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上美聚上美

分享生活见闻
领略世界奇闻怪事、体验民间趣事

诺贝尔文学奖中国 诺贝尔文学奖中国人有几个

关于诺贝尔文学奖中国✅的问题,下面有几个最新诺贝尔文学奖中国人有几个的观点,这里聚上美网站生活见闻小编希望能帮您找到想要的诺贝尔文学奖中国答案,了解更多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什么作品?的相关详细知识。
相关诺贝尔文学奖中国的扩展: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什么作品?

莫言并不只是凭借某一部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获得的是终身成就奖。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布时,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特别提及到莫言的五部作品:《蛙》《红高粱》《檀香刑》《丰乳肥臀》《酒国》《生死疲劳》,均已成为当下流传甚广的文学经典。

诺贝尔文学奖是根据诺贝尔1895年的遗嘱而设立的五个诺贝尔奖之一,该奖旨在奖励在文学领域创作出具理想倾向之最佳作品者。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该奖的中国籍作家。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布时,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特别提及到莫言的五部作品:《蛙》《红高粱》《檀香刑》《丰乳肥臀》《酒国》《生死疲劳》,均已成为当下流传甚广的文学经典。

莫言并不只是凭借某一部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很多人误以为莫言是凭借《蛙》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在2012年时,《蛙》甚至还未有英语版和瑞典语版,其实莫言获得的是终身成就奖。

事实上,诺贝尔文学奖既可以表彰一部作品,也可以表彰一个作家的终身成就。以以往的获奖情况来看,诺奖似乎越来越趋向于终身成就奖。2010年略萨,2011年特朗斯特罗姆,2012年莫言,2013年门罗,都是表彰他们的终身成就,并非某一部作品。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刘慈欣获雨果奖……中国文学终于迎来了收获期

北京日报客户端今日推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特别报道《人民》之文艺篇。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主席即为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定下了“百花齐放”的发展方针。今天我们将从戏剧、文学、影视等七个方面为读者梳理呈现中国文艺的繁荣盛景。

中国是文化大国,亦是文学大国。中国文学的影响力能否突破语言与文化的藩篱,在世界文学圈占有一席之地?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外国人想了解中国,想知道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文艺工作者要讲好中国故事,要向世界推介我国优秀文化艺术、让国外民众在审美过程中感受魅力,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伴随着中国经济硬实力的提升,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如今作为软实力的代表,中国文学也迎来了收获期。

诺贝尔文学奖中国 诺贝尔文学奖中国人有几个(图1)

莫言 资料图 新华社供图

景象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

2012年,中国文坛被一则重磅新闻激起了一片浪花,瑞典文学院决定,将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中国作家莫言。这是中国籍作家首次获得这一奖项。诺贝尔奖的含金量和影响力自不必讳言,尤其在中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诺贝尔奖成为和申奥、入世一样令人们翘首以盼的目标。在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长、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的同时,人们渴望在文化和科技“软实力”上得到来自诺贝尔奖这样国际权威奖项的认可。

从1990年代开始,“中国何时能出现第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就成为媒体和舆论不断抛出的问题,而在诺贝尔奖诸多奖项中,人们最不看好的就是文学奖,毕竟,对于文学的评价有着语言、文化背景、意识形态上的障碍,中国文学想要跨越这些障碍而被诺贝尔奖所青睐,看起来似乎还颇为遥远。令人们意外的是,中国籍人士首摘诺奖就是文学奖,而且还是一位平素以来相当低调的作家。

为什么是莫言?著名评论家谢有顺在莫言获奖之后,被记者问到最多的问题就是这句话。而谢有顺往往先反问记者:“为什么不是莫言?如果不是莫言,那你告诉我,中国有哪一个作家比莫言更合适得这个奖?”谢有顺认为,莫言的作品之所以能够从中国当代文学中脱颖而出,被跨语言、跨文化的评委所欣赏,并非因为他对“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承袭,而是因为他的文字根植于中国乡土,吸纳了中国本土的叙事资源。“《檀香刑》是一部莫言转型期的、同时又有中国气度的大作品,在这部作品中,莫言把西方作家对他的影响内在到了自己血液里,读者在他这作品中再也读不到哪个大师的身影了。同时,他对本土叙事资源的再利用,对一种民间形式的借鉴,对一种中国经验的表达,都表明他有一种先觉,就是如何重新在本民族的语言和传统中为自己的写作定位。”

实际上,早在2006年,北京大学文学系教授陈晓明就写了一篇题为《中国谁最靠近诺贝尔奖》的文章,他在这篇带有预测性的文章中把莫言列为第一推荐对象。他在文章中说:“在莫言的小说中可以找到当代国际学界最热门的所有的主题,包括传统文化、地域特色、人性的怪异、历史的异化、民族认同等等,这些既是现代性的表达,又充满后现代的蛊惑人心的意味。”这些连接起了乡土中国的本土叙事和现代主义的艺术手法,成为莫言能够不局限于中国、在当今世界获得广泛注意的重要原因。

在许多人看来,莫言的文学受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影响很深。莫言自己也承认,马尔克斯的作品改变了自己的文学观。但陈晓明认为,中国传统艺术中也有非常强的魔幻色彩,莫言一方面吸取拉美西方现代艺术,一方面也依然继承了中国传统元素,在此基础上构建起了他的高密东北乡。“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像中国一样,能敞开胸怀大量学习西方文化,包括文艺、经济、法律、自然科学等的方方面面。然而,经过一百多年的开放性学习,中国开始变得很困惑,到底如何才能形成属于自己的文化价值和文学上的独特现代风格?而从莫言角度来看,他就很有中国特点。”

中国科幻文学异军突起

如果说莫言“文学的胜利”建立在对传统文学题材的深耕之上,那么刘慈欣的出现则无疑拓展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宽度。2015年,刘慈欣凭借《三体》获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这是亚洲人首次获得这一科幻文学界的最高奖,也是中国科幻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

科幻文学的发展与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准密切相连,科幻文学不是中国文学的传统类别,长久以来处于边缘状态。刘慈欣的人生与他的作品一样传奇。作为一名水利系工科生,他的本职工作是山西娘子关电厂的计算机工程师。工作之余,他在这个平凡的、边缘的小镇里畅想宇宙的浩渺与人类文明的未来,写下了一部部想象力惊人的科幻力作。这也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文坛的一种现象折射,即越来越多的作家非文学科班出身,反而是以业余的身份声名鹊起。如刘慈欣、韩松、二月河、当年明月等。他们往往能够突破传统文学的桎梏,以独特的思维角度和表现形式呈现出文学新的气象。

刘慈欣的《三体》三部曲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将中国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在第73届雨果奖的五轮投票中,《三体》始终排在首位。而在《三体》获奖之前,中国科幻作品被翻译到美国的可谓屈指可数,美国读者对于中国科幻文学一无所知。《冰与火之歌》的作者乔治·马丁对《三体》赞不绝口:“在雨果奖半个世纪的历史中,很少有非英文原创作品获得提名,中国的作品则是从未有过,《三体》在这方面是个突破。”

中国的科幻文学起步较晚,难免会被人与西方业已成熟的科幻文学作对比。但刘慈欣认为,中国科幻虽然难免会借鉴西方科幻艺术,但骨子里还是有很深的中华文化和特色。刘慈欣的中短篇小说更是蕴含了大量中国文化与中国社会的折射。比如《乡村教师》中,他借助外星人探测地球文明的视角,歌颂了一位坚守在中国乡村耗尽生命教书育人的老师。而《朝闻道》里科学家们为了获得宇宙终极答案不惜牺牲性命的行为,正是《论语》里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朝闻道,夕死可矣”精神的重新演绎。

美国《纽约客》杂志将刘慈欣比喻为“中国的阿瑟·克拉克爵士”,并评价“刘慈欣的独特之处,并不仅仅在于文化特色。他的故事是一则则关乎人类进步的神话——想象具体,但构局抽象,近似寓言”。

讲述者

马伯庸(青年作家)

去年我的《长安十二时辰》的版权输出到泰国,在与泰国版权方接触后,我发现泰国读者需要的,既不是中国的传统文学,也不是中国的现代文学,而是既能够体现出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同时也能够符合现代读者口味的作品。换句话说,就是“新传统”的文学。 我自己在写作上也深受外国作家影响,比如村上春树、泰戈尔、帕慕克,他们的作品都有鲜明的个人特色。我的创作和国外汉学家关联也很深,比如史景迁、罗威廉、卜正民、孔飞力等,他们让我可以从一个特别新奇的视角看待我们的历史。在《长安十二时辰》里,长安城这座国际化大都市里,有着各种国家、各种宗教、各种生活方式的人,这也是源于一位汉学家的著作《撒马尔罕的金桃》的启发。

我一直喜欢对比中外文化的异同。我的“三国系列”是中国历史和间谍元素的结合,《长安十二时辰》则是中国历史和反恐元素的结合。我希望找到中外两种表达之间不同的地方,并能够看到两种文化碰撞出来的火花。好的文学作品应该讲的是人性,而人性实际上是超越文化圈的属性。我期待未来有更多中国好的文学作品能推广到国外去,同时,还有一些外国的作品,特别是小众国家的作品能够进入到中国来。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成长

流程编辑:孙昱杰

今天诺贝尔文学奖中国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后,是否找到相关诺贝尔文学奖中国人有几个的答案,想了解更多,请关注yfnsxy.cn聚上美世界奇闻怪事网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首页【QQ秒回】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转载请说明来源于"聚上美",本文地址:https://yfnsxy.cn/shjw/44087.html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聚上美 » 诺贝尔文学奖中国 诺贝尔文学奖中国人有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