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宿建德江的诗意的扩展:
《宿建德江》的诗意。
《宿建德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是唐人五绝中的写景名篇。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羁旅之思。第一句点题,也为下面写景抒情作了准备;第二句中“日暮”是“客愁新”的原因;最后两句,因为“野旷”所以天低于树,因为“江清”所以月能近人,天和树、人和月的关系,写得恰切逼真。此诗前两句为触景生情,后两句为借景抒情,描写了清新的秋夜,突出表现了细微的景物特点。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宿建德江
唐代: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译文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旁,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了心头。原野无边无际,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江水清清,明月仿似更与人相亲。
作者:楼含松
前不久,浙江卫视播出电视节目《还有诗和远方·诗画浙江篇》首季,受到观众的好评。整季节目如同一幅国画长卷,以“浙东唐诗之路”的重要地段浙江新昌为起首,以海宁“弄潮”为终篇,在诗文的引领下徐徐展开,用八个篇章,串联起浙江诗路文化带的三条主线。不同于一般旅游节目以游踪为线索的结构模式,节目以“诗”为媒,将诗境、视境与实境打通,以脚踏实地的探访,追寻绿水青山里的悠远诗意,讲述浙江的山川秀美和风土人情。
图为节目海报。
这些年,荧屏上涌现不少以传播古诗词为主要内容的电视节目,很多节目在演播室内或者固定空间里,以声光电的方式再现诗文意境。如何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那些融于诗人笔下、千百年前的历史景色和当今风貌,是《还有诗和远方》的创新点。节目将观众带到古诗词所描写的实景之中,通过与主持人和嘉宾一起体悟践行,来感受诗境,体会诗意,领略诗情。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镜头把观众带到建德富春江上。白露横江,明月当空,清幽明净的自然美景,让观众真切感受到诗人创作此诗时的情景,加深了审美体验以及对诗歌意蕴的领会。在节目中,主持人和嘉宾穿行于浙江的绿水青山,古村旧宅,赏景品诗,探幽访古,真让观众有“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之感。
诗文里的远方,不仅是空间距离,更是一种心灵的追寻。节目从8个地点精心提炼出“追寻”“归隐”“时光”“寻梦”“传承”“至味”等8个主题,阐释了“远方”意象的丰富性。在浙江浦江,镜头从“江南第一家”切入,将郑氏家训、邻居节、板凳龙、一根面、古村落等内容自然串联,凝聚为“归家”的主题。家是心灵的原乡,有时很近,有时很远;每个人都有家,有关家的记忆却各有不同。围绕“家”,主持人、嘉宾、村民、应征创作的民间诗人,各自表达了内心的感受,温馨而感人。这样的主题、这样的视角,也让眼前这片绿水青山拥有更浓的人情味和烟火气。
中国是诗的国度,在产生过谢灵运、贺知章、陆放翁的浙江大地上,诗歌传统绵延不绝。节目着眼于传统在当代的延续和弘扬,设计了全民征诗活动,收到了近万首诗作,一些朴实而富有时代气息的作品在节目中得到展示。一首首来自各行各业的当代诗歌,书写的是平凡日子,歌颂的是美丽生活,而这一切都是这个时代鲜活的印记,都是他们生活依托的绿水青山和现代社会的生动写照。这些诗歌形成与古代诗人的遥相对话,也在交相呼应中展现生活的变化和时代的变迁。
节目借助生动的镜头、精心的剪辑,丰富呈现沿途自然风光、民风民俗、乡土情怀,既是带动沿线旅游复工发展的有力途径,也是展示浙江地域特色、风物之美的良好形式。而以镜头为引,探索诗文浙江里山水人文、风光景色,更让这份绿色生态、秀美风光有了更饱满的诗意底色,也为绿水青山赋能以深切的人文情怀,实现节目在生态、旅游和文化价值上的融合与升华。外景游记类节目如何成功突围,找到新的价值方向?旅游类节目如何实现人文、美景和生态环保的高质融合,呈现更深更广的节目内涵?这个节目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切入口。期待更多的诗意山川通过荧屏进入我们的眼帘。(楼含松)
来源: 人民日报
今天宿建德江的诗意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后,是否找到相关宿建德江的诗意翻译的答案,想了解更多,请关注www.yfnsxy.cn聚上美世界奇闻怪事网站。【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首页【QQ秒回】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转载请说明来源于"聚上美",本文地址:https://yfnsxy.cn/shjw/6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