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春季 过敏性鼻炎的扩展:
春季鼻炎如何医治? 您好,春季过敏性鼻炎,又称花粉性鼻炎。病发症状表现打喷嚏、流鼻涕、鼻塞鼻痒、眼痒等。可采取药物、内窥镜下等离子筛前神经阻断技术等治疗。更多可咨询潍坊耳鼻喉。
一口气讲完明朝17位皇帝,中间有个人上位了两次,跨度276年!
看遍中国历史的各个朝代,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明朝。最近脑子连轴转,把《明朝那些事儿》九册书和《万历十五年》看了两遍,又查阅了相关人物的百科资料,总算对明朝那些皇帝有点深入的思考。
说实话,明朝没有出现坏透的皇帝,做皇帝的朱氏子孙们多少还是有点良知的。只是他们中的有些人能力强,想干事,干实事,而有些人不想干事,控制朝堂,只图个人享受。另外部分人能力不强,性格懦弱或者管不了事,放任大臣操纵国家,有时是内阁大臣,有时是宦官阉党。
同时,明朝不仅内阁名臣多,有骨气的大臣也有不少。很多人说明朝亡于党争,行政效率低,后期皇帝想办的事情都办不成,可并不是所有人都是这样的,忠于明朝、为明朝而死的大臣不在少数,青史有名。哪怕他们能力不足,拯救不了大明朝。
废话不多说了,接下来就按照先后顺序,用一口气给大家唠嗑唠嗑明朝的这十七位皇帝吧(实际上只有16人)。
一、明太祖朱元璋(40岁建立明朝,1368年~1398年在位,年号“洪武”)
朱元璋同志生于1328年,原名朱重八,应该是明朝最苦命、最勤政、最暴躁、最有能耐、也最长寿的一位皇帝了。
他16岁以前在给地主家放牛,16岁那年父母亲人相继饿死后,为了活下去,跑到皇觉寺做了和尚,云游四方,到处讨饭。24岁时,他参加了郭子兴领导的起义军,反抗元朝。拼搏16年,战胜了陈友谅、张士诚、元朝政府等一系列强劲对手后,终于在40岁那年做了皇帝,创立大明王朝。
由于自己能耐太大,他嫌丞相太碍眼,在换了几次丞相依然不满意后,最终狠心废除了丞相制度,以后天下所有的事情都归自己处理了。
出于自己从小吃苦受穷,还遭受贪官污吏欺负,他建立了一整套完备的管理制度,严惩贪官污吏,对官员实行低薪政策,极力减轻农民赋税负担,大力发展民生工程,最终把国家搞得蒸蒸日上,繁荣昌盛,史称“洪武之治”。
鉴于太子朱标比自己死得早,他不得不传位于恭敬孝顺的皇长孙朱允炆,并为他擅杀了很多开国名将,分封诸多儿子做藩王,为大明守护边境,以留给孙子一个稳定和谐的帝国。
朱元璋可能不是一个好人,但一定是位好皇帝,而且是千古一帝。他把狠心给了身边的开国功臣和皇亲国戚,把善良给了那些从未谋面的普通百姓,只为了一个人民安居乐业的国家理想。
二、明惠宗朱允炆(21岁当皇帝,1398年~1402年在位,年号“建文”)
朱允炆是一位悲情的皇帝,15岁丧父,因恭敬孝顺的好人品质被爷爷朱元璋指定为下一任皇帝,21岁继位。
本来他能有一番作为的,可削藩之心太过于着急,还任用了几位书呆子,被叔叔朱棣以“奉天靖难”的名义,打了四年战争给赶下台了,随后一生不知所踪。
对他的命运,我表示同情。他是一个好人,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可在老江湖朱棣面前,还是个长不大的孩子。皇位被夺得可惜,却不冤枉。
其实,朱元璋死前是给他支了招的,无奈他的能力实在不行,想法还很天真,又不愿意踏实执行既定的缓慢削藩政策,注定只能给叔叔让路了。
如果历史再给他一次机会,仁慈应该是最先被抛弃的东西。
三、明成祖朱棣(42岁当皇帝,1402年~1424年在位,年号“永乐”)
朱棣同志生于1360年,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出生时老父亲没啥功夫照顾他,忙着和陈友谅搞决战呢。因此,他所见所闻皆为打仗,后来的一生也最爱打仗。
他是历史上第一个在大一统王朝以藩王之身造反成功的皇帝,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我认为朱棣之所以造反成功,不仅因为他是个狠人、能人,还因为他的运气比较好,遇到了善良侄子朱允炆,在战场上给了喜欢身先士卒、冲锋陷阵的他一件防弹衣(“万不可让我背上杀叔之名”),在战争前期还派了饭桶大将李景隆去北京平叛,给朱棣留下了很多积蓄实力的机会。
可能因为得位不正的心理影响,朱棣同志篡权当皇帝后工作很努力,励志要干出一番大事给他爹看,给天下看。
虽然他造反当皇帝的行为很不地道,造反成功后杀不服从大臣的做法很残忍,但我还是认为他是一个好皇帝,而且是千古一帝。只因为他当皇帝后没有好好享受皇帝的权利,尽承担皇帝的义务了,还干了很多千古一帝才干的事情。
好皇帝通常只要国家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政治稳定就可以获评,千古一帝却没有那么好搞,但朱棣做到了。他干了好几件他爹,甚至好多明君都没有做到的事情,比如主持编纂史上最完备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支持郑和五下大西洋、沟通海内外,五次亲征蒙古彻底打垮北元势力、维护国家统一,疏通大运河、迁都北京。
这绝对是一个干大事、干实事的好皇帝,既为当代计,也为后世计。死的时候,他64岁,病死在征战沙场回家的路上。做皇帝如此,还能对他有什么要求呢?
四、明仁宗朱高炽(46岁当皇帝,1424年~1425年在位,年号“洪熙”)
朱高炽先生是朱棣的长子,虽然他很早就被立为太子,可因为老爹太能熬,自己身体又不太好,二弟朱高煦还老想争当皇帝,他的皇帝之路走得非常的不容易。
好不容易熬到朱棣去世,他上任才干了九个月,就撒手人寰了。虽说朱高炽在位时间短,排在明朝皇帝倒数第二,但历史还是给了他很高的荣誉,称他为好皇帝,并将他与儿子朱瞻基执政共11年的统治时间誉为“仁宣之治”,与汉朝“文景之治”相齐名。
主要原因有两个:
1)朱棣数次北征蒙古,朱高炽都以太子的身份监国,朝无废事。意思就是,永乐盛世的开创有他的一份功劳。
2)朱高炽在位虽不到一年,但事干了不少。一方面为政开明,发展生产,与民休息,停止永乐一朝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另一方面赦免了建文帝的许多旧臣,平反了许多冤狱,废除了许多苛政。
这简直是大好人啊,还是一个好皇帝。遗憾的是皇帝当的时间短了点(主要是朱棣太能熬,其实朱高炽活了47岁,在历代皇帝中算比较长寿的)。
五、明宣宗朱瞻基(27岁当皇帝,1425年~1435年在位,年号“宣德”)
朱瞻基同志幼年聪颖,深得祖父朱棣喜爱,从小多次跟随朱棣征讨蒙古。历史上有很多人认为,他爹朱高炽能当皇帝,朱瞻基的原因还是很大的。毕竟,当朝皇帝都要为国家未来作长远考虑,子孙是否聪明,能不能顺利接班是很重要的考量因素。
因为爷爷和父亲的教诲,朱瞻基可谓是明朝少有的文武双全的皇帝。上马,他能像爷爷一样征战沙场,对内平定汉王叛乱,对外扫清蒙古叛逆势力;下马,他能像父亲一样施行仁政,理解民间疾苦,与民休息,发展经济。
不过,可能是因为年轻时征战沙场留下的病根,朱瞻基活的时间还没他爹长,才37岁就去世了。他在位时身体就很不好,曾祖父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的恶果在他这一朝时充分体现出来了。
自古以来,由于皇帝一个人搞不定全国那么多事务,才适当分权给丞相帮忙处理,变相导致了皇帝与丞相后来的权力拉锯战。
朱元璋老同志很牛,体力好,能力强,裁撤了丞相,自己也能把所有的政务搞定。到朱棣时,他忙着干大事,虽然体力能力可以,但政务仍处理不过来了,便私自搞了由低品级官员组成的内阁机构帮忙处理,审批权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也还行。
等到朱高炽时,体力能力更差,事情办不过来了,为了让内阁大臣方便办事,便搞了兼职体系,让高品级的官员兼职内阁大臣,帮助自己处理政务。儿子朱瞻基上场后,身体更不行了,别说处理政务,就连审批政务都要太监来帮忙。
朱元璋同志废除丞相制度,想把权力都集中在皇帝手中,结果后代能力不行,搞不过来,整出了日后比丞相权力大得多的内阁机构。
他吸取历代宦官干政的教训,定下祖制“严禁宦官干政”,结果曾孙朱瞻基权力拉锯过程中搞不过文官集团,拉太监来帮忙,教他们读书,平衡文官势力,变相地开了宦官可以干政的先例。
其实朱瞻基还好,宦官势力在他这一朝被压制得死死的,就是个协助办事的奴才。可等到他儿子的时候,就管不住了。因为他儿子朱祁镇继位时才8岁。
六、明英宗朱祁镇(8岁当皇帝,1435年~1449年在位,年号“正统”)
朱祁镇生于1427年,从小锦衣玉食,日子过得很好,是整个明朝历史上最早当皇帝的年轻人。
他继位后,有历史上著名的“三杨”和张太皇太后辅政,前期倒也没出啥事。可等辅政之人相继去世后,从小陪在他身边、备受他尊重的王振老师越发专横跋扈了。
王振这个人,在宦官不吃香的时代,为了野心净身入宫当了朱祁镇的家教老师,他在玩权谋方面是个高手,借助朱祁镇的信任,独揽朝廷大权,可他在军事方面完全是个蠢人。
蠢人有了权力之后,做起恶来比一般人要严重得多,他怂恿朱祁镇御驾亲征蒙古叛逆,结果在行进过程中,屡屡犯错,土木堡一战,最终导致明朝精锐大军轻松地毁在瓦剌手中。
要不是于谦力挽狂澜,差点导致了明朝灭国。
朱祁镇没有死,被瓦剌挟持。关键时刻,为了国家稳定度过危机,大臣们只能扶持他的弟弟朱祁钰登基,誓死保卫首都北京。
七、明代宗朱祁钰(21岁当皇帝,1449年~1457年在位,年号“景泰”)
朱祁钰同志是明宣宗朱瞻基次子、明英宗朱祁镇的异母弟,只比长兄朱祁镇小1岁。大明帝国风雨飘摇之际,他被于谦等大臣拥上皇帝位,在打赢北京保卫战之后,坐稳并开始享受皇帝那个位子了。
重用于谦是他做下的最大好事,可随着自私之心渐胜,他蓄谋废掉朱祁镇儿子的太子身份,并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在儿子不幸去世之后,他开始变得疯狂,打压大臣,坚持不复立太子。
久疯成病,1457年他的身体快扛不住了,被哥哥朱祁镇趁机夺了皇位。不久朱祁镇离奇去世,享年29岁。
八、明英宗朱祁镇(30岁第二次当皇帝,1457年~1464年在位,年号“天顺”)
在犯下土木堡兵败错误的情况下,朱祁镇失去了皇帝位。没曾想,丢了8年的皇位再次被他夺回来了。
本以为他经历人生挫折之后,有望成为一位明君,但我们还是高估了他。
从始至终,朱祁镇只是一个好人。他明白事理,知道于谦有功,但还是杀了;知道石亨、徐有贞等人是奸贼,但舍不得处置;重用了一批身边人,却无法监管他们做好事。他生前废除了帝王死后宫妃殉葬的制度,也只是灵光一点而已。
终究,他还是一个自私自利又过度仁慈的人,他几乎信任身边所有人,可身边人总做坏事,不做好事,犯错之后他又不忍心处罚。他是一个被感情支着走的人。这样的人,是永远也无法成为一个好皇帝的。
再次复位之后,他统治的国家“天顺”并不顺,国力日渐衰退,还培养出了一个更加废物的皇帝,朱见深。
九、明宪宗朱见深(17岁当皇帝,1464年~1487年在位,年号“成化”)
朱见深同志从小吃了不少苦,是明朝开国以来第一个少年吃苦的皇帝。他很早就被立为太子,原本锦衣玉食,可父亲朱祁镇土木堡兵败之后的8年生活过得惨不忍睹。
叔叔朱祁钰早期虽立他为太子,但是后面被废了,导致他在叔叔执政的8年时间里一直过得不好,每天心惊胆战的。
随后,他父亲夺位成功,又把他立为太子。本以为经历过一番苦难的他,应该会有一番作为的,没成想当皇帝后各种问题都出来了。
他娶了大他17岁的保姆为妃,史称万贵妃,任凭她横行霸道,专宠后宫多年,至死方休。他性格懦弱,却自私自利,视官爵如私物,自己用,也让自己身边的人用,造成买官卖官、朝廷混乱的局面。
他在位时期,朝廷简直成为了武林大会,他是盟主,底下有后派(万贵妃为首)、监派(东厂西厂)、春派(后宫行乐)、仙派(修仙长生)和混派(混日子大臣)等五大派,把整个国家搞得乌烟瘴气的。
他爹朱祁镇虽然不是个好皇帝,但好歹是个好人。他连好人都不是,只能说是懦弱无能、自私自利之人。
要不是他那从小受尽苦楚的儿子朱佑樘最终继位,开创“弘治中兴”,估计大明王朝一百多年就要亡了。
十、明孝宗朱祐樘(17岁当皇帝,1487年~1505年在位,年号“弘治”)
人跟人区别真的是挺大的。朱佑樘同志和他爹从小都吃了不少苦,甚至比他爹吃的苦还要多、还要久,结果朱佑樘成为了明君,朱见深成了懦弱无能的皇帝。
公元1470年,朱佑樘生在后宫的一个仓库里,有万贵妃那种狠人存在,按理说他就不会被生下来,侥幸生下来也会被做掉,不被做掉也活不了5岁那么久。
但因为后宫好人还是多,派来整他的宦官和宫女都手下留情了,还有身边各个宫人和已废皇后的多方照顾,他长到5岁才被多年不生孩子的父亲发现,正式确立了长子的地位。
随后12年的宫廷生涯,因为有皇太后、朝中正直大臣以及后宫正直太监怀恩的存在,他才得以顺利继位。或许早年吃过太多苦,让他明白了善良和正直的重要意义,他比历史上很多皇帝都要感恩,当了皇帝后所有对他有恩的人都得到了极好的对待。
同时,他可不是个软弱无能的皇帝,他知道什么样的人能干事,他把以前混日子的官员都给赶回家,他勤于政事,换上了王恕、刘大夏、李东阳等一大批能干事、干实事的忠臣。
在他的铁血统治下,大明朝又重新蒸蒸日上,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和平,史称“弘治中兴”。
通常来说,好人是很难成为好皇帝的,但朱佑樘是个例外,他极好地拿捏了当皇帝的分寸感,既是好人,也是好皇帝。
只可惜,好人不长命,朱佑樘干活太卖力了,不近女色,一心扑在工作上,公元1505年,35岁的他便撒手而去了。由于忠诚践行一夫一妻的皇帝生活,他去世时只有一个在世的儿子,就是后来的那个荒唐皇帝朱厚照,没得选。
十一、明武宗朱厚照(14岁当皇帝,1505年~1521年在位,年号“正德”)
要论好皇帝朱佑樘最大的过失,应该是,养了一位荒唐的儿子,且只有一个儿子。他践行一夫一妻制对普通人是好事,对于皇帝就不能算是好事了,最重要的是他去世前仅留下一个儿子,还是娇惯长大的儿子。
父亲小时候生活很苦,成功后总希望把最好的都给儿子,不让他受一点苦,这在皇帝朱厚照身上就是最大的失败。
虽然朱厚照从小很聪明,学习刻苦,但后来被身边刘瑾、谷大用等太监引导嬉戏玩乐,从此享受人生爱自由。即位后,为了满足自由享乐的欲望,他大肆任用亲信太监,多次不顾大臣反对,四处出游,给明帝国的稳定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好在治国方面,有李东阳、杨廷和、王守仁、杨一清等大神照着,国家才没出什么大事。朱厚照将军(曾化名朱寿、自封将军)也并不是不明事理之人,他只是想玩,但还是分得清哪些大事是应该做的。
总之,朱厚照同志当皇帝期间明朝内部虽有点小乱,但都被快速平息了,无大碍。他只是爱玩而已,荒唐虽荒唐,但没有做下什么太伤天害理的事情。
不是好人,也不是好皇帝,只是贪玩爱自由,不想做皇帝却偏偏是个皇帝,反叛精神十足,大概对他就这么个评价了。
十二、明世宗朱厚熜(14岁当皇帝,1521年~1566年在位,年号“嘉靖”)
朱厚熜,看名字大家应该知道了,他并不是前任皇帝朱厚照的儿子。因为朱厚照没有儿子,死的时候30岁,所以大臣们只能选举他的堂弟朱厚熜来继任皇位。
自此,大明王朝比较有名的不上朝皇帝嘉靖开始上线了。他在位时间之长,45年,仅次于他的孙子万历皇帝的48年,不上朝的时间也仅次于万历皇帝。
其实,朱厚熜同志一开始并不是想不上朝的,在位早期,他曾励精图治、整顿朝纲、减轻赋税,只是他在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的“壬寅宫变”中几乎死于宫女之手,此后便长期不理朝政,迷信方士、浪费民力,最终激起民变,内忧外患,动摇了大明帝国的统治根基。
而且,在他统治中后期,由于长时间沉迷修道、任用严嵩奸党,不干实事,贪官污吏横行,最终导致了民不聊生、北方蒙古势力长期抢夺边境、东南沿海倭寇横行的局面。要不是还有几个类似徐阶、高拱之类的干事能人撑着,估计国家会更加混乱不堪。
公元1566年,吃了很多仙丹(重金属)的朱厚熜同志没有成仙,还是遗憾地走了。皇位传给了从没有被立为太子但唯一在世的儿子,裕王朱载坖。
十三、明穆宗朱载坖(30岁当皇帝,1567年~1572年在位,年号“隆庆”)
朱载坖同志当皇帝之路是非常不容易的,由于他爹朱厚熜绝顶聪明,且死前二十多年不立太子,兄弟也有几个。他是完全靠熬时间,熬死了兄弟,熬死了老爹,才当上皇帝的。
由于他能力太弱,也自知能力太弱,于是把朝政都交给了内阁大臣处理,自己纵情声色,安心过着小日子。他很幸运,没有遇到什么大奸臣、大太监,身在高位的人都是干实事的人。所以在位期间,国家政治经济发展得都还不错,为儿子“万历中兴”的局面奠定了基础。
名臣时代也是从他开始的,徐阶、高拱、张居正等能人纷纷上场。但最可惜的是,由于他纵情声色太过用力,当上皇帝才六年,也撒手而去了。皇位传给年仅9岁的儿子朱翊钧。
我不能说他是好皇帝,因为事情基本是内阁大臣搞定的,他没费什么心思。也不能说他不好,因为他挺有自知之明,将朝政交给能干的人去干,国泰民安。只是为他感到可惜,皇帝还是要懂得克制欲望,爱惜身体。
十四、明神宗朱翊钧(9岁当皇帝,1572年~1620年在位,年号“万历”)
公元1572年,明朝在位时间最长、史上最懒的万历皇帝朱翊钧同志正式上线了。他在位的前十年,由于年纪尚小,国家大事基本都交给张居正先生办理。
张先生也很不负众望,拿出自己的天才水平和勤干能力,开创了著名的万历改革,以霹雳手段施行考成法和一条鞭法,让国家繁荣局势更上一层楼。史上说他为大明帝国续命几十年,我认为是有一定道理的。
可惜“功于谋国、拙于谋身”的张居正,干了皇帝要做的事,却没有得到皇帝的理解,死后被万历严重清算。其实,万历也是想干一番事情的,他很聪明,无奈因为立太子问题(国本之争)与大臣关系非常紧张,对朝政越发不感兴趣,自万历十五年(1587)之后,便开始不上朝了。
由于朱翊钧同志长期不上朝,政务荒驰,百官党争长期持续,导致朝政日益腐败。另外,强征矿税也是朱同志在位期间的一大诟病,他和皇室大肆侵占土地,以采木、烧造、织造、采办为名搜刮民财,使明朝逐渐走向衰亡。
而且,此时东北的满族开始崛起,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明军在萨尔浒之战中被努尔哈赤击溃,从此明朝在辽东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每年四百万的财政收入要拿出三百万撒在辽东当军费,直到国家财政撑不住了,最终走向灭亡。亡于内乱,李自成的农民军手里。
当然,明朝后面的故事还很精彩呢,没那么快下线。此时距离明朝灭亡还有25年。
萨尔浒之战失败后的第二年(1620),朱翊钧终于下线了,传位给长子朱常洛。
十五、明光宗朱常洛(38岁当皇帝,1620年在位,年号“泰昌”)
要论明朝最苦逼的皇帝,非朱常洛莫属了。
朱常洛同志很可怜,宫女出生的他始终不被同样宫女出生的父亲万历皇帝所认可,终生不得父爱。从出生那一刻起,他就身陷党争和皇权交替的问题,经历了国本之争、梃击案、红丸案等重大历史事件。
好不容易熬到老爹去世、当上皇帝了,他又因自制力不足、被奸人迫害,在位不到一个月,就去了。本该是一位有为的勤于政事、任用贤臣的好皇帝,结果吃了三十多年苦,熬到人生巅峰之后,就这样走了。
很可惜!死的时候,朱常洛同志连自己的“泰昌”年号都来不及用。传位于15岁的儿子朱由校。
十六、明熹宗朱由校(15岁当皇帝,1620年~1627在位,年号“天启”)
15岁即皇帝位的朱由校同志很奇葩,主要表现在两点:
1)15岁了还没有断奶,一直留着乳母客氏在身边,这才有魏忠贤的故事。并且只差一点就能赶上他的先祖朱见深老同志了,娶大他17岁的保姆万氏为妻。
2)不爱理朝政,只想干木匠活,从设计图纸、建造东西到拆除改造的全流程,他都会。只可惜,他是个皇帝,不是个木匠。
按理说,朱由校皇帝也是个好人,东林党扶持他顺利登上皇位,乳母客氏带大了他,他都给与了丰厚回报,继位后高官厚禄伺候着。
可惜,他太专心于木匠工作了,被魏忠贤所利用,灭亡了东林党,搞乱了整个朝堂,衰弱了大明帝国。
公元1627年,朱由校皇帝去世了,死后无嗣,只能传位给兄弟,信王朱由检。
十七、明思宗朱由检(16岁当皇帝,1627年~1644在位,年号“崇祯”)
我不知道朱由校传位给兄弟朱由检的做法好还是不好,虽然朱由检比自己强得多,很聪明,也很勤政,但明朝是在他手里灭亡的。
崇祯皇帝朱由检一上任,就以极高的政治能力和超强的忍耐水平,不动声色就悄悄地把魏忠贤一众阉党给做掉了。然后重新启动东林党人,重用袁崇焕搞定辽东战事,一副勤政爱民、励精图治的新气象。但终究还是失败了。
很多人说,魏忠贤的危害并没有那么大,如果让他继续治理国家,可能明朝不会那么早灭亡。听到这种说法,我觉得很搞笑,仿佛魏忠贤做了什么大好事似的。
党争是明朝的一个灭亡因素,但不是全部。魏忠贤在,除了把已有的国家人才都给搞走,并不会真正解决国家存在的问题。他灭亡东林党,很多人觉得兴奋,那是因为你不知道东林党灭亡的本质。
东林党兴于党争,也亡于党争。灭亡的原因既在于他太强,也在于它不够强。它太强是因为把朝堂原来的齐楚浙三党都给搞掉了,一党独大;不够强是因为他们都是读书人,做人做事有底线,打不过做事无底线的魏忠贤阉党。
读书人的力量是很强大的,只是崇祯皇帝没有用好。确切地说,也不全怪他,明朝亡于嘉靖、亡于万历的说法一直都有,他们多年不上朝,把国库当私库,对功臣不能公正对待,导致了很多大臣不得不学会明哲保身,少干实事。
在这种“少干事不出错、不干事就没错”的趋势下,崇祯皇帝又加了把火,在位十几年,处置了很多办事功臣,所以明朝失去了人和因素,不得不走向衰落。
公元1644年,农民起义军李自成攻入北京,为了皇帝的骨气,崇祯皇帝朱由检自缢于北京郊区的煤山上。于是明朝灭亡了。
这就是明朝跨度276年的皇帝历史。
每每读起他们,我常热泪盈眶,历史上最有风骨的大明王朝就这么亡了。
很遗憾,但这就是事实。
全文完,如果觉得不错的话,麻烦点赞关注吧,谢谢~
今天春季 过敏性鼻炎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后,是否找到相关春季过敏性鼻炎的答案,想了解更多,请关注www.yfnsxy.cn聚上美世界奇闻怪事网站。【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首页【QQ秒回】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转载请说明来源于"聚上美",本文地址:https://yfnsxy.cn/shjw/19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