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上美聚上美

分享生活见闻
领略世界奇闻怪事、体验民间趣事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 端午节起因并非屈原,为何后来屈原成为纪念对象?

关于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的问题,下面有几个最新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的 诗人的观点,这里聚上美网站生活见闻小编希望能帮您找到想要的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答案,了解更多端午节是为纪念谁设立的节日?的相关详细知识。
相关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的扩展:
端午节是为纪念谁设立的节日? 屈原, 屈原 被歌颂为爱国诗人,是从文学角度来定位。他投江自杀以表忠贞高节,以示怀才不遇,博取人们同情。这种情怀,经过长久历史磨合及辗转相传,或许基于民族性的美德表彰,对弱者牺牲,产生惋惜与怜悯,融合成一种共同意向,便出现种种美丽传说,有了划龙舟包粽子的“端午节” 来纪念。
端午节起因并非屈原,为何后来屈原成为纪念对象?

来源:方志江苏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 端午节起因并非屈原,为何后来屈原成为纪念对象?(图1)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曾多次引用爱国诗人屈原的诗句。如,2014年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引用屈原的诗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勉励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2018年5月28日,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中,引用“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勉励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又到端午佳节,屈原再次成为热门话题,但这个节日形成之初原本和屈原无关,那么,为何后来人们要将这个节日“转让给屈原”(闻一多语)了呢?

01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大家都很熟悉,本不用小编多加饶舌,但还是想说说有关他的三件事:

一是屈原力主联齐抗秦。战国时期,有合纵派,有连横派。两者是对立关系。屈原是合纵派,他希望能联齐抗秦。屈原曾劝谏楚怀王杀掉当时身在楚国的秦相张仪,但张仪已贿赂楚怀王身边的人,成功逃脱,楚怀王想去追缉,结果也没有成功。

二是秦昭王请怀王到武关结盟,屈原力谏不可,说:“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无行。”但怀王不听。结果,秦国“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最终客死秦国。

三是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兼管内政外交,但有个与他同列的上官大夫有争宠之心,屡次陷害,成功地让怀王疏远了他。怀王死后,又是这个人再次向新王进谗,屈原最终被流放。秦将白起攻下楚国郢都(江陵)的第二年,屈原自沉汨罗江,以明其忠贞爱国之意。

从屈原留下的文字以及他的言行看,他是一个很有爱国情怀和人格魅力的人,也正是因为此,魏晋时期的嵇康、唐代的柳宗元、宋代的陆游等人,都受他很深的影响。直到现在,人们也会时常怀念他。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 端午节起因并非屈原,为何后来屈原成为纪念对象?(图2)

屈子行吟图 傅抱石

02

然而,将端午这一天和纪念活动联系起来是很久以后的事了,而在历史上,在这一天纪念的人物也不止是屈原,还有曹娥、陈临、伍子胥等等。

那么,为何“纪念屈原”成为多数人的最终选择,并渐渐成长为这个节日最强大的精神内核呢?学者闻一多先生就认为:“中国人民愿意把他们这样一个重要的节日转让给屈原,足见屈原的人格,在他们生活中,起着如何重大的作用。”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 端午节起因并非屈原,为何后来屈原成为纪念对象?(图3)

毋庸置疑,屈原是一位坚定的爱国者,其行其文,都表现出了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此外,还有浓烈的民本思想和崇高的理想主义。爱国情怀让他在庙堂与江湖之间取得普遍的共鸣;民本思想让他成为各朝各代亿万人们的体己者;不屈服于当时的黑暗,崇高的理想主义,则给予人们脱离庸常生活的勇气。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屈原的人格精神感召着一代又一代人,激励世人齐心协力,保家卫国、抵御外侮,鞭策世人要长存勇气和担当。而在漫长的历史中,每当民族存亡关头,或人们身处低谷之际,总会想到屈原,从他那里获得重生的力量。

唐代诗人杜甫一生多难,忧国忧民,他在诗中写道:“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步后坐。”如果要追攀屈原、宋玉,应当具有和他们并驾齐驱的精神和才力,否则就会堕入齐、梁时期那种浮艳的后尘。他看重的不光是屈原的文,更是屈原的精神。

南宋时期,君主软弱昏庸,面对偏安一隅的局面,主战派陆游心情抑郁,以屈原的精神慰藉自己的心灵。“听儿诵《离骚》,可以散我愁。”“《离骚》未尽灵均恨,志士千秋泪满裳。”,他甚至在《金错刀行》中呐喊:“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 端午节起因并非屈原,为何后来屈原成为纪念对象?(图4)

南宋词人刘克庄在《屈原》一诗中说到:“不能抱祭器,聊复著《离骚》。”以屈原精神来勉励自己与国家命运休戚与共,即使不能如殷纣贤臣之弃恶向善,那也坚决不投降,就用文字来寄托个人的幽怨吧。

1276年,文天祥奉命出使与元议和,竟遭扣留,要押解元大都燕京。北行至镇江,文天祥逃脱,但不久,谣言四起,说文天祥是元朝派来劝降的。这一年五月初五端午,他奋笔写下《端午即事》,剖明心志: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我想要追寻你(灵均为屈原的字),从你那里寻获慰藉,可惜三湘远隔千里之外。

而在近现代,面对外国势力的坚船利炮,屈原精神更是被频频提起。

“九一八”事变后,知识分子纷纷指责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1934年高佩琅写出六幕话剧《屈原》,1942年郭沫若更是创作了一部优秀的历史剧《屈原》,通过屈原这个形象旗帜鲜明地反对卖国投降,提振了民族自信,凝聚了抗日力量,在当时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 端午节起因并非屈原,为何后来屈原成为纪念对象?(图5)

九歌图(局部) 宋·佚名

屈原的坚贞、执着和矢志不移的品德,千百年来激荡着人们的心弦,早已内化为所有中国人的价值追求和文化自觉。将端午这个节日“转让给屈原”,是人民意志的选择,显示出人们的价值取向——对屈原的爱国情操、人格精神的高度认同。

03

那么,千百年来,屈原备受推崇,屈原的可贵之处在哪呢?

01兢兢业业 公忠谋国

屈原天资明敏,早年接受了系统而全面的古典教育,博闻强识,明于治乱之道,精于外交之术。担任楚国左徒时,他上陈治道以辅君,参与国是;下修典章制度以治民,令行禁止;同时,妥帖应对朝聘事宜,巩固楚齐邦交,外交工作也做得有声有色。这些都得到了楚怀王的充分肯定。

屈原的优异表现却惹来了同僚的嫉妒。当时屈原正在起草法令,上官大夫想抢夺过来,据为己功,遭到拒绝后,向楚怀王进谗言,说屈原居功自傲,有违忠顺臣子之道。楚怀王未对谗言加以辨析,就疏远了屈原。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 端午节起因并非屈原,为何后来屈原成为纪念对象?(图6)

秦国对楚国觊觎已久,用张仪计,使齐楚绝交。楚怀王醒悟后大怒,于公元前312年发兵攻秦,结果大败,汉中地也被秦占领。公元前311年,秦国为消弭楚国抵抗意志,主动提出退还汉中部分地区。楚怀王愤恨张仪,表示不要汉中地,要张仪。于是秦把张仪交给了楚国。张仪抵楚后,重金贿赂用事大臣靳尚和楚怀王宠姬郑袖,楚怀王又鬼使神差地释放了张仪。这时屈原刚出使齐国回来,责问楚怀王为何不杀掉张仪。楚怀王后悔,但张仪已经跑了。

公元前29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8座城池。秦挟战胜之威,要求楚怀王前来会见。屈原劝阻此行,指出:“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楚怀王不听,果然入秦境后,被扣留。秦国想以此要挟楚国割让战略要地巫郡、黔中郡,楚怀王没有同意。公元前296年,楚怀王在秦国抑郁而终。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 端午节起因并非屈原,为何后来屈原成为纪念对象?(图7)

九歌图(局部) 宋·佚名

即位的楚顷襄王更是不济事,迎娶秦妇,腆颜事仇,并用曾经劝楚怀王入秦的子兰为令尹。不久之后,子兰唆使上官大夫向顷襄王进谗言,导致屈原被流放。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再次伐楚,攻占了郢都,焚烧了楚国先王陵墓,顷襄王退保陈地,楚国几乎到了亡国的境地。眼见故国山河破碎,自己无力改变,屈原抱石自沉于汨罗江。为纪念屈原,后人在他投水殉国的五月五日以竹筒贮米投入江中祭奠他,这后来成为端午节的一个重要风俗。

02爱国情怀 忠贞不渝

屈原是一个坚定的爱国者、坚决的抗秦派,他并不反对大一统,只是希望自己的母国楚国能够肩负起统一天下的重任。楚国是当时疆域最为广阔的国家,文化昌明,本土人才众多。根据明末清初大儒王夫之的分析,楚国如果选择合适的地缘发展战略,将很有可能完成统一大业。“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秦末,率先起事的陈胜、吴广和后来执天下之牛耳的项羽、刘邦均为楚人,这从侧面也印证屈原的理想和王夫之的设想并非无稽之谈。但不幸的是,“楚怀王是一位虚荣心很重、浅薄无定见而又妄自尊大的人”,重用佞臣,疏远贤良,不仅自己沦为阶下囚,还败坏了楚国数百年基业。对此,屈原悲痛愤懑、不甘心,却又无可奈何。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 端午节起因并非屈原,为何后来屈原成为纪念对象?(图8)

司马迁非常仰慕屈原,也提出一个疑问:为什么屈原不到其他国家去尝试一番?在他看来,“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屈原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士人国家意识淡薄的时代,大批游士周游列国以图实现理想,甚至出现了苏秦、张仪等纵横家。但屈原既不愿意随波逐流、和光同尘,更不愿意去异国求取卿相。楚怀王时,屈原被疏远;顷襄王时,屈原被放逐;白起伐楚后,屈原万念俱灰、自沉而亡。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他始终眷念故国,希望有一天楚国君主能够幡然觉悟,“踵武前王”,改变末世风俗,使国家强大。

03经世价值 彪炳史册

屈原不仅是一位爱国诗人,还是一位有远大抱负的政治家。在一个崇尚征战杀伐的“混浊世界”中,屈原推崇德政。屈原虽为楚国人,但并没有被楚文化所局限,而是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非常仰慕帝喾、尧、舜、商汤、周武王等前代圣王,对五霸之首齐桓公也推崇有加。屈原作品中多次提到“仁义”思想,如《离骚》中“夫孰非义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怀沙》中“重仁袭义兮,谨厚以为丰”,这与孔子“为政以德”、孟子“行仁政”的思想可谓一脉相通。为此,王逸、刘勰、戴震等学者充分认可屈原作品“依托五经以立义”,“取熔经意”,“其心”“其学”“其立言旨要”达到“归于至纯”的境界。屈原的作品已经超出单纯文学作品的范围,而表现出非常高的思想性。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 端午节起因并非屈原,为何后来屈原成为纪念对象?(图9)

屈原作品中也贯穿着深沉的爱民思想,“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等诗句,无不体现出深切的关心民瘼和挽救民生疾苦的愿望。除此之外,屈原还是一个顺应时代的政治改革家。在《离骚》《惜往日》等篇章中,他追忆当年受楚怀王信用时,受命变法,“明法度之嫌疑”,初步达到了“国富强而法立兮”的目的。

来源:综合整理自“紫牛新闻”“秘书工作”

今天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后,是否找到相关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的 诗人的答案,想了解更多,请关注www.yfnsxy.cn聚上美世界奇闻怪事网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首页【QQ秒回】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转载请说明来源于"聚上美",本文地址:https://yfnsxy.cn/shjw/14336.html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聚上美 »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 端午节起因并非屈原,为何后来屈原成为纪念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