇宫,做内廷太监。安德海头脑灵活,聪明好学,做事机敏,又善于察言观色,阿谀奉承,逐渐被咸丰皇帝和慈祥赏识和信任。
咸丰十一年八月二十二日,咸丰皇帝驾崩,遗命肃顺等八位大臣,辅佐皇长子载淳继位称帝,并管理朝政。老话说:"落地的凤凰不如鸡。"这时慈禧就是过时落地的凤凰。
极具野心的慈禧,勾结有关大臣,发动政变,夺得控制朝政的大权。其中,安德海为其拉拢人心,联络相关人员,献策出力。为慈禧夺得大权,立下汗马功劳。因此,更是深得慈禧太后的恩宠,被慈禧晋升为总管大太监,成为权倾朝野的显赫人物。
自此开始,安德海依仗慈禧显赫一时,不可一世,枉顾朝廷律法,结党营私,干预朝政,陷害朝政大臣。更加胆大妄为的是,他竟然蔑视皇权,对同治皇帝不屑一顾。
他经常挑拨慈禧和同治母子之间的关系。同治皇帝,因此受到慈禧太后的多次责骂。安德海目无皇帝,越权胡为,同治皇帝对他恨之入骨。
悲哀的是,作为一国之君的同治皇帝,却制裁不了这个搬弄是非的太监。可见安德海,在慈禧太后心中的地位和受宠的程度是多么的高。安德海专横跋扈,把本就风雨飘摇的晚清朝廷,搅的乌烟瘴气,人们怨声载道,苦不堪言。
天狂必有灾,人狂必有祸。人猖狂到失去理智,利令智昏的时候,也就是其猖狂到头,走向灭亡的时候,如此猖狂的安德海,当年在山东泰安是如何狼狈被擒的呢?没人想到,不可一世的权阉,竟然会如此狼狈。
不守规矩,就是走向灭亡
同治八年,安德海违反清朝祖制擅自出宫,乘两只太平船沿京杭运河南下。自称是钦差大臣,打着为皇帝置办龙袍的由头,广敛钱财,使自己走向灭亡的道路。
擅出皇宫的安德海,不知收敛,行径张扬。一路上,打着龙旗,敲诈勒索,狂收暴敛;有甚者,高接远迎,给了趋炎附势之辈充足的机会。
安德海进入山东德州境内后,为自己置办寿宴庆寿,他把龙袍摆放在椅子上,自己并排坐在另一把椅子上。这种做法,等同于与皇帝平起平坐,无视帝王尊严,是对皇权的侮辱行为。
德州知府赵新,因为没接到上令行文,没见到安德海出示圣旨或朝廷公文。又见安德海一行,肆意行为,不合规矩之处太多,对安德海"钦差大臣"身份产生怀疑。
赵新决定迅速行文,呈报山东巡抚丁宝桢。得知此事的丁宝桢,身为山东巡抚,封疆大吏,从未收到朝廷有关钦差的官文。断定安德海是私自出宫。
丁宝桢是一个铁面无私、行事果断的正直清官。丁宝桢极其痛恨这些结党营私,祸乱朝纲,坑害朝廷大臣的奸佞小人。果断的丁宝桢以紧急公文的形式,600里加急快速秘密的上报给同治皇帝。
同时,下令沿途官员,捉拿安德海。由于东昌知府程绳武胆小谨慎,怕惹事端,使得安德海悠哉悠哉的到了泰安。
东昌(现在的聊城)知府程绳武,总兵王心安为防意外,便装跟踪安德海至泰安,与泰安知县何毓福进行协商。
何毓福曾经在朝廷担任监察御史一职时,上书朝廷参奏安德海的罪行,被安德海陷害入狱。因为证据不足和其母是同治皇帝的乳娘,才被释放,贬到泰安做知县。
上令加仇恨,何毓福和泰安守备刘英魁,决定执行上令缉拿安德海。命参将姚绍修率领泰安营士兵包围义兴客店,何、刘二人则亲自带领马快(抓罪犯的差役)和兵丁冲进客店抓人。
很快,安德海的随从被全部抓获,唯独不见了安德海。何、刘两人命令下属,把客店里里外外,仔仔细细的在搜一遍。
为搜查安德海,马快,兵丁增加火把,义兴客店灯火通明如白昼。最后,在院子的水井中发现了安德海并把他抓获,还在水井中捞起安德海投入的金银珠宝。不可一世的权阉安德海,此时犹如落汤之鸡,狼狈不堪,已没有了往日的威风。为防意外,安德海连夜被押送省府衙门。
胆战心惊的安德海,天明时就被押送到了济南——山东巡抚衙门。安德海无视国法,干预朝政,陷害,坑杀朝廷命官,极其不得人心。特别是同治皇帝对其更加痛恨无比,便欲借此机会除掉安德海,同治皇帝秘密下旨就地处决。
山东巡抚丁宝桢在接到处决安德海的圣旨时,慈禧太后派去解救安德海的钦差,几乎同时到达。
沉着机智的丁宝桢,在去府衙前面接待慈禧太后派来的救人钦差时,果断下令在府衙后面杀了安德海。告知救人钦差,安德海因为违犯朝廷律法和大清朝祖制,罪大恶极,为以正视听,警示后人,就及时地斩首了。
慈禧太后知道后非常愤怒。可安德海违反祖制,触犯律法,证据确凿,慈禧也无可奈何。再者,丁宝桢为官清正,威望颇高,杀安德海依法从事,慈禧找不到任何借口报复,只能不了了之。
莫忘历史,警钟长鸣
安德海身为御前太监,专职就是侍奉慈禧太后,应该尽心尽力服务好自己的"主子",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他确因宠而横,欺上瞒下,搅乱朝政,违犯国法,做本不该他做的事,还是犯法的事。他乱了规矩秩序,把自己送上了断头台。
安德海知书能文,可以讲读《论语》,《孟子》诸经。他聪明伶俐,应该是一个明事理,懂理法,守规矩的人。可他违反理法,破坏规矩,扰乱了规定秩序,肆意妄为。
一个国家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和百姓的利益,就要建立起自己国家的法律并严格去执行。只有如此,国家才会顺利发展强大;反之,有法不执行,徇私舞弊,就会出现安德海似的人物。
靠察言观色,阿谀奉承得到权势,再以权势谋私,甚至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损害国家的利益和伤害他人性命。这种人是恶劣的,也是可悲的。因为他最终把自己送上"绞架"。
历史是不断前进的,历经几千年的历程,难以数计事例,为后人提供了经验和教训,也让现代的人,建立了更加适合自己国情的司法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也会更加完善。
作为国家的公民,我们应该热爱国家,遵守法律,为国家建设尽一己之力。而不是像安德海罔顾国法,触犯国家法律,最后受到法律的制裁。不可一世的权阉安德海最后的狼狈,给后人也敲响了警钟,警示人们:不以规矩,难成方圆。
今天安德海是哪里人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后,是否找到相关安德海是哪里人简介的答案,想了解更多,请关注yfnsxy.cn聚上美世界奇闻怪事网站。【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首页【QQ秒回】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转载请说明来源于"聚上美",本文地址:https://yfnsxy.cn/shjw/91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