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上美聚上美

分享生活见闻
领略世界奇闻怪事、体验民间趣事

必诛之什么意思 必诛之是什么意思

关于必诛之什么意思✅的问题,下面有几个最新必诛之是什么意思的观点,这里聚上美网站生活见闻小编希望能帮您找到想要的必诛之什么意思答案,了解更多哪位高手帮我解答一下,‘虽远必诛’是什么意思?的相关详细知识。
相关必诛之什么意思的扩展:
哪位高手帮我解答一下,‘虽远必诛’是什么意思? 出自西汉将军甘延寿、陈汤的典故,他们征讨一直和西汉作对的郅支单于。大胜之后,甘延寿、陈汤给汉元帝发去一封流传千古、扬眉吐气的疏奏: “臣闻天下之大义,当混为一。匈奴呼韩邪单于已称北藩,唯郅支单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为强汉不能臣也。郅支单于惨毒行于民,大恶逼于天。臣延寿、臣汤将义兵,行天诛,赖陛下神灵,阴阳并应,陷阵克敌,斩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悬头槁于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就是说胆敢明目张胆冒犯我西汉国威的,即使相隔遥远出兵不易也要将之消灭的意思~~
《了凡四训》注(一)

立命之学

余童年丧父[1],老母(平湖朱氏)命弃举业(科举之学业。民国版原注:求取科名之应试文字。)学医,谓可以养生,可以济人,且习一艺以成名,尔父夙心(夙,旧,平素。夙心,久有此心)也。后余在慈云寺,遇一老者,修髯(在颐曰须,在颊曰髯)伟貌,飘飘若仙。余敬礼之。语余曰:“子仕路中人也,明年即进学(考取秀才,亦曰入泮),何不读书?”余告以故,并叩老者姓氏里居。曰:“吾姓孔[2],云南人也。得邵子皇极数[3]正传(chuán),数(气数)该传汝。”余引之归,告母。母曰:“善待之。”

试其数,纤悉(《汉书·食货志》:“至纤至悉。”言微细也)皆验。余遂启读书之念,谋之表兄沈称[4]。言:“郁海谷先生,在沈友夫家开馆,我送汝寄学甚便。”余遂礼郁为师。

孔为余起数:县考童生[5],当十四名;府考七十一名,提学[6]考第九名。明年赴考,三处名数皆合。复为卜终身休咎(吉凶善恶),言:某年考第几名,某年当补廪[7],某年当贡[8]。贡后某年,当选四川一大尹,在任三年半,即宜告归。五十三岁八月十四日丑时,当终于正寝(居室之正屋,治事之室),惜无子。余备录而谨记之。

自此以后,凡遇考校(jiào),其名数先后,皆不出孔公所悬(推测,推算)定者。独算余食廪米九十一石(dàn)五斗当出贡,及食米七十一石,屠宗师即批准补贡,余窃疑之。后果为署印[9]杨公所驳,直至丁卯年(1567年),殷秋溟[10]宗师见余场中备卷[11],叹曰:“五策,即五篇奏议也,岂可使博洽淹贯[12]之儒,老于窗下乎?”遂依县申文准贡,连前食米计之,实九十一石五斗也。余因此益信进退有命,迟速有时,澹然无求矣。

贡入燕都,留京一年,终日静坐,不阅文字。己巳(1569年)归,游南雍[13]。未入监(jiàn),先访云谷会禅师[14]。于栖霞山中,对坐一室,凡三昼夜,不瞑目(闭目)。

云谷问曰:“凡人所以不得作圣者,只为妄念相缠耳。汝坐三日,不见起一妄念,何也?”

余曰:“吾为孔先生算定,荣辱生死,皆有定数,即要妄想,亦无可妄想。”

云谷笑曰:“我待汝是豪杰,原来只是凡夫。”

问其故。曰:“人未能无心,终为阴阳所缚,安得无数?但惟凡人有数。极善之人,数固拘他不定;极恶之人,数亦拘他不定。汝二十年来,被他算定,不曾转动一毫,岂非是凡夫?”

余问曰:“然则数可逃乎?”曰:“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诗》《书》所称,的为明训。我教典中说:‘求富贵得富贵,求男女得男女,求长寿得长寿。’夫妄语乃释迦大戒,诸佛菩萨,岂诳(欺也)语欺人?”

余进曰:“《孟子》言:‘求则得之’,是求在我者也。道德仁义,可以力求。功名富贵,如何求得?”

云谷曰:“《孟子》之言不错,汝自错解耳。汝不见六祖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求在我,不独得道德仁义,亦得功名富贵。内外双得,是求有益于得也。若不反躬内省,而徒向外驰求,则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内外双失,故无益。”

因问:“孔公算汝终身若何?”余以实告。

云谷曰:“汝自揣应得科第[15]否?应生子否?”

余追省良久,曰:“不应也。科第中人,类(大抵,大都)有福相。余福薄,又不能积功累行,以基(奠基,厚培也)厚福(福固有相,但相随心变,此阴功善行之所以贵乎积累也),兼不耐烦剧(繁重之务),不能容人[16],时或以才智盖(胜)人,直心直行,轻言妄谈。凡此皆薄福之相也,岂宜科第哉?

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余好洁,宜无子者一;和气能育万物,余善怒,宜无子者二;爱为生生之本,忍为不育之根。余矜(惜也,注重)惜名节,常不能舍己救人,宜无子者三; 多言耗气,宜无子者四;喜饮铄(消损)精,宜无子者五; 好彻夜长坐,而不知葆元毓(养也,长也)神,宜无子者六。其馀过恶尚多,不能悉(尽)数。”

云谷曰:“岂惟科第哉?世间享千金之产者,定是千金人物;享百金之产者,定是百金人物;应饿死者,定是饿死人物。天不过因材而笃[17](厚也),几曾加纤毫意思?即如生子,有百世之德者,定有百世子孙保(守护)之;有十世之德者,定有十世子孙保之;有三世二世之德者,定有三世二世子孙保之。其斩焉无后者,德至薄也。汝今既知非,将向来不发科第,及不生子之相,尽情改刷(各人有各人之病痛,既能平心自检,寻出一一病痛、一一过失所在,便有下手处,用全神金力反转来。悭贪者转之以施舍,愤激者转之以和平,虚夸者转之以切实,浮嚣者转之以沈定,骄慢者转之以谦恭,惰逸者转之以勤奋,残忍者转之以仁慈,层退者转之以勇进)。务要积德,务要包荒[18],务要和爱,务要惜精神。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此义理再生之身(此至人造命诀也。改造命运第一步工夫,便是痛改前非。一一积习,悉皆扫除;一一病根,悉皆拔去。时时处处,常自警觉,严自克治。保善天真,如保赤子。改造命运,全权在己,不属造化,即上文所谓极善之人,数固拘他不定是也)。

夫血肉之身,尚然有数,义理之身,岂不能格(感通)天!《太甲》[19](太甲,商之贤君,初颇失德)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20]孔先生算汝不登科第、不生子者,此天作之孽,犹可得而违。汝今扩充德性,力行善事,多积阴德(作善于人所不知不觉之地,谓之阴德,获福甚大。若能并作善之念、获福之念忘之,则作善之心益真,而善量愈不可以测量焉。非天下之大德,其孰能与于斯?),此自己所作之福也,安得而不受享乎?

《易》为君子谋(《易经》多戒谨恐惧之言,所言非臆造,纯从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刚柔变化消息盈虚中来,亦天然之因果律也),趋吉避凶。若言天命有常,吉何可趋?凶何可避?开章第一义,便说:‘积善之家,必有馀庆[21]。’汝信得及否?”余信其言,拜而受教。因将往日之罪,佛前尽情发露。为疏一通,先求登科,誓行善事三千条,以报天地祖宗之德。

云谷出功过格示余,令所行之事,逐日登记。善则记数,恶则退除,且教持准提咒,以期必验。语余曰:“符录家有云:‘不会书符,被鬼神笑。’此有秘传,只是不动念也。执笔书符,先把万缘放下,一尘不起。从此念头不动处,下一点,谓之混沌开基。由此而一笔挥成,更无思虑,此符便灵。凡祈天立命,都要从无思无虑处感格。

《孟子》论立命之学,而曰:‘夭寿不贰。’[22]夫夭寿,至贰者也。当其不动念时,孰为夭,孰为寿?细分之,丰歉不贰,然后可立贫富之命;穷通不贰,然后可立贵贱之命;夭寿不贰,然后可立生死之命。人生世间,惟死生为重,曰‘夭寿’,则一切顺逆皆该之矣。至‘修身以俟之’,乃积德祈天之事。曰‘修’,则身有过恶,皆当治而去之。曰‘俟’,则一毫觊觎,一毫将迎[23],皆当斩绝之矣。到此地位,直造先天之境,即此便是实学。

汝未能无心,但能持准提咒,无记无数,不令间断。持得纯熟,于持中不持,于不持中持,到得念头不动,则灵验矣。”

余初号学海,是日改号了凡,盖悟立命之说,而不欲落凡夫窠臼(老套、牢笼)也。从此而后,终日兢兢,便觉与前不同。前日只是悠悠(荒谬)放任,到此自有战兢惕厉[24]景象,在暗室屋漏[25]中,常恐得罪天地鬼神,遇人憎我毁我,自能恬然容受。

到明年(1570年),礼部[26]考科举。孔先生算该第三,忽考第一。其言不验,而秋闱[27]中式矣。然行义未纯,检身多误。或见善而行之不勇,或救人而心常自疑,或身勉为善而口有过言,或醒时操持而醉后放逸。以过折功,日常虚度。自己巳岁(1569年)发愿,直至己卯岁(1579年),历十馀年,而三千善行始完。

时方从李渐庵[28]入关,未及回向。庚辰(1580年)南还,始请性空、慧空[29]诸上人,就东塔禅堂回向。遂起求子愿,亦许行三千善事。辛巳(1581年),生男天启[30]。

余行一事,随以笔记。汝母不能书,每行一事,辄用鹅毛管,印一朱圈于历 日之上。或施食贫人,或买放生命,一日有多至十馀者。至癸未(1583年)八月,三千之数已满。复请性空辈,就家庭回向。九月十三日,复起求中进士愿,许行善事一万条。丙戌(1586年)登第,授宝坻知县。

余置空格一册,名曰《治心篇》。晨起坐堂,家人携付门役,置案上,所行善恶,纤悉必记。夜则设桌于庭,效(仿效)赵阅道[31]焚香告帝。

汝母见所行不多,辄颦蹙曰:“我前在家,相助为善,故三千之数得完。今许一万,衙中无事可行,何时得圆满乎?”

夜间偶梦,见一神人。余言善事难完之故。神曰:“只减粮一节,万行俱完矣!”盖宝坻之田,每亩二分三厘七毫。余为区处(筹划安排),减至一分四厘六毫。委有此事,心颇惊疑。适幻余禅师[32]自五台来,余以梦告之,且问此事宜信否?师曰:“善心真切,即一行可当万善,况合县减粮,万民受福乎?”吾即捐俸银,请其就五台山斋僧一万而回向之。

孔公算予五十三岁有厄,余未尝祈寿,是岁竟无恙,今六十九矣。《书》曰:“天难谌,命靡常。”[33]又云:“惟命不于常。”[34]皆非诳语。吾于是而知:凡称祸福自己求之者,乃圣贤之言。若谓祸福惟天所命,则世俗之论矣。

汝之命,未知若何?即命当荣显,常作落寞想;即时当顺利,常作拂逆(违背,不顺)想;即眼前足食,常作贫窭(jù)想;即人相爱敬,常作恐惧想;即家世望重,常作卑下想;即学问颇优,常作浅陋想。

远思扬祖宗之德,近思盖父母之愆。上思报国之恩,下思造家之福。外思济人之急,内思闲己之邪[35]。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天下聪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业不加广者,只为因循二字,耽搁一生。

云谷禅师所授立命之说,乃至精至邃、至真至正之理,其熟玩而勉行之,毋自旷也!


【注释】

[1] 袁了凡父:清·江峰青等修,顾福仁等纂,《嘉善县志·隐逸》(光绪十八年刊本,卷二十五,第490页,):袁仁(1479--1546),字良贵,号参坡。坡父祥,祖颢,皆有经济学。仁于天文、地理、历律、书数、兵法、水利之属,靡不谙习,独寓意于医,谓可藏身济人。昆山魏校疾,召仁,使者三至,弗往。谢曰:君患心疾,当㕮咀仁义,炮治礼乐,以畅君之精神,不然,十至无益也。校疾愈,访仁,与语三日,大惊,遂定交焉。颢尝作《春秋传》三十卷,祥作《春秋或问》八卷以发其言,仁作《针胡编》以阐之。卒之日,沐浴更衣,坐正寢,呼笔题诗,有“附赘乾坤七十年,飘然今喜谢尘缘”之句,投笔而逝。著有《一螺集》。《封赠》(卷十八,第339页):“赠文林郎,宝坻知县。”

[2] 孔道人:清·项联普修,黄炳堃纂,《云南县志·隐逸》(光绪十六年刊本,卷十,第131页,):“杨向春,字野崖,邑庠生,博涉经史,好性命之学,得邵子先天皇极数理,颇有前知,常隐县之九峰山,李中溪、杨升庵屡有诗访。后修白盐井路孔仙桥,更号孔道人。以数理灵奇,行动济人著,有《心易发微》诸书。袁了凡《立命说》有先生事迹。经百年后或有人见,后竟不知其所终云。”

[3] 邵子,即邵雍(1011-1077),字尧夫,谥康节,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诗人,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宋仁宗嘉佑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宋哲宗元佑中赐谥康节。

[4] 沈称:清江峰青等修,顾福仁等纂,《嘉善县志》(光绪十八年刊本):“字子德,科弟,禀贡生,博学有声艺林,兄弟自相师友。科第称十试不售。奉养父母绕膝愉愉,有事必长跪以请。科谢政辞归,寢食必共。父微恙,祝天愿代。里中或饮,翁归虽深夜,必衣冠见父。好施,先意济之,弗惜也。科性亦孝。母袁娠科时病,足瘇,至老遗痕犹在。科每夜俟母寢,必扪之乃退。父年八十八,母年九十四卒,哀毁尽礼。家有二貍,各育而共乳,人以为孝感云。”

[5] 童生,明清科举制度,凡习举业的读书人,不管年龄大小,未考取生员(秀才)资格之前,都称为童生或儒童。

[6] 提学,职官名。明代掌管学政及主持考试的官员。明置提学道,清设督学道﹑提学使等,俱简称提学。

[7] 廪生,明清两代称由公家给以膳食的生员。又称廪膳生。明初生员有定额,皆食廪。其后名额增多,因谓初设食廪者为廪膳生员,省称“廪生”,增多者谓之“增广生员”,省称“增生”。又于额外增取,附于诸生之末,谓之“附学生员”,省称“附生”。后凡初入学者皆谓之附生,其岁﹑科两试等第高者可补为增生﹑廪生。廪生中食廪年深者可充岁贡。清制略同。

[8] 贡生,科举时代,选府州县学生员之学行俱优者,贡诸京师,升入太学,有副贡、拔贡、优贡、岁贡、恩贡等名,统称为“贡生”。

[9] 署印,代理官署主官。署有官署意,此处为代理、暂时充任意。

[10] 殷迈(1512-1581),字时训,号秋溟,又号白野,直隶南京人。嘉靖二十年(1541)进士,授户部主事,历江西参政、南京太常寺卿。万历初年,升南京礼部右侍郎,管国子监祭酒事。《居士传》卷四十二载,殷氏“性淡泊,虽处清要,不耐交际苛礼”曾“屏居山寺,反求诸己,期于自得”。在官 13 年,告归闲居 17 年,“耽释氏书”,深研《楞严经》《金刚经》,并撰《赘言》一卷。

[11] 备卷,清制各省乡试考官在发榜前,还要在未录取试卷中找一些尚可之卷作为备用卷,内批堂字或堂备字,以备写榜时忽遇取中卷内有问题仓猝撤去,得以临时补入。此类考卷即为“堂备卷”。

[12] 博洽淹贯,博,广也。洽,徧也。言其所闻见广大也。淹,文义透彻。贯,深通、精通。原注:工夫一贯。

[13] 南雍,明代设在南京的国子监。

[14] 云谷会禅师(1500——1575),俗姓怀,释名“法会”,号云谷,祖籍浙江省嘉善县胥山镇。中兴禅宗之祖。世寿七十五岁,僧腊五十年。《嘉善县志·仙释》:“法会禅师,胥山乡人,䕌发大云寺。年十七,游天宁,遇济法舟策发之,遂携锡游方。至阳羡,见古林禅师,教参一归何处语,豁然有省,后至留都闭关数载。晚归大云,随方引诱,从而归化者甚众。万历二年冬,主三陈禅会,择日端坐而逝。入龛五日,迎归大云,怡然如生。”

[15] 科第,科举考试依次第取士。

[16] 不耐烦剧,不能容人:性情偏急,度量浅狭,实为福薄之相。

[17] 因材而笃,《中庸》:“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意思是说,天地生成万物,一定是就其天命之性而加厚充实。直立者滋其生长,倾倒者助其腐败。宋·袁甫《蒙斋中庸讲义》(卷二):“圣人即天也,因论天人不相离,遂言化生万物,因材而笃。材即天命之性也。栽者培之,率性则天佑之也。倾者覆之,不率性则天弃之也。而又有尽性如圣人者,则受天明命,祸福不同,咸其自取。天何心哉?皆所以笃厚之尔。”《了凡四训》(民国23年本)原注:“栽者培之,倾者覆之。同一境界,同一时机,生者自生,灭者自灭,成败得失,千差万别。其实种种境界,都人心地上造出。先哲知之,认为自取。世俗昧之,诿诸气数。所以鲜知自拔也。”

[18] 包荒, 包含荒秽,谓度量宽大。《易·泰》:“包荒,用冯河,不遐遗。”王弼注:“能包含荒秽﹐受纳冯河者也。”

[19] 《书·太甲》:“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郑注:“孽,灾。逭,逃也。言天灾可避,自作灾不可逃。”孔颖达《疏》:“《洪范五行传》有‘妖、孽、眚、祥’,《汉书·五行志》说云:‘凡草物之类谓之妖,妖犹夭胎,言尚微也。虫豸之类谓之孽,孽则牙孽矣。甚则异物生,谓之眚。自外来谓之祥。’是‘孽’为灾初生之名,故为灾也。‘逭,逃也’,《释言》文。樊光云:‘行相避逃谓之逭,亦行不相逢也。’天作灾者,谓若太戊桑穀生朝,高宗雊雉升鼎耳。可修德以禳之,是‘可避’也。‘自作灾’者,谓若桀放鸣条,纣死宣室,是‘不可逃’也。据其将来,修德可去;及其已至,改亦无益。天灾自作,逃否亦同。且天灾亦由人行而至,非是横加灾也。此太甲自悔之深,故言自作甚于天灾耳。”(《孟子·离娄上》引)

[20] 永言配命:引《诗·大雅·文王》篇。毛传:“言,我也。我长配天命而行,尔庶国亦当自求多福。”郑笺:“王既述修祖德,常言当配天命而行,则福禄自来。”本文引用者非《诗》本意。(《孟子·离娄上》引)。“配命”原注:上合天心。

[21] 积善之家,必有馀庆:自《易·坤·文言》。唐孔颖达《疏》:“欲明初六其恶有渐,故先明其所行善恶事,由久而积渐,故致后之吉凶。”本文意在积善而成吉。

[22] 夭寿不贰,出自《孟子·尽心上》:“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汉赵歧注:“仁人之行,一度而已。虽见前人或夭或寿,终无二心改易其道。夭若颜渊,寿若邵公,皆归之命。修正其身,以待天命,此所以立命之本。 宋孙奭《疏》:“此章言尽心竭性,足以承天,夭寿祸福,秉心不违,立命之道,惟是为珍者也。”“言人之于命,虽有或夭或寿,但操执其心而不二也。既夭寿不二,而修其身,以待其在天者如何耳,如是所以为能立命之本也。以其夭寿皆定于未形有分之初,亦此而不二也,不可徼求之矣。但修其在我以待之,是为立命也。如于夭寿而二其心,以废其所以修其在我者,则非所以立命者也。《商书》云:‘我生不有命在天。’是其意也。”原文大意是说,君子不因有夭寿而改变道心。

[23] 将迎,原注:将,送也。迎,接也。毋将迎,言不随物而往,不先物而动。犹言事未至,勿逆料;既往,勿追忆也。

[24] 战兢,戒惧谨慎。《诗·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惕厉,《易·乾》:“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宋胡瑗《周易口义》:“九三居下卦之上,在人臣之极,位正当公相之权也。上则须辅弼于君,下则须总领百官,以平均天下之民。凡朝廷之几务,莫不一责于己。若专奉上而怠于恤下,则有佞邪之謟。若勤恤于下,而简于奉上,则有侵权之诛。固宜终朝乾乾,日不自暇,慎思之,力行之,不倦以终之。是上则以思辅其君,下则以思总百官,以治天下之民。自朝及夕,常戒惧而惕若,则可以无咎矣。”

[25] 暗室屋漏,《中庸》《诗·大雅·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郑玄《注》:“言君子虽隐居,不失其君子之容德也。相,视也。室西北隅谓之‘屋漏’。视女在室独居者,犹不愧于屋漏。屋漏非有人也,况有人乎?”唐·孔颖达《疏》:“言君子之人在室之中,‘屋漏’虽无人之处,不敢为非,犹愧惧于屋漏之神,况有人之处。君子愧惧可知也。言君子虽独居,常能恭敬。”

[26] 礼部,古代官署。南北朝北周始设。隋唐为六部之一,历代相沿。长官为礼部尚书。考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下设四司,明清皆为:仪制清吏司,掌嘉礼、军礼及管理学务、科举考试事务;祠祭清吏司,掌吉礼、凶礼事务;主客清吏司,掌宾礼及接待外宾事务;精膳清吏司,掌筵飨廪饩牲牢事务。

[27] 秋闱,乡试是由南、北直隶和各布政使司举行的地方考试。地点在南、北京府、布政使司驻地。由于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闱。

[28] 李渐庵:李世达,字子成,泾阳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进士。曾任户部、吏部主事、文选郎中、南京太仆卿、南京吏部、兵部、刑部尚书等职。历嘉靖、隆庆、万历三朝,政声显赫,以耿介闻名于世。逝后朝廷赠太子太保。

[29] 慧空:清光绪《嘉善县志》:“如谷,字日海,号慧空,思贤里人,为人端谨。初闻云谷教于栖霞,潜往参焉。后主荆山月庭讲席,名震丛林。携钵游天台,走庐山,归而闭关于景德精舍,三年道大悟而诣五台,礼文殊,不数月,安坐而逝。其徒海音分其骨之半以归,塔于光德庵左。”

[30] 袁天启,清光绪《嘉善县志》:“袁俨,字若思,号素水。黄子,天启五年进士。少承家学,博极群书。坟典邱索以及青囊姑布之术无不研得其精,尤留心经济。自为诸生,即有名壇坫间。性坦直,与人交,谦和自下。初令高要,筹画兴革甚多,履任未几而介杜之名已走四方。丁卯夏,西潦骤涨,城中水深三尺。俨流涕走暑雨中,竭力救援,治苫盖,作粥糜,倩工捞溺,敛瘗浮骸。入秋淫霖不止,米价腾跃,复细勘贫户而亲赈之,车不遑停,目不睱睫,竟以劳瘁,呕血,卒于官。归衬时,囊箧萧然。士民市唁巷哭,如丧所生。著有《抱膝斋漫笔》三卷行世,《紫薇轩集》二卷未传。”

[31] 赵拚,字阅道,自号知非,浙江衢州人,进士及第後,历知州郡;宋仁宗时,官殿中侍御史(掌纠弹殿中百官朝会时失仪者)。拚为人气宇轩昂,壮严正直,谏言弹劾不避权贵,声称凛然。尝上言对待君子和小人之别:“小人虽小过,当竭力而绝之;君子不幸诖误,当得保全爱惜,以成就其德。”所言务在使皇上近君子而远小人,京师视为“铁面御史”。王安石变法时,赵拚站在欧阳修、苏东坡一边,极力反对,屡屡上奏斥其不利。他认为王安石是擅权专利,扰乱民心,说:“事有轻重,体有大小,财利于事为轻,而民心得失为重。今去重而取轻,失大而得小,惧非宗庙社稷之祸也。”最后终因意见不合,出任成都知府。在蜀期间,施政简易,百姓大悦。(《宋史》卷三一六)宋神宗元丰年初,拚又以太子少保(辅导太子的官职)入朝致仕。晚年的赵拚奉佛益笃,在家园的高处特筑一小屋,退朝后则独处其中,屏去声色,究心宗乘;日常蔬食,持戒不懈。他还每日延请一僧至家,与之共斋谈禅,自得其乐。(《中国佛学人名辞典》)于屋内墙壁题偈:“腰佩黄金已退藏,个中消息也寻常。世人欲识高斋老,只是柯村赵四郎。”表达晚年从心佛道的自得之情。七十七岁时在自筑高斋中趺坐而逝。临死前还致书佛慧禅师:“非师平日警诲,至此必不得力矣。” (《五灯会元》卷十六)死后朝廷追赠太子少师,号“清献”。

[32] 幻余禅师,清光绪《嘉善县志》:“法本,字幻余,薙发大胜寺。参学于紫柏禅师,忽然有得,开讲诸方,兼通宗教。随紫柏入京,为神宗母后供养五台山妙德庵。及归,赐金字经三卷,袈裟一袭。仍住大胜寺,无疾而逝。”

[33] 天难谌:谌,信。引文出自《尚书·咸有一德》。郑注:“以其无常,故难信。”

[34] 惟命不于常:出自《尚书·康诰》,周公诫康叔所作。原文:“呜呼!肆汝小子封,惟命不于常。汝念哉!无我殄。享,明乃服命,高乃听,用康乂民。”孔安国传:“以民安则不绝亡汝,故当念天命之不於常,汝行善则得之,行恶则失之。无绝弃我言而不念。享有国土,当明汝所服行之命令,使可则。高汝听,听先王道德之言,以安治民。”孔颖达疏:“王命言曰:‘呜呼!以民安则不汝绝亡之故,汝小子封,当念天命之不于常也。惟行善则得之,行恶则失之。汝念此无常哉!无绝弃我言而不念。若享有国土,当明汝服行之教令,使可法。高大汝所听,用先王道德之言以安治民也。’”大意是说,你康叔在封地上要用先王之道治理,使人民安定。天命不会常久降临,你行善则会得到天命,行恶就会失去。不要把我的话当耳边风。

[35] 闲邪:《易·乾》:"闲存其诚。"孔颖达疏:“闲邪存其诚者,言防闲邪恶,当自存其诚实也。”

今天必诛之什么意思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后,是否找到相关必诛之是什么意思的答案,想了解更多,请关注www.yfnsxy.cn聚上美世界奇闻怪事网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首页【QQ秒回】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转载请说明来源于"聚上美",本文地址:https://yfnsxy.cn/shjw/16579.html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聚上美 » 必诛之什么意思 必诛之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