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上美聚上美

分享生活见闻
领略世界奇闻怪事、体验民间趣事

袁腾飞眼睛 袁腾飞眼睛装了义眼

关于袁腾飞眼睛✅的问题,下面有几个最新袁腾飞眼睛装了义眼的观点,这里聚上美网站生活见闻小编希望能帮您找到想要的袁腾飞眼睛答案,了解更多jun jin的眼睛怎样的相关详细知识。
相关袁腾飞眼睛的扩展:
jun jin的眼睛怎样 希望他尽快好起来,身体最主要,不要让我们喜欢他的人担心。
一线教师磨课“血泪史”:“我从未长大,但我从未老去”

一线教师磨课“血泪史”:“我从未长大,但我从未老去”

祖庆说 2023-04-06 20:06 发表于江苏

以下文章来源于且种且歌 ,作者苗旭峰

袁腾飞眼睛 袁腾飞眼睛装了义眼(图1)

且种且歌.

谈生活,写教育,说孩子。倾听内心的声音,追随真实的志趣,过既读且书的教育人生。

袁腾飞眼睛 袁腾飞眼睛装了义眼(图2)

这篇文章长达13000多字,读完大约20分钟,但我却写了3天,每一句都出自肺腑……

袁腾飞眼睛 袁腾飞眼睛装了义眼(图3)

神往

曾读过一首诗:

“一个教师,要经过多少岁月

才能口吐莲花

以其清香氤氲一间辽阔的教室

那间教室

顶上是日月星辰

圣哲高悬 照亮长空

诗词闪烁 点缀夜幕

一吟一咏 皆是学问

你和孩子们一起仰望……”

这是多么深沉的教育情怀,让我禁不住潸然泪下。打造一间辽阔的教室,一间自由的教室,并非易事,它需要的不只是教师深沉的教育情怀,开阔的人文视野,深厚的理论功底,还有精深的专业技能,有“道”还要有“术”,用著名语文人王崧舟老师的话说,叫走“剑气合一”的专业化成长之路。

“剑宗”即“教学技术”如何提高?磨课、上公开课,是的必经之路。这是一条很艰辛的路,没有走过这条路的教师,就像没有打过水痘疫苗的人,你一辈子怕水痘;走过了,你才敢说,这个讲台,我站稳了。

与祖庆老师说的“我的磨课史,是一部嘴角上扬的成长史”不同,我的磨课史,则是一部“湿了眼角”的成长史……

袁腾飞眼睛 袁腾飞眼睛装了义眼(图4)

初绽

我热爱读书,对文字有着敏锐的感知能力,我视语文教学为命业。大学毕业课上,我曾作为中文班最优秀的四个学生代表上鲁迅的《故乡》。课上完,班主任激动跳起来,她对我的教学设计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两个月后,我站在讲台讲朱自清的《春》,我从一个谜语入手,我带着学生走进杏花春雨江南的春天。我们边读边赏析,我当堂画了一副春天的画,把学生激动坏了,真的,一点都不夸张,那一节课,越上越沸腾。明明是第一节课,却上出了“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的感觉。这一节课奠定了我在学生心中的地位,无可撼动。后排听课的领导,也对我微笑,竖大拇指。

半年后,仍是这个班,学校组织听课,我上刘白羽的《白蝴蝶之恋》,整个课堂环节紧凑,流畅,富有美感。最后,我把板书连起来,一只美丽的的白蝴蝶呼之欲出,公开课赢得了一致好评,后来还评上了南阳市教学设计二等奖。

那时候,我经常会从报刊杂志上看到窦桂梅、王崧舟、余映潮等老师课例和访谈,我把他们的相关文章搜集起来,贴在我的办公桌正前方,我梦想未来我会成为他们中的一个……我充满理想,生机勃勃。

在学生眼里,我是个“会上课的老师”,他们喜欢我。,我对自己的课堂也是自信的。我曾多次下课时被学生要求“多讲一会儿”。有一次下一节是音乐课,学生也宁可上语文。他们说:“语文老师说的比音乐老师唱的好听!”这句话,我一直把它视作是对我课堂的最大赞美。

当然,近年来我有新的感悟:学生留老师拖课这一行为里面有许多偏爱的成分在,并不可据此就判断老师的课上得有多精彩。但是,这不也正说明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才是开展教育的基础吗?这种观念深深地根植在了我的心里,深深地影响了我的学生观:相互依恋,就是师和生;教学相长,就是教与学。

袁腾飞眼睛 袁腾飞眼睛装了义眼(图5)

暗夜

我太想把课教好了!而且因为学生喜欢,我会莫名地生出一种自信来,觉得自己是是个当好语文老师的料,对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身边可学习的榜样不多,我订阅了《中学语文教学通讯》一类的杂志,仔细研读,我自己上课也是反复打磨,我期待自己每一节课都上学生喜爱。上了一节好课,我就高兴得走路跟飞起来一样;如果课上得跟预设的差距大,我就很失落。

我想让大家听听我的课,以利改进,但很多时候,我收到的是不理解。2007年,我生了可儿,学校照顾我,安排我教九年级历史。历史怎么教?我不懂,就从百家讲坛上搜来袁腾飞的视频“观摩学习”,我知识面相对广泛,也很能说,于是把历史课上成了“故事会”,学生很喜欢听我天南海北地瞎扯,但成绩一般。我找到历史教研组长,请准许我听听他的课学习学习。他一口回绝:“别别别,我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照本宣科,考啥讲啥,没啥听头。”我为了表达诚意,又说:“要不,你来听听我的课吧,给我提提意见。”

该讲《法国大革命》了,我从狄更斯在《双城记》的开头说起,让学生带着思考走进课堂“为什么法国大革命是‘最好与最坏,智慧与愚蠢,信仰与怀疑,光明与黑暗,希望与失望’的”。此后的教学设计,围绕着开课的问题循循而入,渐入佳境。

结果,这节课让初来乍到的我一下子就沦为全校的笑柄!周日例会上,主抓教学的副校长夸了我“积极上进”,话音未落,全场爆笑——是那种毫不掩饰的不友好的笑,仿佛我做了一件极其出风头的极其羞耻的事情。呜呼,我无法可想!……

一年后,我回到了语文教学上,围绕公开课上发生的事情,仍是各种一言难尽。这里我需要补充一下,我所在的是一所农村中学,外人很难理解那些地方农村中学的教研情况:那些手中有一点点权力的人,把上公开课视为一种稀缺资源,市直、区直学校的教师是“嫡子”,农村教师是“庶子”,上公开课的指标一年就一个,农村学校有他默认的生存法则,晋级亟需拿证,讲节课,拿个证书完事,没有谁对上课有热情。对一个真心热爱教育热爱语文的年轻教师,哪里有一点点哪怕是一点点爱护、帮助、指导、滋养、提携?你完善课堂的追求,你对学生的拳拳爱心,你对自我的期许,你的上下求索,你的孜孜不倦,你的焚膏继晷……所有的一切,在他们眼里,一文不值!如果你没在那些“小地方”生活过,你就很难理解那些地方的一言难尽。所以,我坚定了一个信念:远离那些坐井观天的人群,远离那些黑白颠倒的价值观,做任何事情一定要到更大的世界里扑腾。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在西藏,再努力也烧不开一壶水。

袁腾飞眼睛 袁腾飞眼睛装了义眼(图6)

执着

但在我心里,把课上好的执念从来没有消失过,也舍得在教学上下大功夫。

我曾应约到平顶山做课,有老师听课后在我的公众号下留言说:“苗老师的作文课,省级优质课大赛上也没上的这么好的。”每到中考前,总有学校请我开作文教学的讲座。我还曾应约在奶蜜盐公众联盟开了一场作文直播课,有5000多人收看,老师们给我的课堂很多的好评,张文质老师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群里,张老师这么写:“旭峰讲课,挥洒自如!这才是我想要的直播课的效果!”

到厦门的第一年,按学校要求,我需要上一节“过堂课”,接受全校语文教师的检阅。吕校长听课时,我上了《牛郎织女(一)》,我设计了一个语文活动“如果我们把《牛郎织女》拍成舞台剧,拍摄成两到三幕, 请用小标题概括剧情”穿起整篇课文,学生设计了“相处”和“相恋”两幕,抓住关键句“他常常把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牛,有时候跟它商量些事”和“仙女听说织女要留下来跟牛郎结婚,会怎么劝?”研读课文,让孩子们表演。课堂原生态呈现,生成多于预设,每一个孩子都成了待点燃的火把,听说读写的能力得到了很巧妙的体现。吕校长也很欣赏,也给我指出了一些问题。

送走启航班,接手绿色森林班,轮到我上公开课。我选了《巨人的花园》,这次,我要上一节带有我自己风格的原创的课。我反复研读课文,我越思考,越深刻,深刻之后,我要深入浅出,用孩子们喜欢的方式呈现,这个过程非常磨脑子,但我乐在其中。我把自己的原创教案放在衣兜里,一旦有了新想法,马上补充。就像米开朗琪罗的说的:

“我在大理石中看到天使,

于是我不停地雕刻,

直使他自由。”

磨课,是雕刻作品,更是在雕刻自己呀!

当我把自己的课备好,我再上网上搜课例,我觉得,我的课型设计,属于佼佼者。我用一个“变”字穿起整节课,带着学生感受“花园之变”,探究“巨人之变”。整个教学过程,可以说是精彩而扎实的。最大的亮点还在于探究小男孩在推动情节中的作用,并由此拓展类似这样的人物还有哪些。孩子们便想起了《铁杵磨针》里的老奶奶,《灰姑娘》里的仙女南瓜马车,《皇帝的新装》里的小男孩,《功夫熊猫》里的乌龟大师,《狮子王》里的巫师拉飞奇,《周处》中的村民,《花木兰》中巩俐演的女巫,《西游记》里的菩提祖师……指出他们都担任帮助者甚至是心灵导师或者的角色,关键时候让人思想获得飞跃,情节因此逆转。帮助者出现之前,主人公是朝着困顿的、迷茫的、错误的,故事是朝着一个方向走的,帮助者出现之后,主人公是朝着另一个方向走的,是撬动情节发展的支点。

这样 就把学生引导了“童话要怎样写”上来,这些,并不是我在任何一个课例上看到的,也不是我在《语文教学参考书》上看到的。——我是在罗胖的“得到”课程上学到的!我把它融合在我的语文课堂上,挖掘出了新意。这节课上完,我们学生已经知道了童话的写法,他们的想象力从课堂上飞了出去!

看着孩子们课堂上的表现,我眼角湿润。我想到苏霍姆林斯基讲的一个故事。一个老师公开课上得非常棒,别人问他花了多长时间,他说:“为了这节课,我终生都在备课。”其实,罗胖也讲到过一个导演的故事。这位导演为一个企业拍一个几十秒的宣传片,甲方认为他报价过高,导演说:“我这几十年走的路、吃的饭、看的电影、谈过的恋爱、喝的每一杯咖啡、讲的每一个故事、说的每一句话、都在这几十秒里展现出来,能不贵吗?你买的哪里是我的几十秒,你分明是买我的一生啊!”最后罗胖评价说:“只要是创造性的工作,哪件不是这样啊?你过往一生的经历,都在打造价值,都被打包,显现在手头正在做的这个产品中。

我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这么多年,在教学上兢兢业业,孜孜以求,焚膏继晷,我的这节课,也是我这么多年来走过的路、吃过的饭、看过的电影、讲的每一个故事、说的每一句话在这40分钟的展现啊!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任何单凭学科技能就想把语文课上出深度的想法,都只能让语文课失之肤浅。

“我从来没有长大,但我从未停止过生长。”

袁腾飞眼睛 袁腾飞眼睛装了义眼(图7)

请缨

今年开学初,教研组长说,谁代表五年段上一节全校公开课呢?在大家的沉默里,我果断地说:我来!

为什么我这么想上公开课呢?因为我太渴望做一个好教师了!像一棵树苗,在课堂上,我从来没有遇到过自己的春天,我渴望。

到厦门两年亲眼所见,这里上一节校级公开课,学校的重视程度和上课教师所耗费的心力,不亚于在内地上一场省级语文优质课赛。既然揽了这个活儿,是要下大功夫去做的。

上哪一节课呢?我掀开课本,看到了《“漫画”老师》作文训练,我几乎是不假思索,就这个吧!

选择上作文课,因为作文课缺少现成的教案可参考,课堂上不确定因素特别大,最能考验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最能磨练人。而我,需要这样一场磨练,全面提升我的教学素养。

我开始备课。常见的作文课按作前、作中、作后可分为作文指导课、作文训练课和作文讲评课三类。用哪一种呢?

“先教后写”的作文指导课在把“金手指”送给学生的同时,也给学生送了一个模式化的套路。

“边教边写”的作文训练课,不免会给人呈现出来的是频频以“老师想当然的节奏”控制“学生的自然形成的节奏”,频频地打破学生思维连贯性,而写作是安静的事业啊!

“写完再教”的作文讲评课,是上次作文的反馈,侧重于“继往开来”,如果“开来”遥遥无期,等相似题目出现时,本次作文中学得的技能已然流失大半。——如果稍加改造,“先写后教,以写定教,教后再改”就好了!它以真实学情为起点,以修改为教学指向。在这个过程中,谁是核心要素?一定是学生学生!学生既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归宿。我要上的就是一节这样的作文课!

这时,我在网上搜到了张祖庆老师的《一个印象深刻的人》,天呢!正是这样的课呀!对,就这么上!

于是,我把作文以周末作业的方式布置下去,只提出一个要求:尽量写本班老师,写像即可。因为本班老师我们熟悉,他们写得像不像,我一看便知,便于指导。

作文收上来之后,我发现了这几个问题:

1.外貌描写面面俱到,从头到脚写一遍,写不出人物特征。

2.选材雷同,思路不开阔。比如写石老师“幽默风趣”,不是石老师大战“小强”,就是石老师课堂上来了只蝴蝶,然后,飙几句俏皮话。

3.格调不高,爱写老师们发飙训学生,各种不规范的语言和行为一览无余。学生潜意识里可能觉得,“漫画笔法”就是以文字说相声演“二人转”,只要我能把读者“胳肢”笑了,作文就写好了。

4.思想深度不够,文章缺少灵魂,漫画老师止于漫画老师,绘声绘色地描绘一通,就完事大吉。中心不提炼或者不痛不痒地来一两句“这就是我们的某老师,你说我画的像吗?”

5.事例不具体,语言不够夸张。

6.整体而言,有好段无好篇。

梳理出几个关键词就是:外貌、选材、主题、语言。

据此,我初步有如下思路:

1.看漫画,猜人物。从网上找到成龙、郭德纲、岳云鹏三人的漫画和本人照片,给学生猜。由此作为课前热身,同时自然引入漫画与文字的联系。

2.读文字,猜老师。从学生作文中找出涉及到语数外三科老师两好一差三个外貌描写语段,给学生猜。让学生从中品味好的外貌描写有什么特点。然后据此修改自己的外貌描写部分,进行展示。

3.定主题,选事例。把学生选材上的问题设计成题目,让学生讨论指出问题所在,让学生讨论中辨识高下优劣,学会选材。

4.给事例,写具体。把学生作文中笼统的事例摘抄出来,让学生以补写训练的方式,添加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写出细节。

5.赏佳作,识整体。这次作文,有好段无好篇的现象比较突出,但还真有几篇佳作,尤其是倪嘉妙的作文非常出彩,可以“作家光临”的方式给大家做个示范,让孩子们知道“好作文长啥样”。

6.送寄语,明任务。老师小结,本次作文中注意的问题,并布置重新修改誊写的任务。同时完成板书。

有了清晰的思路,就会有好的作文课堂吗?还真不是!

袁腾飞眼睛 袁腾飞眼睛装了义眼(图8)

磨课

第一遍磨课:在1班上,效果不太好。下课后,陈勤老师和刘玲玲老师给了很多建议,我意识到这个教学设计最大问题是面面俱到,一节课是解决不了那么多的问题,只能有所侧重,突破重点。

第二遍磨课:我把教学环节由6个环节变成了3个环节:1.把外貌写像;2.把材料选准;3.把细节写细。这样层次就分明了。设计完后,我在7班上课,效果很不错,尤其是把“细节写细”这一环节,我设计了让学生演一演老师的口头禅,孩子们模仿陈老师、吕老师、王老师的说话方式,演得惟妙惟肖,并且在演完后写得也栩栩如生。

第三遍磨课:我拿着几乎是同样的教案,在5班又上了一次,但是这次上课效果并不好,学生没有放开,我也没有放开。为什么会这样呢?

一、场面见得少。自己本就缺乏上大型公开课的经验。平时关着门上课,向下兼容,自我感觉良好;一到上公开课,老想着同行的那几双眼睛,心态没有放正,自然也就发挥不好。

二、教学技术有待提高。1.播放钟美美的模仿秀,本意是引导学生关注细节,结果学生的无意关注却大于有意关注,注意力都引向了往趣味不高的地方去,干扰主流教学。2.课堂评价性语言不准确,要继续锤炼语言,尤其要关注教学环节中的过渡。

第四遍磨课:我吸取上次磨课的教训,修改了详案,力图在可掌控的环节语言表达准确、简洁。走到讲台带出自信,我把南阳作家二月河的话“拿起笔来,老子天下第一;放下笔来,老子天下第末”改造一下:“走上讲台,老子天下第一;走下讲台,老子天下第末”,写在我的教案上。

这次到2班磨课,师生互动良好。下课后,陈勤老师主要从细节上给我提了一些改进意见。陈老师说:“可以开课了。”

但我我隐隐地我觉得还有一些问题,但我说不清是什么。我去请教田老师,她的建议让我犹如雷击。她说:

“你的教学设计非常出彩了。这个课如果让陈勤上,可以到省赛上拿大奖。但是换了是你上,连校级都得不到。嗯,我说了你别多想啊……”

在她委婉的表达里,我知道她的意思是我形象“土”,这个问题确实是我的硬伤。

我知道田老师是真诚地帮助我,这些年也确实看到,“美女教师”的努力更容易被人“被看见”,更容易得到贵人相助,获取课堂上的精进。——这种观念有问题吗?真不能简单地做是非判断,有没有问题都是一种事实,这确实代表了很大一部分人的态度:似乎形象拿不到80分,上公开课的资格都不够。这使很多“普女”教师没有成长机会,少数人在枝头绽放,多数人只能像“蘑菇定律”里置于阴暗角落里得不到必要的指导和提携的小蘑菇。——这对教育来说何尝不是一种损失?

对于一节课来说,是“内容为王”还是“形象为王”?一个教师固然应当管理好自己的形象,表情、妆容、衣着、言谈举止,甚至是由视觉形象延伸出来的语音面貌等等,但这些是教师的核心素养吗?一个教师的学养、教学技能、举手投足传递出的对学生成长的期待和行之有效的引导,不是更为关键吗?如果撇开这些去追求“形象建设”,这不是“买椟还珠”吗?

我回想我一路教学走来,并未觉得“形象”给我带来太多拖累,虽然我是一个丢在人群里看不见的人,但穿衣、言谈也大方得体,跟那些“形象好气质佳”的教师同年级上课,感觉学生好像更喜欢我一些呢!——但是,再往上走,似乎我的机会确实不多,但是,这是不是因为“形象”的原因呢?我可不确定。《明朝那些事儿》里说:“请大家务必相信,长得帅除了好找老婆外,还容易升官,这条理论应该是靠得住的,夏先生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更不必说魏晋时期长得好可以当官,可以走红,甚至可以救命,所以《世说新语》里讲的基本上是一窝帅哥的长长短短。黎贝卡的《爱美也是生产力》中,干脆给出了数据:会打扮的女人平均薪水要比其他人高20%。有人专门作出研究,他们找了14000多个样本,比较她们的外形和收入,分析她们的工种和个性,最后发现,那些花心思打扮自己的女人,收入普遍比较高。——打住,形象问题要从长计议,目前要分出轻重缓急,把可掌控的那一部分即“教学本身”做好。那我教学本身目前亟需改进的地方在哪里呢?

那天回家后,我打开电脑,仔细地审查教学环节,我的教学分成三步走:“外貌写像”“选材选准”“细节写细”。外貌写像这块明显是个亮点,尤其是在阅读过这么多班级的学生作文后,我发现几乎90%以上的学生并不会外貌描写,所以当玲玲老师说“外貌描写不是写作的重点,建议删除一部分”时,我坚持了自己的做法。但是第二部分“选材选准”似乎问题很大,如果说“外貌写像”是“凤头”,那么“选材选准”显然没有承载起“猪肚”的担当,只能称得上是“蛇腰”,太细了,太短了,一飘而过。好的课堂应该像打开一扇扇大门,所到之处,皆为风景。打开一扇门,哇,好美!再打开一扇门,哇,风景这边更好!这样,一扇门一扇门地推开,精彩纷呈,高潮迭起,引人入胜,最后在意犹未尽中结束,才好!——但这节课呢?有凤头,有豹尾,却配了一个蛇腰!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很清楚,因为考虑到选材是个“大活儿”,老师找材料,学生读材料,学生讨论、判断、表达、推翻重来,实在耗时!我必须在40分钟内把课上完,40分钟结束,听课的老师要马上撤离,到本班教室安排学生上特长课。怎么办?

改!重新修改教案,在40分钟时间内,完成“凤头”“猪肚”“豹尾”完整一节课!教学设计除了原封保留“外貌写像”一部分,后两部分全部推翻。具体说来是这样的:

“选材选准”部分:采用设置情境提出问题的教学方法,让“小A”“小B””小C”承包本次作文选材中的全部问题,把他们的问题呈现出来给同学们“练手”,引导学生辨别事例,从而选准事例。三个选材问题难度有层级地出现,教师也由帮到扶,由扶到放,最终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对照你的作文,你写的事例能表现人物个性吗?几个事例有没有重复?事例之间有没有过渡衔接?

“细节写细”部分:

第一次设计:

针对学生表达干瘪词语不丰的情况,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环节:

片段1:课堂上,来了一只蟑螂,石老师跟它进行了一段有趣的对话,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

片段2:正在上课,衣服上爬来一只“小强”,石老师用手一弹,“小强”落荒而逃。石老师一脸慈悲道:“阿弥陀佛,善哉善哉,今天就饶你一次!”紧接着转为惊奇:“咦,奇怪了!它是从哪里来?”有同学回答:“它是从电脑屏幕里蹦出来的。”只见石老师拿起戒尺敲着屏幕:“好哇!你竟然敢派‘小强’打扰我上课!”大家顿时笑得前仰后合。

两个片段放一起,让学生判断那段写得具体生动,为什么能把细节写细,对照你自己的作文,看看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这样设计好不好呢?对比第二次高下自明——

第二次设计:

片段1:课堂上,来了一只蟑螂,石老师跟它进行了一段有趣的对话,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

提出问题:这则材料写得问题在哪里呢?学生一眼就看出是语言不丰富,叙事不具体。我说:来,我们通过这样的口头训练把这件事叙述具体——

正在上课,衣服上爬来一只 ,石老师用手一 , 。石老师:“ 。”同学:“它是从电脑屏幕里蹦出来的。”只见石老师 :“好哇!你竟然敢”大家 。

在这里,我搭建了一个语言支架,降低了口语运用的难度,学生表达的热情一下子被激发了起来,各种创意表达精彩纷呈。相比较,第一段设计只是让学生做出优劣判断,找出好在哪里,意义不大,因为知道了不等于你会应用了,更何况,你知道的还是你原来就知道的。

学生说过后,我指出,同样的素材也被另外一位同学捕捉到了,就是片段2:

片段2:正在上课,衣服上爬来一只“小强”,石老师用手一弹,“小强”落荒而逃。石老师一脸慈悲道:“阿弥陀佛,善哉善哉,今天就饶你一次!”紧接着转为惊奇:“咦,奇怪了!它是从哪里来?”有同学回答:“它是从电脑屏幕里蹦出来的。”只见石老师拿起戒尺敲着屏幕:“好哇!你竟然敢派‘小强’打扰我上课!”大家顿时笑得前仰后合。很快,大家又投入了愉快的学习中。此时微风从教室穿过,窗外芒果树绿意可掬。我内心油然升起一种想法:做石老师的学生,真好!

现在有请原作者上场,给大家演读一遍!陆莲梵同学在大家的掌声中走上讲台,绘声绘色地阅读起这段话。读完后,我说,莲梵同学写得很棒,棒在哪里呢?学生们纷纷举手,说到多种描写角度的运用,用语的丰富等等,把莲梵夸得小脸红扑扑的。

最后我又指出,加粗的部分是并非莲梵的原创,是苗老师加上去的,你们看,这三句话的用心之处在哪里呢?孩子们自然是说不全面的,我明确:苗老师添上了3个句子,价值千金!“很快,大家又投入了愉快的学习中。”这一笔是记叙,是情节上的转弯,是为下文的抒情做铺垫的。“此时微风从教室穿过,窗外芒果树绿意可掬。”这一笔是环境描写,实在酝酿情绪。关键时候的环境描写,不仅可以很好地烘托气氛,还能提高你文章的段位,让你的文章显得富有诗情画意。“我内心油然升起一种想法:做石老师的学生,真好!”这一笔是抒情,是水到渠成之后感情的自然流露!没有这个句子,你写着一段话,给人感觉不过是老师又说了一句俏皮话而已,有了这句话,老师幽默风趣的价值才被点亮了!有了这样的句子,文章才有了灵魂啊!才有了打动人心的力量啊!这样的句子就是抒情句,明确告诉学生,关键时刻的抒情可以升华感情,并板书:抒情。然后要求学生带着感情,再读!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一对比优劣高下一望而知。这个设计对学生思维品质的优化呈现出层层推进的趋势,有支架,有引导,有升华,感觉还是满意的。

第五遍磨课:设计做好之后,要不要再试讲一次?因为作文课原创性很强,时间难掌控,我要确定课堂呈现出来的是什么状态。

但这第五遍大家都很看好的磨课,讲出来效果却沉闷。但我心里已经有数:这是语文老师教学风格的不同造成的。教师带班的时间越长,学生受教师教学风格的影响越大。这个班的语文老师带这个班已经两年了,多以“投喂”为主,换成我们班,绝对出彩!

第六遍磨课:确切说,这已经是要上展示课了!教研组长陈勤老师告诉我说,已经很完美了,不用再改了。但就在要睡觉前,我忽然灵感乍现,一咕噜又爬起床来!我觉得目前的教学设计,无论是哪个环节呈现出来的都是片段作文教学,一篇完整的优质的作文长啥样,学生是不清楚的。班里有几篇好作文,尤其是倪嘉妙的作文,非常漂亮,能不能安排她念念自己的作文呢?——可是,一堂课只有40分钟啊?我能完成教学任务吗?而且,如果嘉妙读作文的效果不好,岂不是抹上了一处败笔?要不要冒这个险呢?短暂的犹豫之后,我决定,偏要冒个险!

第二天下午第一节课,我带着学生进录课室,孩子们用饱满的精神和自如的回答,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开课之初,我在语言表达出现了一些失误,很快,我的表达越来越流畅,师生互动默契而有序,你来我往,课堂宛如一个足球场,大家都在抢球,我们做的不只是口头运动,也是头脑的运动。我想,在这个过程里,学生也会深刻地体会到,文字不是纯技巧,而是丰厚心灵的流露,文学就是对这个世界和人心的理解与表达。——这才是作文的意义所在啊!

43分钟——超时了3分钟,教学任务完美结束,是的,完美结束!我透过玻璃窗,隐约可见听课同行的笑声和掌声。

袁腾飞眼睛 袁腾飞眼睛装了义眼(图9)

回声

这节课赢得了巨大的好评。刘丽莉、刘玲玲、蔡晓娟、邱秋荣、邓珍珍、曾媛等等老师,用不同的方式给我了赞美。德高望重的章卡老师下课后握着我的手,满含鼓励:“苗老师这节课上的真好,整节课学生精神振奋,思维活跃,都有获得感。作文课能上这样的,真不多见。”

吕云萍校长给我发来了信息:“旭峰,下午去听了你的《漫画老师》,十分出彩!作文课这样上,平实、扎实、生动、有趣,上出了大家气象!细听细看班级学生课堂表现,惊喜!学生自在、自由表达真情实感,其乐融融!长此以往,孩子定会爱上写作,爱上阅读,爱上学习。这是您给孩子最好的成长礼物。”

陈勤老师则转来了李艳冬老师的一篇长达2600多字的课评,有太多溢美之词,略去。我很惊喜是我努力被她看到:

苗老师的作文教学设计独到,取材于生活,面向学生。一读,一问、一答、一改,这些“现场感”十足的教学方法,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也使得听课的现场老师们笑声掌声不断,以至于好几个环节都笑得忘作记录了。

从苗老师的课堂中能深刻感受到,她是一位幽默风趣学识丰富的语文教师,她能以学定教因势利导,把课堂教给学生,正如学生作文中描写的那样“她像极了麦田里的守望者”。本节作文从细处着眼,抓住“外貌,事例,细节”三个方面像抓住了牛鼻子,把芜杂的信息以最简约的方式处理了!能够看出苗老师班上的学生乐于写作,乐于表达。这次听课,也让我深受启发:习作教学,是“教习作”,而不是“教写作”。我们必扎实、有序、有趣,有法地组织习作训练。唯有此,才能真正提高习作教学的质量;唯有此,才能真正让学生学有所得,写有所获。

在这教学环节中,苗老师凸显两种作文教法:其一,“前作文”,注重作前从调查入手,不以主观想象取代真实问题,比如教学环节中的三个“看漫画,猜老师”的片段,让学生在“读、猜、演、品、改”中,初步感悟“漫画”版的外貌描写。其二“现实作文”,以当堂练写“现在式”的现场素描习作为“改”,顺带引导学生练写“漫画式”外貌描写。这样连带粘连的方法,都将辅助学生顺利搭上写作之路,让写作变得轻简可操作。苗老师在课堂上让学生尽可能的让学生调动兴趣。这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脑洞大开,写变得很好玩,点燃了学生表达的热情。

在同学们分享口头作文之后,苗老师出示片段欣赏,让一位学生扮演片段中的石老师,其他同学配合的形式,既欣赏了片段又感受了细节的具体。写什么,怎么写,怎么写好,三者就像三个板块,设计时可以独立,但操作时更需要交融,渗透,穿插。在苗老师的课堂中,我们能清晰感受到,课堂在解决着写个性鲜明的老师,也在教给写好个性鲜明的方法:强调不管用什么方法,写得细是关键。

苗老师的教学设计依据学情,调试难度,选择方法。课堂上老师有平和心,不要求花哨,不为观课的教师上。通过本次听课学习,让我对作文课如何上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上作文课,目标清晰简单,就为学生能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袁腾飞眼睛 袁腾飞眼睛装了义眼(图10)

思考

公结束,是新的开始。说说我的一些感想:

1.教书育人,当有匠人精神,有誓将“讲台”炼成“舞台”的追求。一个教师,连一个“代表作”都没有,当走下讲台,回想自己的教育生涯也会是无比遗憾的吧?好教师当有能力上出一节节的好课,既不误人子弟,又要成人达己。李镇西校长给他所在的武侯学校的老师们拍了很多照片,他说:“我常去听课,每每被老师们在讲台上飞扬的激情所感染。我想,老师们在讲台上站了几年、十几年、几十年,甚至一辈子,他们在课堂上潇洒的身影印在了一届又一届学生的记忆中,但老师们却可能从未见过自己上课时的神态。于是,我决定,把老师们教学中美的瞬间通过我的摄影变成永恒。”这是多么深的理解和尊重。很多时候,并没有相机跟随着我们拍照,但有很多心灵的摄像头对着我们,“双瞳如小窗,佳景收历历”,我们有责任让自己的课堂教学形象在孩子们的心中定格成美好。而且,立足课堂,站稳课堂,绽放课堂,这不仅是“师能”的体现,也是最大的“师德”的体现。因为把课上好,需要太多的用心。没有对教育的深情,谁愿费这么大劲儿?

2.公开课有着非凡的“狄德罗效应”,它能极大地拉动你的成长内驱力。什么叫“狄德罗效应”呢?就是当你拥有一件高档的睡袍之后,你还想要一张漂亮的床,一套高档的沙发,一个优雅的房间布置……最后,你一件件地换掉了你所有“不上档次”的配置,为的是给你的睡袍匹配,最后你发现,仅仅是睡袍这样一个“小小支点”,已经撬动了你生活品质的“大大寰球”,你整个人都焕然一新了。公开课何尝不是如此?特级教师窦桂梅曾说:“一定要争取多上公开课,这是青年教师最好的成长炼炉。有了公开的这面镜子,你才知道怎么不断地修正,不断地纠正自己,并改正自己。”

的确如此,要想上好一节公开课,起初你可能只专注于内容本身,可是到了后来,你会自内而外都对自己有所要求,到了最后,你还会回到内容本身,你会发现那些技能的训练不过是“脸上的化妆”,它能改变的事实很少。备透课标,理解课表对相关学段的能力要求;备透教材,由此延伸,深挖广掘,把文本地下的数倍于文本之中的根须“刨”出来;备透学生,引导他们理解写作的本质,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对生命有慈悲,对未来有信心。——这才是更为重要的!正如林清玄所讲:“这个世界一切的表相都不是独立自存的,一定有它深刻的内在意义。那么,改变表相最好的方法,不是在表相下功夫,一定要从内在里改革。”这么一个来回之后,你收获的不只是做精教学设计,还有你作为教师的生活态度,你的举手投足,形象气质。你就寻找到了新的生长点,从而塑造更加完美的自我。

以我为例,为了上好课,我做了大量的积累。单就到厦门两年多的时间,我就已经买了600多本书,书架上放得“落落大满”,而且还在樊登读书和得到里报了很多课程。这里面,对我的课堂教学影响比较大的,不仅有王荣生的《语文科课程论基础》、魏智渊的《教师的阅读地图》、干国祥的《生命中最好的语文课》、孙绍振的《名作细读》、张祖庆的《从课堂到课程》等等,还有脱不花的《得到·沟通训练营》、李蕾的《21天美化声音训练营》、黎贝卡的《黎贝卡的异想世界》,涉及到学科教学、衣服穿搭、声音美化、言谈举止,想不到吧?这些,未必是一次性完成的动作,你会在此后做可持续性的努力。所以,上公开课需趁早,不要怕别人指出你的问题。马歇尔·卢森堡在《非暴力沟通》说:“批评往往暗含着期待。”要带着善意回应他人的批评,不要把注意力的重心放在揣测他人的“成见”上,而要放在自我提升上。锋利的宝剑都是在石头上严苛地磨砺出来的。真的“丢人需趁早”,早丢人,早成长。

在这里我还要补充一个对我来说是里程碑式的事件:年底我代表五年段做了一个阅读与表达策略的20分钟汇报。虽然这只是校级微型汇报,虽然我也多次做讲座,经历过比这大得多的场面,但我所讲多为班级管理和作文教学方面的讲座,从语文学科教学的某一细节入手做讲座,对我来说,前所未有。而英才的教师对学科教学都有着很强的专业自信,丝毫不能马虎,确认任务之后,我死磕自己,在短短的三个星期里,啃读了4本语文基本原理方面的书,把五年段七位语文教师的公共教案从头到尾研读一遍,从中寻找里面“表达与思维”方面的因子,只要听说哪位老师讲课,马上扑过去,搬上小板凳坐前排听课做笔记。为这次讲座,我做了8000多字的笔记,写了10000多字的逐字稿,制作了48页PPT。——当然,20分钟,我讲不了那么多,我掐着点,20分钟讲完了最关键的内容。这次汇报,同事们又给了我巨大的好评,那种发自内心的肯定给了我巨大的专业信心。

3.好老师不是天生的,是后天努力的结果,这是一种成长型思维看问题的视角。懂得这个道理,教师就会对自己的成长抱有信心,坚信灿烂地绽放于阳光下的荷花是从污泥里坚韧地成长出来的,你需要的是孜孜不倦地吸收养分,向下扎根,向上伸展。懂得这个道理,管理者就不会“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了,多给愿意上进的老师机会,不是给他们“资源”,给他们“福利”,给他们“恩惠”,而是放手让他们成长,让他们发展,让他们获得专业尊严,也为整个教学团队强筋壮骨、造血生肌。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类性情中最强烈的渴望就是受到他人认同”,哪个教师不需要这样的认同呢?尤其是将教师置身于公开课的聚光灯下,那个老师会不全力以赴呢?当老师的潜能被激活,一个学校的整体的教育教学水平又怎能得不到提升呢?

4.自我塑造,过程很疼,但你最终会收获一个更好的自己。磨课,走进不同的班级,面对着不同风格的教师带出来的学生,在磨合中适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以应对课堂上的突发状况,顺学而导,增强了对语文课堂的掌控感。磨课,唤醒了教师对课堂的喜爱和敬畏;磨课,让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理解更加深入了,课堂语言更加精炼了;磨课,增强了教师的研究意识,当教师经过了公开课的洗礼,习得了公开课的研究方法,把它带入每一节寻常课堂,学生就成了她精心炮制的精神盛宴的受益者,教师也就越来越多地得到来自学生、家长、同行的认同。最重要的是,自我认同的巨大喜悦让授课的教师容光焕发,辛苦工作而不知疲倦。

作家刘瑜说:“人的本质是无穷绽放,人的尊严是向着真善美无尽奔跑。”那么,我想说,“语文教师的尊严是向着理想的语文课堂无限奔跑,无穷绽放。”语文教师对知识的迷恋,会令孩子们折服。教师是源头,“源头既清,波澜自阔”!

说到这里,我就不由得想起开头的那首诗:

“一个教师,要经过多少岁月

才能口吐莲花

以其清香氤氲一间辽阔的教室

那间教室

顶上是日月星辰

圣哲高悬 照亮长空

诗词闪烁 点缀夜幕

一吟一咏 皆是学问

你和孩子们一起仰望……”

英国科幻小说家阿瑟·克拉克在墓志铭写到:“我从未长大,但我从未老去!”我也一样,辛苦磨课,只为致敬课堂

此刻,我泪如雨下……

今天袁腾飞眼睛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后,是否找到相关袁腾飞眼睛装了义眼的答案,想了解更多,请关注www.yfnsxy.cn聚上美世界奇闻怪事网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首页【QQ秒回】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转载请说明来源于"聚上美",本文地址:https://yfnsxy.cn/shjw/23979.html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聚上美 » 袁腾飞眼睛 袁腾飞眼睛装了义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