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上美聚上美

分享生活见闻
领略世界奇闻怪事、体验民间趣事

彝族的风俗习惯 彝族族的风俗是什么

关于彝族的风俗习惯✅的问题,下面有几个最新彝族族的风俗是什么的观点,这里聚上美网站生活见闻小编希望能帮您找到想要的彝族的风俗习惯答案,了解更多彝族人的风俗习惯是什么?的相关详细知识。
相关彝族的风俗习惯的扩展:
彝族人的风俗习惯是什么?

云南彝族风俗习惯:

待客习俗

民间素有“打羊”、“打牛”迎宾待客之习。凡有客至,必杀先待客,并根据来客的身份、亲疏程度分别以牛、羊、猪、鸡等相待。在杀牲之前,要把活牲牵到客前,请客人过目后宰杀,以表示对客人的敬重。酒是敬客的见面礼,在凉山只要客人进屋,主人必先以酒敬客,然后再制作各种菜肴。待客的饭菜以猪膘肥厚大为体面,吃饭中间,主妇要时时关注客人碗里的饭,未待客人吃光就要随时加添,以表示待客的至诚。吃饭时,长辈坐上方,下辈依次围坐在两旁和下方,并为长辈添饭、挟菜、泡汤.

烤茶是我国高山峡谷地区少数民族的生活必需品,由于气候寒冷干燥,缺少蔬菜,故常以喝浓郁热茶的方法来补充营养素的不足,所谓“每日必饮三次茶”。烤茶种类多样,咸甜苦辣,人生百味,既是艰苦劳作的能量之源,也是节庆待客的灵性之物。

据说在当地,若学不到一手烤茶技术,到姑娘家烤不出好茶,老丈人会认为你没本事,而不愿将姑娘嫁给你,因此,当地小伙十五六岁就要学烤茶,都有一套自己的烤茶绝招。

彝族人还流传着百灵从无量山百丈高崖衔来茶种为人治百病的故事,为纪念灵鸟,客人饮茶时,少男少女总会模仿灵鸟翩翩起舞,而糊米罐罐香茶的每道工序也和百灵有关。

婚俗

男女青年订婚之后,便要进行婚宴的准备。婚宴多用猪、鸡肉,一般不用羊肉(丧事则用羊肉)。滇南石屏彝族有在出嫁前邀集男女伙伴聚餐痛饮之习;滇西的彝族,凡娶亲嫁女,都要在庭院或坝子,用树枝搭棚,供客人饮酒、吸烟、吃饭、闲坐,民间把这种用枝搭的临时棚子称“青棚”。

彝族的婚恋奇特而有趣,最有趣的是,举行过“换裙礼”的少女,方可在“玩场”中与心上人结交恋爱,以及媒人说亲和吃酒定亲、让新娘挨饿、亲朋通宵哭嫁、向迎亲者泼水、抢背新娘、洞房博斗等传统婚俗。

少女换裙带礼

彝族姑娘进入成年时(一般多在15岁),依俗要举行隆重的“换裙礼”。换裙礼仪式上,姑娘要让姐妹们把她原来的单辫子改梳成双辫子,盘于头顶。还要把原先佩带两耳的白坠片或穿耳旧线扯下,换上红玛瑙似的珊瑚珠或银光闪闪的耳坠,以示吉祥。最后,姑娘脱去原先的红白两色童裙,换上绣了花边的上衣和黑、蓝、黄、白等五彩相间的有褶拖地长裙。换上新裙后,姑娘便可到“玩场”跳舞唱歌,参加社交活动,开始寻找自己的心上人了。

背新娘

按照彝家俗规,新娘出阁时,双脚不得落地沾土,否则便有子嗣不蕃之虞,须由接亲的小伙子来背新娘,并扶她上马。迎娶归途上还有种种规矩:倘山高路窄无法骑马时,须由接亲的小伙子轮流背负新娘而行;过河涉水,更得由人背过河,新娘的绣花鞋万万不能沾水。

泼水接亲

彝族认为,清水能驱恶除邪,送走妖魔,带来幸福。因此,彝族新婚时一定要泼水,为能经受住这个考验,在迎亲时,男家选派未婚伙子去接亲时,既要身体强壮,又要精明能干,既能招架泼水的受寒之苦,又能完成"抢走"新娘的艰巨任务,往往在推荐人选时反复审议,择优录用,有的不惜长途跋涉,选拔良才。

彝族的迎亲是通过"抢"的方式完成的。在“抢亲”的头一天晚上,姑娘们向小伙子展开了猛烈的水战。姑娘们用泼、淋、灌、射等各种方式凶猛地攻击小伙子,使来“抢亲”的小伙子难以招架。于是,聪明的小伙子便在天黑以前找到存水的地方,悄悄地倒掉一部分,以减轻“水灾”的袭击。

经过一晚上的水泼,当早晨来临时,“抢亲”便开始了。这时,姑娘们拥着新娘,小伙子们前去“争抢”,姑娘们防守严格,小伙子必须机灵多变,乘一瞬间出现的漏洞,抢走新娘便跑,直跑出一二里山路才改为行走。可见,把新娘“抢”到婆家是多么的不容易!但彝族却认为,婚礼中的这一泼一抢才会驱除邪祟而保证日后生活不受侵扰。

洞房里的打斗

按照彝族习俗,洞房之夜,新娘如果不反抗搏斗,将被人嘲笑:“这是不会反抗的女人!”据说,他们日后生下的孩子,祖先将不予承认,死后还进不了“阴间”呢!因此,待宴客散去,洞房里的一对新人,还有一番打闹搏斗。他们摔摔打打,撕衣抓脸,从洞房里传出来的砰砰之声,震得四邻皆闻。

第二天早晨,新郎便领着新娘认父母。下午,新郎便约上一个伙伴,跟着新娘回娘家,去认岳父母。如果那个作陪的小伙子是个调皮鬼,当他们到新娘家时,这个小伙子便会抢先进门,甜声甜气地首先叫爹叫妈,接着新郎也叫,使得新娘的父母弄不清究竟哪个才是自己的女婿。


我国第六大少数民族彝族的生活特性,你知道多少? 彝族的风俗习惯 彝族族的风俗是什么(图1)

我国第六大少数民族彝族,彝族史称"乌蛮"、'"罗罗"、 "倮倮",有诺苏泼、聂苏泼、倮倮泼、香堂、蒙化等自称。彝族,主要分布在滇、川、黔、桂四省(区)的高原与沿海丘陵之间,主要聚集在楚雄、红河、凉山、毕节、六盘水和安顺等地,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民族语言为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北部、东部、南部、东南部、西部、中部6种方言,其中包括5个次方言,25个土语。

彝族有着许多自己的生活特性:他们是大分散、小聚居的生活特点,各地的彝族住宅也不很相同。但他们在屋内基本都会用锅庄石或三脚架,设一个火塘,塘火终年不熄,火塘除用于取暖、照明、炖煮或烘烤食物外,亦是聚友会客的中心。不能用脚去踩锅庄石或三脚架,也严禁往火塘里吐唾沫或在火塘烧烤不洁之物,更禁忌在火塘边裸露身体。

彝族有严格的礼俗,途遇长辈,晚辈须待立一侧,让长者先行;长辈入室须让其上座,余下再依次而坐;吃饭时,长辈坐上方(习称"上席"),下辈依次坐两旁和下方,并侍候长辈,为其添饭、夹菜、泡汤,不能摸成年人和老人的头,兄弟可与嫂嫂开玩笑,但兄长不能与弟媳开玩笑。客人入室让上座,主人坐在客人左边,小辈坐在客人对面。禁穿草鞋上火炕床;上楼要脱掉鞋子;禁裸体、半裸体成年人入家门;不能用脚踩门槛,或坐在门槛上;不能用筷子敲桌子和碗;禁在家中吹口哨、唱山歌、说粗话;妇女的衣裤不能晾晒在过路的地方和蜂窝旁边;禁止面对着太阳大小便。亦及在长幼、男女、主客之间有严格的礼仪之分。

鼻族的民间有杀牲待客的礼节,叫”打羊””打牛”,也就是根据来客的身份、亲疏程度分别以杀牛、羊、猪、鸡等来款待客人。在杀牲之前,要把活牲牵到客前,请客人过目后宰杀,以表示对客人的敬重。酒是敬客的见面礼,在凉山只要客人进屋,主人必先以酒敬客,然后再制作各种菜肴。待客的饭菜以猪膘肥厚大为体面,吃饭中间,主妇要时时关注客人碗里的饭,未待客人吃光就要随时加添,以表示待客的至诚。吃饭上桌时,长辈坐上方,下辈依次围坐在两旁和下方,需要注意方位。

彝族的风俗习惯 彝族族的风俗是什么(图2)

鼻族人除了前面在火煻的一些礼仪外,还禁忌戏耍动物头;忌在众人中放响屁,说脏话;忌夜间吹哨; 忌拿灵长类动物肉食物,也忌食其肉(熊、狗、猴、猫等);忌婚丧嫁娶宰杀山羊;忌以苦篙杆做筷子及打人;火烧荞麦粑粑从火塘里拿出时,忌马上翻动及用棍棒穿通;忌把锄头和斧子放在一起;忌在屋内将锄或斧子扛于肩上;忌在家中火塘里烧刺奶包树和马桑树;忌异根恋抱的树。

彝族的节日主要有“火把节”、“彝族年”、“拜本主会”、“密枝节”、“跳歌节”等。

彝族人最普遍且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是火把节,一般多在夏天的六月二十四日或二十五日。火把节,彝族男女老少,身穿节日服装,打牲祭献灵牌,尽情跳舞唱歌、赛马、摔跤。夜间,手持撒松香粉的火把,成群结队绕村串寨,翻山过田,转绕住宅和田间地头后汇聚一地烧起篝火,翩翩起舞。撒上松香的火把能“嘭”地一声巨响,腾空飞起,形成绚丽的火花,并扬起一股香气,是表示一种美好心情,他们利用这节日打火把仗愿:后辈对老辈撒,是尊敬,祝福长寿;长辈对晚辈撒,是爱抚,祝愿吉利; 同辈互撒,是亲密友爱;青年男女互撒,则是恋爱的开始。在路南、圭山等一带的彝族,节日期间,人们弹着大三弦,跳起“阿细跳月”,同时举行摔跤、斗牛等活动;而在楚雄、弥勒等地带的彝族,也举行传统的“祭火”仪式。彝族聚居的节日的夜晚,到处是“火树银花不夜天”,景象十分壮观。

赛装节——彝族少女们有自己的时装表演:楚雄的永仁县直苴村的赛装节(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日)和大姚县三台乡的赛装节(每年的三月二十八日)。 彝族的姑娘们勤劳、心灵手巧,赛装节也就是姑娘们最能显示自己的手工挑花和刺绣的本领的时候,看谁的衣服最漂亮,谁的衣服多、花样好,也是年轻男女们表白爱意的机会。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的赛装与过去的赛装方式也有不同,现在,人们已不再把所有衣服都穿在身上,而是不停地更换新衣,有的姑娘一天要换五六套衣服。于是,赛装节上也就多了一个景致:在山坡边、树下,老人们搭起帐棚,烹煮着食物,为自己的姑娘忠实地守护着服装。 赛装节本意就是一个比赛的节日,同其它时装表演不同的是,彝族少女既是服装的设计者,也是制作者,更是表演中的“时装模特”。这也是一种打歌(歌舞会)。

时逢收获、婚嫁或节庆,生活在云南的彝族,少则数十人,多则数百上千人,也会围着一堆堆熊熊烈火,以四周沉寂肃穆的青山和深邃神秘的天幕为背景,合着芦笙、短笛、月琴和树叶吹奏的音乐节拍,男女手拉手,围成圆圈,逆时针方向踏足而歌,通宵达旦,兴尽方休。

这里顺便说一下,打歌是“全球十大民间舞蹈”之一,遍及云南,不仅彝族,就连白族、纳西族等民族中都盛行这种歌舞形式,只是叫法不同而已,如有“打歌”、“左脚舞”、“踏歌”、“跳芦笙”等名称。 据考证,“打歌”系“踏歌”转音而来。可以追述到汉唐时期,“踏歌”就曾是我国中原及南方民间十分活跃的民俗性歌舞。

庆年节——是彝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农历十月,彝族人都要过庆年节,并相互拜祝,载歌载舞,祝贺节日。

“跳虎节”——在云南省双白县小麦地冲一带的彝族人过年时有着这个的特殊的风俗节日,整个跳虎节期内,全村上下男女老幼都沉浸在迎虎、送虎、观虎跳跃和驱赶邪恶鬼怪的一派欢乐气氛中,当地老百姓都深信只有通过一年一度的传统跳虎、敬祭虎神和祈愿老祖宗的保佑后,全体村民才能五谷丰登,人丁兴旺,一年比一年更美满幸福。节日一般都是正月初八,具体内容是全村成年男子集于村后土地庙遗址,杀狗献“咪司”(迷司即为土主神之意),随后由本村“毕摩”祭土主请虎神。找8位村民化装成老虎翩翩起舞,“老虎们”两耳高耸,尾巴粗壮,浑身虎纹,额上绘一汉字“王”,颈上挂一个大铜铃,威风凛凛。“毕摩”念罢祭辞请虎神后,虎王率众老虎入村。

你还知道彝族有些什么样的节日和生活特点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大家一起共同学习!

彝族的风俗习惯 彝族族的风俗是什么(图3) 今天彝族的风俗习惯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后,是否找到相关彝族族的风俗是什么的答案,想了解更多,请关注www.yfnsxy.cn聚上美世界奇闻怪事网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首页【QQ秒回】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转载请说明来源于"聚上美",本文地址:https://yfnsxy.cn/shjw/14611.html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聚上美 » 彝族的风俗习惯 彝族族的风俗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