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上美聚上美

分享生活见闻
领略世界奇闻怪事、体验民间趣事

重阳的来历 重阳节的来历和风俗

关于重阳的来历✅的问题,下面有几个最新重阳节的来历和风俗的观点,这里聚上美网站生活见闻小编希望能帮您找到想要的重阳的来历答案,了解更多重阳节的来历的相关详细知识。
相关重阳的来历的扩展:
重阳节的来历 重阳节,起源于战国时代,原是一个欢乐的日子。古人将天地万物归为阴阳两类,阴代表黑暗,阳则代表光明、活力。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九是奇数,因此属阳,九月初九,日月逢九,二阳相重,故称“重阳”。1.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中国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2.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3. 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4. 《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曰重阳,也叫重九。
重阳节的历史与传说,你知道几个? 重阳的来历 重阳节的来历和风俗(图1)

原标题《重阳节的历史与传说》

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九”在中国古代数字中是阳数之极,也是最大的单数。九月初九,二九相重,故称为“重阳”。在民间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因此重阳节又称为“登高节”。九不仅是阳数中最大,而且还与“久”谐音,现代人就借“久久”之意,祝福老年人福寿绵长。2013年国家将重阳节设为法定老年节,由此也能看出我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

重阳的来历 重阳节的来历和风俗(图2)

重阳节的由来

相传西汉有一位得道的高人叫费长房,他有一个徒弟叫桓景。一日,费长房对桓景说,九月九日,你家将有大难,你现在赶紧回家,到家后让家人把装满有茱萸的红色布袋系于手臂,然后登上高山,喝菊花酒,这场祸事就可以避免了。桓景听了师傅的话,在重阳当日带着全家登上高山,等傍晚回到家后,发现家中的牛羊鸡犬全都死了。此后,每年的重阳日,人们都会去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以求多福并躲避灾祸。

重阳节当然不真是这样形成的,据专家们推测重阳节应与祭天、丰收、祀祖等相关。据《吕氏春秋・季秋纪》记载,在九月于五月五日、九月九日,太子、诸王于西华门内宽广地位,上召集各衙万户、千户,但怯薛能击球者,成用上等骏马,系以雉尾、缨络,萦缀镜铃、狼尾、安答海,装饰如画。玄其障泥,以两肚带拴束其鞍。先以一马前驰,掷大皮缝软球子于地。群马争骤,各以长藤柄球杖争接之。而球子忽绰在球棒上,随马走如电,而球子终不坠地。力捷而熟娴者,以球子挑剔跳掷于虚空中,而终不离于球杖。马走如飞,然后打入球门中者胜。”

明、清两朝过重阳节的风俗基本相同,都是登高、饮菊花酒、赏菊等。据明刘侗、于奕正所撰《帝京景物略》及明吕毖所写的《明宫史》记载:九月九日,人们会携带美酒佳肴到郊外辞青登高。香山、法藏寺、显灵宫、报国寺等处都是京城登高望远的好去处。在民间重阳节还被称为女儿节,出嫁的女儿在这天必须回到父母家中过节。皇帝在重阳日也要登高祈福,不过他登的是万岁山(今景山)或兔儿山、清虚殿等。宫眷内臣则要在重阳换上应景的菊花补服。清朝到民国,阜城门外的真觉寺、陶然亭、天宁寺、法藏寺、蓟门烟树、清净化城寺、碧云寺及西山八大处等也都成为京城百姓重阳登高郊游的佳地。

重阳节的插茱萸与簪菊

重阳节除了登高外,还有插茱萸和簪菊的习俗。茱萸,又名“越椒”“艾子”,它是一种带有香味的植物,并具有杀虫消毒、逐寒祛风的功能。农历九月茱萸会结出气味芬芳的红色果实,人们认为佩戴茱萸囊、插茱萸、饮茱萸酒可以避疫祛病。在唐朝之前重阳插茱萸极为盛行,但从唐朝开始菊花逐渐成为了人们头上的主角。古人认为菊花不仅有不畏严寒,淡泊名利,思念和延寿之意,还有驱邪避灾的功效,因此重九簪菊渐成新潮流。《菊谱》中载“唐辇下岁时记:九月宫掖间,争插菊花,民俗尤甚”。唐朝诗人杜牧在《九日齐山登高》中也写道“又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宋人周密在《乾淳岁时记》中记载:“都人九月九日,饮新酒,泛萸簪菊。”北宋词人晏几道的《阮郎归》也写到重九簪菊的习俗:“清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宋朝人可说是历代中最爱重阳簪菊的人,无论男女都会在重阳节时头插鲜花,不仅如此,妇女们还会用彩缯剪成茱萸、菊花赠予他人佩戴。不过从宋朝之后重阳簪菊之风渐淡,虽后世文人的诗文中还有记载,但民间却已经不像宋朝那么盛行了。到了清代,北京地区则是用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应该算是重阳簪菊的一种变俗吧。

重阳的来历 重阳节的来历和风俗(图3)

重阳赏菊

在重阳节众多民俗活动中赏菊最为雅致,这是文人墨客最喜爱的一个环节,历代文人都留下了大量重阳赏菊的名篇。如孟浩然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王勃的“九日重阳节,开门见菊花”。范成大的“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等等。

北京重九赏菊的历史也非常悠久,相传辽第八位皇帝辽道宗耶律洪基偏爱菊花,他曾多次派使臣到北宋都城开封移植菊花,广种于南京城内(今北京)。到了金代,赏菊已经成了皇帝与百姓们共同的爱好,《大金国志》中就有金章宗与宸妃于东明园赏菊的记载。金大定十年(1170年),南宋使者范成大出使金中都(今北京),恰遇重阳节,金朝官员请他到西山赏菊,他即兴写下了《燕宾馆》一诗,其中就有:“苦寒不似东篱下,雪满西山把菊看。”由此可以看出当时北京地区重九赏菊已成风俗,而中都百姓们更是“时逢九月,菊花送至都城,都人争购之,不日告罄,有豪门尽购百本,置朱门内外,繁花尽艳,路人皆观之赞之”。元代宫中以紫菊为上品,皇亲贵族均以重阳簪紫菊为贵,元朝皇帝每年四月至九月要回上都(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内)避暑,重阳节前后,帝后便从上都返回大都(今北京),如果帝后还大都时正赶上重阳,宫中就要举行品菊赏秋的活动,后成为常制。

明、清两代重阳赏菊之风更盛,明《天启宫词注》载:重阳日宫内四处要按层摆满菊花,“望之若山坡,五色绚烂,环围无隙,名曰‘花城’。”清代赏菊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经过明、清两代人工培育,京城的菊花品种极其繁多,据《燕京风时记》中载:当时京城菊种,有蜜连环、银红针、桃花扇、方金印、老君眉、天女散花、桃花人面、鸟爪仙人、黄鹤仙人、杨妃酔舞、西施粉、六郎面、墨麒麟、鹦哥抱子、蜜蜂窝、合家欢乐等300余种菊花。

品质高洁秀丽淡雅的菊花受到大众的追捧,重阳节时普通百姓也都会买上几盆菊花放在自家阶前案头观赏,而富贵人家则要购买数百盆菊花,摆满在房前屋内,远望如山,称其为九花山子,九花即菊花。如果菊花是按梯形摆放的,则称这种造型为九花塔。重阳节前后,广安门外的天宁寺菊花开得最盛,市井百姓、达官贵人、善男信女纷纷前来赏菊,“天宁寺里好楼台,每到深秋菊又开,赢得倾城车马动,看花齐带玉人来”。这首诗描写的就是百姓到天宁寺赏菊的盛景。民国期间,中山公园、北海公园、西郊之万牲园(今北京动物园),每到重阳节都会举办赛菊大会。时至今日,中山公园和北海公园在金秋九月还会举办赏菊活动。

重阳的来历 重阳节的来历和风俗(图4)

重阳节的吃喝

重阳节人们要饮酒,还要吃重阳糕。酒,一般是指茱萸酒和菊花酒,茱萸前文已经说过了,因其味道辛辣,气味芳香,古人认为其有治寒驱毒、辟邪去灾之功能,用茱萸叶泡水喝,人不会得瘟病。农历九月气温逐转凉,在此时饮一杯辛辣的茱萸酒,既可以驱寒还可以辟邪祛灾。重阳节喝的另一种酒,就是菊花酒。菊花生长于秋季,怒放于霜降之时,菊的这种独殊品性,让它成为了生命力的象征,并有“延寿客”的美誉。酿制菊花酒,早在汉魏时期就已盛行。据《西京杂记》载:“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为酿之,至来年九月九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人们相信九月九日喝菊花酒可以延寿祛病,菊花有疏风除热、清肝明目之功效,白酒可以活血化瘀、畅通经脉,适量喝菊花酒确实会有养肝补虚、明目健脑、活血止痛、延缓衰老等功效。重阳饮菊花酒的习俗不仅流行于民间,宫廷内苑也如是,明朝皇帝在重阳节,要举办迎霜宴,其中的饮品就是菊花酒,今天市场上所见到的仁和牌菊花白酒,就是清宫御酒之一,现在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菊花白现还是北京市非物质遗产之一。

重阳糕,又叫重九糕、花糕,它是重阳节的应节食物。重阳节吃糕的习俗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饵,即古代的糕。“蓬饵”是用黍米制作的一种有黏性的糕点,它可算最早的重阳糕。重阳吃糕,有辟邪之意,后又因糕与高同音,有步步登高之意。随着重阳节的流行,饵也越做越考究,出现了多种款式和形态。在《唐六典》和唐《食谱》中记载,重九的食品有麻葛糕、米锦糕等。到了宋朝,重阳糕的花样更加丰富,有狮蛮糕、菊糕等。明清时,北京重阳节吃的重阳糕主要分为二种,一种是两层面饼中间夹有细果,如龙眼肉、青梅、红枣、山楂糕等,两层三层不同,上有双羊或小鹿,寓意吉祥或食禄;另一种则在蒸饼上铺满枣和栗子,大小有所不同,高的能到一二尺,上小下大,成圆锥形,并插以彩旗装饰。除了吃花糕外,北京还流行重阳吃菊花锅,菊花锅是宫廷御膳之一,它非常受慈禧太后的喜爱,入秋之后,慈禧常令宫女日摘白菊数朵,待清水漂洗后,与生鱼片、生鸡片一起放入提前准备好的鸡汤或者肉汤,开锅后便可食用。蒸蟹与烤肉也是京城重阳常吃的食物。

现在的重阳节在众多传统节日中要算“小节”了,它没有其他节日来得热烈浓重。重阳节有着悠久丰富的文化历史,无论是从敬老爱老还是恢复民俗方面,我们都应该对重阳节进行大力的宣传与挖掘。

文丨张田

重阳的来历 重阳节的来历和风俗(图5)

【北京纪事公号:beijingjishi 欢迎搜索+关注】

今天重阳的来历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后,是否找到相关重阳节的来历和风俗的答案,想了解更多,请关注www.yfnsxy.cn聚上美世界奇闻怪事网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首页【QQ秒回】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转载请说明来源于"聚上美",本文地址:https://yfnsxy.cn/shjw/15807.html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聚上美 » 重阳的来历 重阳节的来历和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