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丝绸之路最早开始于哪一年的扩展:
丝绸之路开创于哪朝 汉,张謇通西域后。丝绸之路,指西汉时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市)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西北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交通路线)。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广义的丝绸之路指从上古开始陆续形成的,遍及欧亚大陆甚至包括北非和东非在内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线路的总称。除了上述的路线之外,还包括于于约公元前五世纪形成的草原丝绸之路、中古初年形成,在宋代发挥巨大作用的海上丝绸之路和与西北丝绸之路同时出现,在宋初取代西北丝绸之路成为路上交流通道的南方丝绸之路。
从地标到分界线:厘清“丝绸之路”的概念
郭晔旻/文
侯杨方(以下简称“作者”)教授的新著《这才是丝绸之路——重抵历史现场的行走》费时多年,亲身勘测了历史上的“丝绸之路”经过的著名地点。书中所刊载的大量实地高清照片,使读者对这条往往仅停留于“概念”上的“丝绸之路”有了更为直观、清晰的认知。将“概念”打上引号是因为在作者看来,时下大众对于“丝绸之路”的认知,距离史实相差太远。
就像作者所言,“丝绸之路遍地开花,似乎所有的道路都可以统称为丝绸之路,甚至我们可以称通往巴基斯坦的中巴友谊公路也是丝绸之路”。“所有的道路”一词当然有些夸张,但理解成与中国之间的贸易路线大约不会有错。所以海道商路叫做“海上丝绸之路”,经过西南前往印度、东南亚的商路自然就是“南方丝绸之路”。
但作者在书中所说的“丝绸之路”,是“经典意义上的丝绸之路”,也就是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作者尤其强调了这条路线上的三个重要地标:玉门关、阳关和葱岭(帕米尔高原),“非经玉门、阳关、葱岭,皆非丝绸之路”。这是因为,这三个地方并不是普通的地理坐标,也是文化分界线。“春风不度玉门关”与“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两句诗,就表明玉门关与阳关“是丝绸之路非常重要的界线,是中原汉地和西域的分界线”。而葱岭之外,在两千年前的汉代是希腊文明、地中海文明的领域,因此凿空西域的张骞是“有史记录以来的第一个从中华文明到达地中海文明的人”。作者因此也为书中的“丝绸之路”下了一个正面定义:“丝绸之路就是中华文明与地中海文明的交流,连接亚欧大陆两端的两大文明之路”。在作者看来,这正是作为一条贸易路线的“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所在,其他的贸易路线当然也有自己的价值,但它们仍旧是同一个文明内部的交流,而“丝绸之路”代表的却是“当时亚欧大陆东西两端两大高度发达的文明之间的直接交流”。
在厘清“丝绸之路”概念的同时,作者也试图澄清一个由来已久的刻板印象:“骆驼爬沙丘的异域想象是最常见的,但这是不可能出现的”,是“想象力的贫困”。丝绸之路是一条古代商路,因此不能脱离水、草,“在中国西北内陆与中亚的干旱地区,也需要遮阳的绿荫”。这不是凭空推断,而是来自史籍上的真实记载。《汉书·西域传》里就提到,“自玉门、阳关出西域有两道。从鄯善傍南山北,波河西行至莎车,为南道”,“自车师前王廷随北山,波河西行至疏勒,为北道”。这段文字不但记录了汉朝中原通往西域的两条道路,还两次出现了“波河”一词。作者在书中对此的解释是“沿着水源而行、沿着绿洲而行,沿着定居点而行,沿着最容易、最安全的道路而行”。古人出行,一天也就行走二三十千米。因此水源、绿洲与定居点,可以提供人畜需要的补给、住宿,甚至遮阳。关于最后一条,作者提到,西域的绿洲“有密如蛛网的灌溉水渠,水渠与道路再细,两旁也密密地、不留缝隙地种植着白杨,与长达几十公里的葡萄架一起,交织成绿色的伞盖,即使是盛夏的中午,行走其中也能避开炎热的阳光,这对丝路商队来说至关重要,否则一定会中暑倒下”。作者随后得出结论:“古代的丝路商队骑着驴、马、骆驼”“必须穿越河渠密布的绿洲”。
大体来看,作者在书中“重抵历史现场”的行走,与两位古人(当然不限于这两人)走过的路线有着很大的关系。其一是汉代的张骞,其二是唐朝的玄奘(即唐僧的原型)。前者凿空“西域”的壮举,记录在《史记》与《汉书》里。后者则有一本《大唐西域记》,列举了前往印度求法所经之地。前者没有留下什么画像,后者却有一幅广为流传的行脚僧图像。但作者在书中指出,这幅画里的人物戴着骷髅头项链,是佛教密宗的特征,原画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画的是一位镰仓时代的日本僧人。这幅画在民国时期流传到中国,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居然成了国人对玄奘和尚的“刻板印象”,实在令人哭笑不得。
作者在帕米尔高原(葱岭)的经历也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帕米尔高原号称世界屋脊,它“不仅是东西交通的中间点,也是丝路上海拔最高、地形最复杂、景色最壮美的地方”。正是由于它的高海拔,作者戏谑当年途径此地的玄奘和尚达到了他一生中的“人生巅峰”。《大唐西域记》里提到,葱岭“崖岭数百重,幽谷险峻,恒积冰雪,寒风劲烈”。帕米尔高原的地势,的确就是一条条黑色的幽谷险境夹在冰雪中间。作者因此称赞,这段文字描述非常细腻、真实,除非亲身经历,否则是想象不出的。
更令人感兴趣的,是“葱岭”这个名称的来历。玄奘说这里“多出葱,故谓葱岭”。真的是这样吗?作者在帕米尔高原的实地考察中,在海拔大约4200米的一片荒原上,恰好看到了一望无际、开着花的“大花葱”。对于古代商路的旅行者来说,这种大花葱的最大价值绝不是欣赏,而是食用。它不仅能够调味,还富含维生素C。书中提到,“这个葱确实很好吃,当天晚上我们就品尝了野葱炒肉片,味道浓烈,口感不错”。可以说,这是完美验证了史籍中对“葱岭”出处的记载。
葱岭往西,就是今天的中亚地区。今属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是中亚名城,留下了很多古迹,书中也用了相当大的篇幅介绍,令人读之而心向往。难怪中世纪的波斯史学家志费尼在他的《世界征服者史》里面曾经称赞撒马尔罕“是人世间最美的天堂”。另外,作者在当地见闻中的一个细节很有意思。中亚地区的驿站风格与中原截然不同。它们的门特别高。而原因令人忍俊不禁:“可以把拖(似应为‘驮’)着货的骆驼直接牵进去”,“门很矮的话,骆驼只能留在外边,一觉醒来货都给人偷光了”。
同样是在撒马尔罕,作者提到了当地对一幅公元7世纪粟特壁画的解说词,“后面则是古代韩国人,戴着鸟羽装饰的帽子”。书中随后也说,当时撒马尔罕和整个欧亚大陆的关系都比较密切,“壁画中就有来自朝鲜半岛和青藏高原的使者”。此处提到的使者,应是阿夫拉西阿卜(Afrasiab)保存的粟特国王大使厅的壁画中出现的两位戴鸟羽冠的人物。学界一般将其视为来自东方的使者,但却有着新罗使者、渤海国使者、日本使者、高句丽使者等多种争论性观点。“高句丽说”虽然通行最广,但这个政权版图横跨鸭绿江两岸,西抵辽河,南跨平壤,自然不能简单视为“朝鲜半岛”的古代政权,与“古代韩国人”就距离更远了。
除此之外,书中的一些看法,似乎也有可以推敲、讨论的地方。譬如,作者认为,最初的“丝绸之路”有着严格的时间限制,即张骞抵达大夏首都蓝氏城(在今阿富汗)的公元前128年到古希腊地理学家出版《地理志》的公元后150年。这样说的理由是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1877年的《中国》一书中首创“丝绸之路”一词,同书还绘制了一张《中亚地图》,并注明是“旨在说明公元前128年至公元150年间交通关系概况的中亚地图”。
不过,这张图毕竟没有提到“丝绸之路”,因此对于早期“丝绸之路”的时限,一直有另外的解读。李希霍芬本人在1877年6月2日向德国地理学会做了《跨越中亚的古代丝绸贸易商路线》的演讲,基本上就是《中国》书中相关内容的精简版,其中就提到,丝绸从中国直接交易到中亚,开始于公元前114年,结束于公元120年。更通行的说法来自德国学者赫尔曼在1910年出版的《中国和敍利亚间的古代丝绸之路》,书中将李希霍芬的“丝绸之路”概括为“公元前114年至公元 127年”间的中国与中亚、印度的商路。前114年,“西北国始通于汉”。127年,“乌孙、葱岭以西遂绝”。这样的“丝绸之路”定义,似乎更加清楚一点。
而在论断“丝绸之路”意义时,书中断言,在张骞“凿空”之前,中华文明与地中海文明“找不到确凿的史料记录与直接证据,也没有带来重大的文明交流的成果”。只不过,作者在有关“犍陀罗风格”(GandharaStyle,希腊化时代印度著名雕刻艺术)对中国影响时提到秦代前后,也就是战国与两汉的雕塑水平都远远逊色于秦兵马俑。因此断言,“一个艺术如果是在本土产生的,它一定会有一个慢慢提高的过程,即使水准跌下去,也不可能突然像断崖似的跌下去,而且整整跌了四百年”。秦兵马俑的雕塑艺术如果不是本土产生,那么会不会是与域外交流的成果呢?作者没有明言,但不能不给人造成这样的联想。如果雕刻艺术尚且不算“重大的文明交流的成果”的话,小麦或许是更加典型的例子。小麦一般认为起源于西亚的“肥沃新月地带”。至今小麦春季生长,夏季收获的特征还与当地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的地中海气候吻合。然而,早在殷商时期,中国就出现了关于小麦的记载。这显然是在“丝绸之路”开通之前很久就从地中海世界传播到中国的结果了。
另外,在提及因莫高窟闻名四海的“敦煌”语源时,书中采取的则是一个传统论点。即汉末的应邵在给《汉书》做注释时的说法,“敦,大也;煌,盛也”。“敦煌”一名取的是“盛大辉煌”之意。然而,在设郡之前,敦煌并无盛大的事物,而且此前的土著居民也不通汉文,若用汉字来解释敦煌的地名,难免“望文生义”之嫌。《山海经》里记载有“敦薨”,即是敦煌最早的称呼。这说明这一地名其实是当地土著居民语言的音译。譬如姚大力先生就提出,“敦煌”一词是对东伊朗语言的音译,意为“受安全保卫(的城池)”,可备一说。
话说回来,这些讨论的结论如何,其实也并不影响《这才是丝绸之路——重抵历史现场的行走》的价值。毕竟,时下已有了太多关于“丝绸之路”的以讹传讹的不实理解,需要这本书来“正本清源”。
今天丝绸之路最早开始于哪一年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后,是否找到相关丝绸之路最早开始于哪一年开始的的答案,想了解更多,请关注www.yfnsxy.cn聚上美世界奇闻怪事网站。【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首页【QQ秒回】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转载请说明来源于"聚上美",本文地址:https://yfnsxy.cn/shjw/15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