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上美聚上美

分享生活见闻
领略世界奇闻怪事、体验民间趣事

1993年东航空难 1993年东航空难事件

关于1993年东航空难✅的问题,下面有几个最新1993年东航空难事件的观点,这里聚上美网站生活见闻小编希望能帮您找到想要的1993年东航空难答案,了解更多飞机选错跑道为什么会坠毁的相关详细知识。
相关1993年东航空难的扩展:
飞机选错跑道为什么会坠毁 最新调查表明,27日早晨在美国肯塔基州列克星敦市布卢格拉斯机场失事的民航客机错误地从一个短跑道上起飞,飞行员在发现飞错跑道后试图强行拉起飞机升空,但没有成功,飞机最后坠毁一片空地上。但是,从失事飞机黑匣子的记录来看,在飞机起飞前,飞行员和控制塔在无线电通话中,都确认飞机应从那条长跑道起飞,飞行员为什么却上了那条短跑道呢? 布卢格拉斯机场有两条呈V字形交叉的跑道,其中22号跑道供商业民航机使用,全长2.1公里;26号跑道只有1公里,供小型私人飞机使用。 出事的CRJ—100型双引擎喷气式飞机,需要的起飞距离至少1.7公里。美国全国运输安全委员会已经证实,根据对航空数据的初步分析,失事飞机没有使用那条长跑道,造成飞机的加速时间和速度达不到起飞的要求,是造成空难的原因。 因素分析一滑行道改建 机场方面说,目前机场正在进行改建,在出事的前一个星期,滑行道刚刚改建完毕,新旧滑行道都穿过那条短跑道。设在布卢格拉斯机场的飞行学校校长查理·莫内特表示:“滑行道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些变化确实可能引起飞行员的误会。”一位长年在这个机场起降的飞行教练表示,就在出事的前两天,他带着一名学员准备起飞时,就被重新标志的滑行道弄糊涂了:“我们突然发现原来的那条滑行道端口被设置了障碍物,让我们大惑不解。” 据报道,布卢格拉斯机场发生飞行员上错跑道的事,这并不是第一次。1993年11月,就有一架双引擎喷气式客机上了那条短跑道。所幸指挥塔工作人员及时发现,通知了飞行员,及时避免了一次重大事故。那名飞行员后来报告说,由于长、短两条跑道相互交叉,令人迷惑,所以才会上错跑道。 因素分析二 指挥塔调度员换班 机场方面说,因为是周末,所以当天晚上指挥塔只有一名调度人员。而且飞机出事时是早晨6点多,正好快到换班的时间。尽管像布卢格拉斯机场这样规模的机场留一名调度人员值夜班并不违反规定,机场指挥塔的控制人员也没有义务确认飞行员进入了正确的起飞跑道,但是如果指挥塔当时有两个人,也许事情就是另一个结局。为了防止类似事件发生,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已经要求,从本周末开始,所有机场都必须有至少两名调度人员值周末的夜班。 因素分析三 跑道灯光停电后恢复 两条跑道的灯光也可能引起了飞行员的误会。长跑道的中间地面下有灯光,但短跑道却没有。在出事的前几天,联邦航空管理局曾发布过一个通知,告知长跑道中间地面下的灯光暂时无法工作。但这项停电通告在出事的前一天已经取消。有专家说,驾驶员可能并不知道停电通知已经取消,所以虽然上了那条没有灯的短跑道,而自己没有意识到上错了道。
1993年,东航583航遇险,机长请求迫降美军事基地,结果如何?

1993年4月6日,一架飞往洛杉矶的中国客机,正经历着惊心动魄的生死时刻。

它像是不受控制般,在高空中忽高忽低,而每一次的高度变化,都会带来剧烈的俯仰角震荡。

晃荡不安的机舱内,早已乱成了一团。没有系安全带的乘客在颠簸之中身受重伤,满头满脸都是血。

孩童的哭叫和成年人的惊呼交织在一起,再加上舱壁和地面的血迹,一切都像是惊悚可怕的死亡图景。

1993年东航空难 1993年东航空难事件(图1)

飞机

危急时刻,机长向距离最近的谢米亚空军基地发出了迫降请求。

谢米亚空军基地隶属于美国。先不说中美关系如何,就军事基地的重要性而言,外国客机想降落在此地,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机长此举,可谓是孤注一掷。如果成功,便是死里逃生,若是失败,就会机毁人亡。

那么,谢米亚空军基地会接受东航客机的迫降请求吗?MU583最终有没有成功获救?这起事故又是如何发生的?

1993年东航空难 1993年东航空难事件(图2)

谢米亚空军基地

生死一线,民航客机高空遇险

1993年4月6日傍晚,中国东方航空的MU583次航班正平稳地飞行着。

这趟航班从北京出发,经停上海,最终飞往洛杉矶,机上的乘客大多都是中国人。

晚六点,飞机已逐渐接近目的地。此时的天气不算太好,云层之间似乎正在酝酿一场暴风雨。与之相反的,是机舱里安宁祥和的环境。乘客们刚享受完晚餐,乘务人员正在分发入境申报单,并指导乘客如何填写。

机舱内的电视屏幕实时更新飞机的位置和飞行高度。此刻,飞机正位于美国阿拉斯加州谢米亚以南的950海米处,飞行高度是10060米。旅程很快就要结束,这让乘客们感到放松和喜悦。

1993年东航空难 1993年东航空难事件(图3)

飞机

他们仔细填写着入境表,时不时就有乘客离开座位,前往服务台向乘务员咨询填表事宜。驾驶舱内,机长刘建平不在,他正在客舱内稍作休息。

然而就是他离开的这一会功夫,驾驶舱内的一名机组人员就闯祸了。

他在无意中碰到了襟翼/缝翼的控制手柄,放下了飞机的前缘缝翼。也这是这个无心之举,让飞机上的人们经历了惊险的生死时刻。

前缘缝翼闭合之后,机翼的升力系数便急剧下降,机头开始抬升,幅度之大,超出了自动驾驶仪的控制范围。不过几秒时间,飞机的俯仰角就增大到了可怕的9.5度,触发了失速警报。

1993年东航空难 1993年东航空难事件(图4)

乘客

突如其来的抬升,带来的是剧烈的颠簸。解下安全带离开座位的乘客和站着的机组成员毫无准备,被重重甩到机舱各处。与此同时,在客舱休息的刘建平也被惊醒。他不顾身上的伤口,匆忙赶到了驾驶室,关闭了自动驾驶仪。

刘建平将飞机改为手动驾驶,收回前缘缝翼,并尝试进行改出操作,使飞机恢复正常飞行状态。然而,这一系列操作让飞机进入了更为剧烈的俯仰角震动。机头在抬升与下垂之间连续反复三次,最严重的时候俯仰角甚至达到了24.3度!

此时的机舱内早已一片狼藉,惊叫声此起彼伏。没有系安全带的乘客根本稳不住身体,被剧烈的震动抛来抛去,甚至有人直直撞上了天花板。

机舱座椅的椅背被撞得东倒西歪,地面上散落着行李箱、钱包、护照等物品。

1993年东航空难 1993年东航空难事件(图5)

机舱内

更为危险的是,这三次的颠簸,都伴随着飞机高度的下降。短短数秒时间,飞机就下降了一千五百多米。骤然增加的航行速度更是触发了超速警报。

千钧一发之际,机长刘建平力挽狂澜。他咬紧牙关,凭借着多年沉淀的专业素养,让飞机的俯仰角恢复了稳定,同时也止住了飞机下降的趋势。

松了一口气的刘建平打开自动驾驶仪,飞机再次爬升至万米高空。

与死神擦肩而过,所有人都是魂不附体的状态。不知过了多久,众人才反应过来。倒在地上的乘客挣扎着回到了东倒西歪的座位上,机组人员则忙着组织救援,发放救生物品,有医学基础的乘客也自觉地站了出来,和没有受伤的乘客一起帮伤者止血。

1993年东航空难 1993年东航空难事件(图6)

机舱内

不久前的那场动荡,更像是一场噩梦。机舱内的过道、座椅和舱壁上都是血迹,座位面前的呼吸罩一摇一晃,用来照明的灯座已经被撞坏,灯光时明时暗,忽闪忽闪,像是灾难电影里的恐怖镜头。

劫后余生的人们沉默地处理着伤口,不时传来微弱隐忍的啜泣声。然而不等他们喘口气,飞机就又抖动了一下。

与此同时,飞机的广播也响了起来:“飞机遇到特大气流,损失正在评估、检查和处理,请大家配合,忍耐一下。正在联系准备迫降。”

机长的通知并没有让乘客们感到安心。经过这几次的颠簸,飞机内部设施早就毁坏得差不多了,能坚持到迫降地吗?没有人知道。况且,迫降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1993年东航空难 1993年东航空难事件(图7)

飞机失事

按飞机所处的位置来看,迫降地只有两个最佳选择:苏联和阿留申群岛。

其中,苏联刚解体不久,国内十分混乱,能不能接受迫降请求都难说。

就算是迫降成功了,苏联也并不能为伤者提供一个安全的治疗环境。那么剩下的只有阿留申群岛了。

阿留申群岛大部分都隶属于美国管辖,距离飞机是最近的。然而,阿留申群岛附近,驻守着一个美国空军基地。军事重地,会接受中国民航客机的迫降请求吗?

1993年东航空难 1993年东航空难事件(图8)

阿留申群岛

紧急迫降,美国军方伸出援手

驻守在阿留申群岛西端的谢米亚空军基地,是美国军方于二战时期建立的,岛上装置了先进的雷达和导弹系统,常年驻扎着美国军队,外人根本无法进入,更别说停个外国飞机在上面了。

飞机损坏情况不明,迫降地点也没有定下来,飞机内的乘客深感前路渺茫。不知过了多久,飞机内的广播再次响了起来:出于人道主义考量,谢米亚空军基地同意了飞机的迫降请求!

总算等来了好消息,机舱内的乘客们激动地鼓起了掌,他们终于有希望了!

然而不等他们消化完这个喜讯,机长就又泼了一盆冷水:因为谢米亚岛非常小,岛上的机场跑道狭窄,根本不能容纳大型民航客机。

1993年东航空难 1993年东航空难事件(图9)

谢米亚岛

更为致命的是,飞机马上就要遭遇大风暴,能见度会迅速降低,而岛上又没有专业的照明设施,再加上飞机受损情况不明,不确定起落架能否顺利打开。

所以即便确定了迫降地点,能否安全降落仍是未知数。

机长的话,就像是一张死亡通知书,彻底掐灭了乘客们生的希望。本来飞机内部就严重受损,迫降的机场也不给力,再加上暴雨大风,他们真的还有活下去的可能吗?

机舱内的电视屏幕,断断续续地播放各种自救措施。乘务人员也开始向乘客讲解如何穿救生衣,如何使用氧气等,让乘客在必要的时候进行自救。

乘客们麻木地听着,在生与死之间反复煎熬。有些人抑制不住地大哭,也有人双手合十地祈祷,更多的人则是不发一言,坦然接受即将到来的死亡。他们相互传递纸张,一笔一划地写起了遗书。

1993年东航空难 1993年东航空难事件(图10)

飞机

在这窒息却又令人悲伤的氛围里,飞机又独自航行了一个多小时。舷窗外的云层翻滚着,片刻不停息。酝酿多时的暴雨,终于还是下下来了。

北京时间20点29分,飞机飞到了谢米亚军事基地上空。

豆大的雨点砸在舷窗上,像是密集而紧凑的鼓点,一如机内乘客紧张焦灼的心情。舷窗外一片漆黑,根本看不到基地的情况。冰冷的雨幕之下,只有两条灯光带散发着微暖的光。

飞机的飞行高度不断下降,离地面越来越近。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众人才发现,这两条灯光带根本就不是机场的照明设施,而是美国军人拿着强光手电筒排列出来的!

1993年东航空难 1993年东航空难事件(图11)

机舱内

这群美国大兵身穿防火服,戴着防火面具,冒着生命危险站在跑道两侧,手中的电筒将跑道照得雪亮。他们的身后,停满了救护车和消防车。

机长刘建平再次展现出了他超凡的专业技术,在风暴之中操控着飞机顺利完成了迫降。轮胎触及地面的瞬间,飞机内的人们才正式放下了紧绷的神经,他们真的活下来了!

霎时间,机舱内响起了雷鸣般的欢呼声,跑道两侧的美国士兵们也激动地抱在一起欢呼雀跃。这一刻,所有的偏见和隔阂都消弭于无形。

这群来自不同国家,有着不同政治信仰的人们达成了温柔默契的和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从未如此清晰坚定!

1993年东航空难 1993年东航空难事件(图12)

机舱内

飞机舱门打开后,美国军方派来的救护人员冲进了机舱,将伤势严重的伤员用担架抬了出去。其他受伤较轻的乘客则被送上了客车,安置在军事基地的大礼堂内。

礼堂里早就准备了床、凳子、毛毯等日用品,还有一些食品饮料。

担心物资不充足,许多美国士兵甚至拿出了他们自己的床单被褥。

因为伤员众多,基地内的医护人员不够,无法高效率地救治伤员,所以在接到迫降请求之后,基地第一时间就派出了军用直升机,前往2000公里外的安克雷奇,将市里的医生接过来支援。

救治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医护人员根据伤势程度,将伤员做了简单的分类,用不同颜色的姓名标签区分,这样就避免了伤重者救助不及时的情况。

1993年东航空难 1993年东航空难事件(图13)

飞机

经检查,255名机上人员中,有157名人员受伤。还有一名五十多岁的乘客因伤势过重,没有坚持到飞机落地,不幸遇难。

由于事故发生时,很多人都没有系安全带,所以重伤人员很多,一共有53人,其中包含了三名机组成员,他们多是摔倒导致的骨折和撞击导致的头皮撕裂。数百名轻伤人员则是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擦伤和挫伤。

值得一提的是,机长刘建平也受了很重的伤,但他并没有放弃机长的职责。在那段黑暗而绝望的时间里,刘建平强忍剧痛,临危不惧,以超乎常人的意志力和卓越的驾驶技术,将飞机操控至平稳状态。

救护人员进入机舱之后,费了很大的功夫才把他从驾驶座上搬了下来。治疗时,刘建平因伤势过重不能躺下。他一动不动,还保持着在飞机上的姿势:手握操纵杆,目视前方,神情坚定。整个人像是一尊英雄雕塑。

1993年东航空难 1993年东航空难事件(图14)

飞机

针对伤者的救治持续了整夜。医护人员争分夺秒地救治伤员,美国士兵们则担起了照顾伤员的重任。因为有些乘客不懂英语,双方交流起来只能靠原始的手势相互比划,但神奇的是,这样的交流方式竟也毫无压力。

最终,在美国士兵和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之下,受伤的乘客和机组人员都脱离了危险状态,其余乘客也得到了妥善安置。死里逃生之后,他们心里只剩下无尽的庆幸和感激,还有对家人的挂念。

美国军方显然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他们特意准备了几部电话,在广播中告知所有伤员乘客:如果有人想给家人报平安,可以过来排队打电话。

绝境逢生,又能和家人说会儿话,所有人都激动得热泪盈眶。

1993年东航空难 1993年东航空难事件(图15)

飞机

次日一大早,美军就派来了一架C130运输机,把重伤伤员都转移到了安克雷奇市的医院,继续接受治疗。轻伤员和未受伤的旅客,被阿拉斯加航空公司的客机接走,离开了空军基地,前往洛杉矶。

一场空难在两国人民的守望相助下成功化解。

遗憾的是,飞机上的一名重伤者在医院治疗两周后不幸去世。生命消逝的教训如此惨痛,针对此次事故的调查也很快展开。

中国民航和美国方面联手,对此次事故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就是飞机的设计缺陷。

东航MU583航班是美国麦道公司生产的MD-11型客机,它的襟翼/缝翼控制手柄设计得并不严谨,很容易就会被飞行员误碰,从而产生前缘缝翼下放的严重后果。

1993年东航空难 1993年东航空难事件(图16)

东航

据统计,MD-11自投入使用以来,就发生过12次前缘缝翼被意外放下的纪录。

这已经不是飞行员的失误了,而是飞机本身就存在设计缺陷。除此之外,乘客没有规范使用安全带,也是造成此次事故伤者众多的原因。

大约是刚用完晚餐,很多乘客都解开了安全带,想放松放松。还有一些乘客也因咨询问题离开了座位。这就导致意外发生时,他们根本来不及保护自己,只能被甩来甩去,最后身受重伤。

此次事故发生后,MD-11型飞机彻底告别了它在中国的客机生涯,日后也只能作为货运飞机而存在。毕竟,灾难是客观存在的,但人类可以将灾难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1993年东航空难 1993年东航空难事件(图17)

东航

如今,距离东航MU583空难已经过去了29年的时间。

对于那些幸存者而言,短短的几个小时,也许需要他们用一辈子的时间去治愈。但毫无疑问的是,他们是幸运的。

在那个大雨滂沱的夜晚,如果没有专业素养极高,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放弃的机长,如果没有美国军方手持手电筒铺出的生命通道,如果没有各地医护人员的细心救助,世人再看到MU583的消息,很有可能就是一串冰冷的罹难数字。

诚然,这场灾难带来的教训十分深刻,但它身上闪耀的人性光辉,同样值得去铭记。赞美生命,赞美人类!


参考资料

《羊城晚报》-埃米丽:活着真好!一位东航空难亲历者的自述

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飞行器事故报告:中国东方航空583号航班飞行中缝翼误放

今天1993年东航空难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后,是否找到相关1993年东航空难事件的答案,想了解更多,请关注yfnsxy.cn聚上美世界奇闻怪事网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首页【QQ秒回】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转载请说明来源于"聚上美",本文地址:https://yfnsxy.cn/shjw/36796.html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聚上美 » 1993年东航空难 1993年东航空难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