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鹤顶红与砒霜的扩展:
剧毒之物鹤顶红实际上是什么东西? 鹤顶红:即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分子式As2O3,是最具商业价值的砷化合物及主要的砷化学开始物料。它也是最古老的毒物之一,无臭无味,外观为白色霜状粉末,故称砒霜。这是经某几种指定的矿物处理过程所产生的高毒性副产品,例如采金矿、高温蒸馏砷黄铁矿(毒砂)并冷凝其白烟等。自古以来,丹顶鹤头上的“丹顶”常常被认为是一种剧毒物质,称为“鹤顶红”或“丹毒”,一旦入口,便会致人于死地,无可救药。据说皇帝在处死大臣时,就是在所赐酒中放入“丹毒”。大臣们也都置“鹤顶红”于朝珠中,以便急难时服以自尽。在武侠小说中,武林中人常用这种剧毒之物来施展其下毒的高超本领。其实,这些说法都是毫无根据的。丹顶鹤体态高雅,舞姿优美,鸣声如笛,富有音韵,自古以来就深受人们的喜爱,在我国古代诗歌、绘画等艺术作品中,对它的矫美形态,无不交口称赞。因此而得名。有人曾经做过试验,在小动物的食物中加入了丹顶鹤的“丹顶”的细屑。小动物们吃了以后并没有什么异常的反应,这至少说明了“丹顶”并没有剧毒。那么,古人所说的“丹毒”或“鹤顶红”到底是什么物质呢?其实这些东西就是砒霜,即不纯的三氧化二砷,呈红色,又叫红矾,有剧毒,“鹤顶红”不过是古时候对砒霜的一个隐晦的说法而已。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不懂请追问!望采纳!
鹤顶红与砒霜谁是“万毒之王”? 不只是害人毒物,还是治病中药
文/张立平
导读:
鹤顶红VS砒霜,古装剧里的常客青出于蓝胜于蓝:毒性和毒理银针探毒,不太靠谱有没有解药?有不只是害人的“毒物”,还是治病的“药物”1、鹤顶红
鹤顶红,虽然我们都没有见过,但是大家应该也不会陌生,只要看过些古装剧的,就会知道——它是一种剧毒。古装剧中,反派下毒害人,经常会用到它。“鹤顶红”是古代民间最常用的毒药之一。
俗语有云:“白鹤顶上血,黄蜂尾上针,最毒不过妇人心”。(╭(╯^╰)╮)
白鹤表示很委屈:“关我什么事?!”
鹤顶红,不是白鹤顶上的血,只是一种喻称。实际上,是一种叫“红信石”的天然矿物。
它毒性有多厉害?
被称为“天下第一剧毒”——在古代没得救。能救的也只是在“神话”故事中。
《新白娘子传奇》白素贞和小青救治中了鹤顶红之毒的乞婆。即便如此,小青损耗了近百年的功力,白素贞二次施救,都得灵魂出窍,去从黑白无常手里追魂救命。这毒的确不得了。
中者无救、中者无救、中者无救!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百年功力,谁会有?
追魂救命,谁还会?
2、砒霜
砒霜,毒性剧烈,名气比鹤顶红一点也不小。几个世纪以来,在下毒谋杀案件中,砒霜都是居首位。这在文学作品和影视剧中可见一斑。
《水浒传》潘金莲药鸩武大郎用的就是砒霜。
水浒传
《九品芝麻官》常威杀害戚家十三口,用砒霜陷害戚秦氏下毒。可惜它低估了砒霜的威力,诬陷人家买了一斤砒霜去害人,太外行了,弄巧成拙。
一斤砒霜 大手笔
谁喝的进去?
内行的在《老中医》里。表面忠厚老实的来了,给翁泉海下毒用的也是砒霜。只是用的量很小,一天不过三分。这样,不会让人立即毙命,毒力慢慢蓄积,最终也会害人性命。
慢性砒霜中毒
据说光绪皇帝也是死于砒霜之毒。
《清光绪帝死因研究工作报告》,结论是:光绪帝突然“驾崩”系急性胃肠性砒霜中毒所致。
光绪的头发和衣物上含有三氧化二砷,而其腐败尸体仅沾染在部分衣物和头发上的砒霜总量就已高达约201毫克。由此推断,光绪帝摄入体内的砒霜总量明显大于致死量。
3、二者本一物,只是“青出于蓝胜于蓝”
鹤顶红(红信石),也叫“红砒”,是砒石的一种,加工之后就成了砒霜,化学成分为三氧化二砷(As2 O3)。所以,砒霜和鹤顶红,原本是一物,只是砒霜经过了提炼,比鹤顶红毒性更大。
红砒
砒霜
鹤顶红,不纯,带红色,下毒容易被发现,所以在坏人堆里,实际上不如无色无味的砒霜走俏。它多被用来自杀,比如古代的一些官员会把它放在官帽里,不得已时用来自杀,以此避免连累家人。中医,用来治病救人,一般会用红砒,毒性相对小,好把握一些。
毒性
在古代,急性砒霜中毒,很难救治,往往就是一命呜呼。但是“七窍流血”“骨头变黑”就是夸张甚至是无稽之谈了。古代医家是这样记述的:
《本草图经》:大热大毒,……炼成霜其毒尤烈,人服至七八分即死,得酒顷刻杀人,虽绿豆冷水亦难解矣。《本草纲目》:砒乃大热大毒之药,而砒霜之毒尤烈。鼠雀食少许即死,猫犬食鼠雀亦殆,人服至一钱许亦死。……若得酒及烧酒,则腐烂肠胃,顷刻杀人,虽绿豆冷水亦难解矣。《内科新说》:信石有大毒,服之另胃热剧,骤生大炎,溃烂而死,至痛至苦。毒理
砒霜中毒的最初症状,大约发生在人体摄人后的二三十分钟:先是剧烈呕吐和腹部疼痛。剧烈呕吐和重度腹泻会导致人脱水,造成新陈代谢障碍,甚至就这样终结了生命。也有人在砒霜中毒后,仍然能存活数天,可能和剂量,或者是因在呕吐和腹泻中排出了部分毒物有关。很多时候,呕吐和腹泻只能排除一部分毒,其余的被身体吸收,与诸多的酶发生反应,使组织细胞不能获得氧气而死亡;还能强烈刺激胃肠粘膜,使粘膜溃烂、出血;也可破坏血管,发生出血,破坏肝脏,严重的会因呼吸和循环衰竭而死。
大剂量的急性中毒:症状重而速,在产生急性肠胃炎、剧烈呕吐、腹痛、重度腹泻(或带血)等症状后,数小时内,就会出现皮肤发冷、血压下降,或者会出现抽搐和昏厥,然后就是血液循环衰竭、死亡。
小剂量的蓄积中毒:砒霜小剂量、、长期施毒,会引起恶心、呕吐,以及头痛、头晕、心悸、抽筋、局部麻痹等症状,这些症状也许会持续数周的时间,最终会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和及循环系统的损伤而死。前面提到的《老中医》来了下毒用的就是这一招。这期间,还有一些其他的征象,比如皮肤会色素沉着,手掌和脚板上会出现角状或鳞状的斑点。指甲上还会出现典型的横白线(米斯线)。
4、银针探毒,不太靠谱
《九品芝麻官》中,周星驰饰演的包大人,用“银针探毒”推断出受害人是死后被人灌下砒霜的结论。冤洗了,有没有理,还得说道说道。
真的有毒?
砒霜是砷(As)的氧化物,在自然界中以硫化砷矿物的形式存在。古代炼取砒霜的方法是将矿物研碎,在密闭容器中煅烧,凝结成得白色粉末就是砒霜。但由于冶炼技术差,制成的砒霜中往往含有大量硫化物。硫化物与银反应,生成的黑色硫化银(Ag2S)附着在银针表面,银针就这样变黑了。也就是说,银针试毒的方法实际上是检测出了砒霜中的含硫杂质而已,并不是检测出砒霜本身。所以,银针探毒并不像文学作品和影视剧中说的那样准确和神奇。所以,用银针试毒、避毒、洗冤,实际上是比较难的。
5、有没有解药?
有。解药叫二巯基丙醇,注射解毒。二巯基丙醇,可以解含砷或含汞毒物,以及某些重金属(如铋、锑、镉等)的中毒。老课本有一篇《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六十一名民工发生食物中毒,急需一千支'二巯基丙醇’”。可以推断,中的就是这一类的毒。
6、不只是害人的“毒物”,还是治病的“药物”
因为砒石(鹤顶红、砒霜)的毒性很大,我国的《药典》中并没有收录它,但是我们古人就用它治病,《中药学》中有它的身影。现代,也有人(哈医大)用它治疗复发程度最高的致命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被认为是继青蒿素之后,最有可能冲击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中国科研成果。(可惜的是“墙内开花墙外香”,在国内,这一疗法几十年来未得到应有的学术地位;在国外,也因为发明人的纠纷和争议,使之走向世界受阻。)但是,不管怎么样,砒石不止有“黑暗面”,这是不争的事实。
先贤有云:
物有非常之性,而有非常之能。
有大毒之疾,又须用大毒之药以劫之。
达造化性命之理,则虽毒不毒。
病之当服,附子砒霜皆是至宝;病之不当服, 参芪鹿茸枸杞皆是砒霜。
今天鹤顶红与砒霜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后,是否找到相关鹤顶红与砒霜的区别的答案,想了解更多,请关注yfnsxy.cn聚上美世界奇闻怪事网站。延伸阅读:
砒石 (《日华子本草》)
为矿物砷华 Arsenolite的矿石,或由毒砂(硫砷铁矿)、雄黄等含砷矿物的加工品。主产于江西、湖南、广东、贵州等地。药材分白砒与红砒,二者三氧化二砷(As2O3)的含量均在96%以上,但前者更纯,后者尚含少量硫化砷等红色矿物质。药用以红砒为主。砒石升华的精制品即砒霜。砒石又名信石、人言。
【性味归经】辛,大热;有大毒。归肺、肝经。
【功效】外用:蚀疮去腐、杀虫;内服:劫痰平喘、截疟。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研末撤敷,但直接撒于创面,引起剧痛,故宜制作复方散、钉、棍、条或油剂使用,或入膏药中贴之。入丸散服,每次0.002~0.004 g。
【使用注意】剧毒,内服宜慎用,须掌握好用法用量,不可持续服用,不能做酒剂服。孕妇忌服。外用也不宜过量,以防局部吸收中毒。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首页【QQ秒回】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转载请说明来源于"聚上美",本文地址:https://yfnsxy.cn/shjw/42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