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象人族没有穿衣服吗的扩展:
原始人类何时变得“无毛”,开始穿上衣服?答案竟在这种寄生虫上
以动物的视角看,人类通体光溜溜的没有毛发遮蔽。只不过大多数时候,五颜六色的衣服穿在身上,使得人类不用像动物那样赤裸着身体。
对于人类何时进化到没了毛发,又是何时穿上了衣服,多年来科学家一直在思考。毛发和衣服之间的关系究竟是怎样演化的?我们就得把目光瞄向史前。
散热和思考
当进化论的观点逐渐成为主流,人们在讨论历史上原始人的演化时,有些观点和想象,也跟进化论糅合在了一起。
比如对于原始人为何会褪去毛发,有很多人秉持这样一种观点,相对于动物,原始人学会了吃熟食,而后在不断用火烹饪的情况下,身上的那层毛发就渐渐褪去了。
从科学和逻辑的角度看,这种观点显然不太靠谱。但是褪去毛发和吃熟食之间,确实也存在着某种间接的联系。
上世纪90年代,英国的科学家曾提出一个模型,他们通过计算,来研究原始人在空旷地带生存,需要褪去多少毛发。假设这些毛发不褪去的话,身体过高的温度,不但会增高身体的体温,而且会影响到原始人的思考。
大脑需要在适宜的温度下才能思考,如果温度过高的话,原始人的思考就会停滞甚至受损。正是基于这样一种逻辑,当原始人进入演化的后期,他们身上的毛发便开始脱落。
毛发的存在,会锁住身体内的大部分水分,汗液蒸发效率的降低,就会让人体感到疲劳而丧失活动能力。原始人需要通过长距离的奔跑来捕捉猎物,毛发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现代的科学家猜测,在原始人还拥有毛发的时候,中午强烈的日照下,他们无法去打猎或者觅食,所以只能躲在树荫下乘凉。这一情况,在现代的黑猩猩群体中也还存在。
人类在随后的演化中褪去了毛发,通过身上裸露的汗腺就能直接散热,这直接提高了原始人的活动范围和能力。无论是采集还是狩猎,相比于有毛发时期,效率都得以提升。
而且更为关键的是,在散去多余热量的同时,人类大脑的负担也会降低,可供原始人思考的时间进而也得到了延长。这种有利于进化的效应,是有连续性的。
原始人通过良好的散热能力,进而延长了捕获大型猎物的时间,这些富含营养的动物,又能更多的为原始人提供身体所需的各项能量。渐渐的,原始人的大脑得以进一步发展,由此在演化过程中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
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在灵长类动物中,人类排汗能力是最旺盛的。现代人的身上分布着500万条汗腺,发达的排汗能力一天可以达到12升。
散热的需求是一个方面,现代科学家的研究显示,原始人在进化中褪去毛发,还跟寄生虫有关。
褪去毛发是为了减少寄生虫
现代已知的大量动物,不管是野生还是家养的,身上都会有各种寄生虫,比如虱子和蜱虫。它们之所以能够轻松寄生在动物的身上,就是因为毛发给寄生虫提供了可附着的平台。
可以想象得到,原始人在没有褪去毛发之前,身上也是遍布各种寄生虫的。像虱子这种生物,它可以钩住毛发附着在皮肤上不停吸血。
如果任由寄生虫大量的繁衍生存,则会消耗宿主的体力,进而还会威胁到身体的健康。正是在这种进化机制面前,原始人的身体筛选机制,逐渐开始以褪去毛发为主。
因为没毛相比于有毛,可以很好的抵御寄生虫的附着。虱子这类生物,它们无法钩住毛发,最终只能从原始人身上离开。当这种演化机制成为主流,原始人褪去毛发也就成为了一种自然选择。
人的身体在演化,这些寄生虫的适应能力也在演化。原始人在演化中虽然褪去了大部分的毛发,但身上还保留了头发以及裆部的耻毛。
于是寄生虫也渐渐开始分化,逐步演化出只在头发或者裆部寄生的能力。所以哪怕到了现代社会,人类的头部还会寄生头虱,裆部如果卫生搞不好,也会寄生出现阴虱。
也就是说,相比于以前的虱子类型,它们在进化上也逐渐出现了分化。于是根据这种特性,现代科学家就指出,通过研究虱子究竟是何时分化的,进而就能推断出原始人是什么时候褪去毛发的。
在分子生物学领域,有科学家在上世纪60年代提出了中性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基因的演化不存在好坏之分,而且演化的时间进程不会很剧烈,在频率上会相对稳定。
而现代的科学家只要计算出起演变的数量和频率,就可以推算出积累演化需要多少时间,再根据这个时间,进而就能推导出物种分化的时间是什么。
于是按照这一理论,科学家此前开始研究虱子究竟是何时分化成头虱和阴虱的。经过计算和研究,科学家发现这两种现存的生物,大约是在120万年前出现分化的。
科学家进一步推断出,由于原始人身上大部分的毛发都褪去了,只剩下头部和裆部还有毛发。这两个区域寄生的虱子,因为空间隔离而无法进行生殖交流。
而后随着时间的演化,两个区域的虱子就出现了生殖上的隔离。当这种隔离被彻底固定下来,原本的虱子,也就分化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物种。
通过推导虱子分化的时间,现代科学家也能基本确认,原始人应该是在120万年前后,开始逐步褪去身上的毛发的。
减少毛发消除寄生虫的观点,在逻辑上听起来很合理,但是这个假说无法解释,为什么其他动物尤其是灵长类动物的毛发没有褪去,为什么只有原始人类的毛发褪去了。
除了散热和消除寄生虫外,围绕原始人为何能褪去毛发,还有另外一种观点。
为了适应水生的环境
这种假说,基于地球表面在几百万年前,有些区域存在大量的水,而原始人为了适应在水中长期生活,所以在漫长的演化中就褪去了毛发。
当这样的演化机制逐步成为主流,再随着生殖和基因的扩散,最终使得褪去毛发的人类成为原始人中的主流。这一人中后来逐渐扩散到了全球,于是没有毛发的人类,成了绝对的主流。
这个观点同样也存在争议,因为是否存在毛发,对于动物在水中活动的影响并不是绝对的。现代很多能在水中活动的物种,它们就保留着毛发。
此外,也有科学家认为,人类的身体结构,并没有水生动物的典型身体特征,这至少能说明,原始人在过去应该没有在水中长期生存。
基于这些推断,该假说目前并不占据主流。目前得到大部分科学家认可的假说,是褪去毛发散热的假说。因为还有一个特点跟这一假说密切相关,那就是原始人后来又穿上了衣服。
衣服在随后的出现,其作用似乎就是为了替代毛发作用的。那么,原始人又是从何时穿上衣服的呢?
17万年前穿上了衣服
按照现代科学家的推断,原始人类在裸体的情况下至少生存了几十万年,此后为了适应环境的需求,人类又渐渐演化出了穿衣服的机制。
和此前何时褪去毛发一样,原始人在什么时候穿上衣服的,同样也是基于对寄生虫虱子的研究。
没有穿衣服之前,原始人身上的虱子,只寄生在头发和耻毛区域,而原始人开始穿衣服后,原本寄生在头部区域的虱子,又能逐渐到人体的其他区域活动了。
因为,这些微小的虱子可以藏在衣服里,它们的爪子还能钩住衣服的纤维而存活。如此一来,头虱再次开始了分化,渐渐出现了能够适应人体生存的体虱。
于是,科学家通过测定体虱和头虱分化的时间,进而就能推导出原始人是从何时穿上衣服的。现在的研究结果显示,体虱是在17万年前,跟头虱逐步分化形成一个全新物种的。
这也就意味着,原始人到了17万年前后,身上已不再裸露而是穿上衣服了。穿衣最强烈的动机肯定是为了保暖,因为根据现在的进化理论,原始人起先是在非洲的,而后逐步扩散到了世界各地。
在世界其他区域,寒冷的气候导致原始人在裸体的状态下根本无法存活。就这样,衣服就成为体毛之外,原始人必然的选择和需求。
根据现代的研究,地球上曾经历过几个相对寒冷的时期。在寒冷的时期人类不但穿上了衣服,而且制作衣服的工具和技术也越来越成熟。
比如在周口店地区出土的山顶洞人遗址中,就发现了3万年前的骨针。在世界其他地区,制作衣服用的刀片和骨针也有发现。
山顶洞人同时期的格鲁吉亚地区,那里的一些出土遗址中,科学家还发现了彩色的亚麻纤维。这似乎意味着,彼时衣服的作用已不仅仅只是御寒了。
随着人类制造衣服的工艺越来越复杂,除了保暖的需求外,衣服也有了象征性和装饰性的作用。对于长在身上的毛发而言,衣服的优点肯定是不言而喻的。暖了可以脱下,冷了能穿上,还能搭配不同的款式以及造型,增加它的其他作用。
正是凭借这一点,原始人在漫长的演化中,跟其他动物拉开的差距也越来越大。
结语
最终,人类脱胎换骨,不再只是具有生理本能的动物,还逐渐演化出了其他的东西。比如衣服的作用,御寒和装饰之外,当文明渐渐成熟,它又具备了遮羞的功能。
毛发曾是原始人身体的一部分,而出于进化的需求,毛发最终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衣服。后者的作用和毛发类似,但功能又不仅仅限于毛发先前的作用。
于是,衣服延伸出来的新功能,也是人类演化和发展的进程。正因为这个进程一直持续了下去,人类也终于完成了文明和进步。
参考资料:
《人类何时变成“无毛”的?答案竟然在这种寄生虫上》 澎湃新闻 2019年2月25日
《17万年前,人类穿上了衣服》 中国科学报 2021年9月17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首页【QQ秒回】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转载请说明来源于"聚上美",本文地址:https://yfnsxy.cn/shjw/102247.html